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59 篇 期刊文献
  • 17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76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31 篇 文学
    • 127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3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31 篇 工学
    • 31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31 篇 软件工程
  • 16 篇 法学
    • 15 篇 社会学
    • 1 篇 法学
  • 9 篇 教育学
    • 9 篇 教育学
  • 2 篇 历史学
    • 1 篇 考古学
    • 1 篇 中国史
  • 2 篇 管理学
    • 2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理学
    • 1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1 篇 医学
    • 1 篇 临床医学

主题

  • 10 篇 物性角色
  • 9 篇 主观性
  • 6 篇 词汇语义
  • 6 篇 词汇化
  • 5 篇 隐性否定
  • 5 篇 否定意义
  • 5 篇 语义演变
  • 5 篇 汉语方言
  • 4 篇 语义特征
  • 4 篇 物性结构
  • 4 篇 事实性
  • 4 篇 自然语言处理
  • 4 篇 语义构词
  • 4 篇 乐观原则
  • 4 篇 形容词
  • 4 篇 释义模板
  • 3 篇 本字考证
  • 3 篇 同义名词
  • 3 篇 人工智能
  • 3 篇 本体

机构

  • 172 篇 北京大学
  • 8 篇 澳门大学
  • 6 篇 华中师范大学
  • 4 篇 上海大学
  • 3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3 篇 浙江大学
  • 2 篇 北京大学中文系
  • 2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2 篇 浙江工业大学
  • 2 篇 北京大学计算语言...
  • 2 篇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
  • 1 篇 计算语言学教育部...
  • 1 篇 中央民族大学
  • 1 篇 语言能力协同创新...
  • 1 篇 江苏师范大学
  • 1 篇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
  • 1 篇 海南师范大学
  • 1 篇 复旦大学
  • 1 篇 北京大学中文系/北...
  • 1 篇 银联国际有限公司

作者

  • 93 篇 袁毓林
  • 52 篇 yuan yulin
  • 31 篇 董秀芳
  • 21 篇 詹卫东
  • 17 篇 项梦冰
  • 11 篇 刘彬
  • 11 篇 dong xiufang
  • 11 篇 zhan weidong
  • 10 篇 李强
  • 7 篇 寇鑫
  • 7 篇 liu bin
  • 6 篇 yuan yu-lin
  • 6 篇 曹宏
  • 5 篇 常宝宝
  • 5 篇 刘扬
  • 5 篇 kou xin
  • 5 篇 dong xiu-fang
  • 4 篇 尹常乐
  • 3 篇 王明华
  • 3 篇 魏雪

语言

  • 176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76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排序:
整体与分关系在汉语词汇系统中的表现及在汉语句法中的突显性
收藏 引用
世界汉语教 2009年 第4期23卷 435-442页
作者: 董秀芳 北京大学中文系 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本文从共时与历时角度揭示了整体与分关系在汉语构词中的突显性。汉语要指称分可以用"整体+分"式偏正复合词来表达,这种构词方式是随着双音化的发展而多起来的。在句法层面,也有一些特殊的格式适于突出表达整体与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感叹副词对愿望句反事实意义的推动作用
收藏 引用
世界汉语教 2021年 第4期35卷 452-465页
作者: 鞠晨 袁毓林 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计算语言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通过对大量真实文本语料的考察,本文发现:汉语愿望句的事实性会受到"真、多、多么"等感叹副词的影响。具体地说,在特定条件下,感叹副词能够使一般愿望句变为反事实或低事实愿望句;并且,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感叹副词能推动或加...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信念与概率:认识情态动词的语义差异及其功能分化
收藏 引用
世界汉语教 2018年 第1期32卷 26-38页
作者: 李命定 袁毓林 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计算语言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助动词"会"和"可能、一定、应该"是典型的认识情态动词。但是,它们的语义及功能很不一样,如:他{会/*可能/*一定/*应该}生气的、{*会/可能/一定/应该}下雨了。通过考察真实文本语料,本文发现:"会"传递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汉语是一种“无时态语言”吗?
收藏 引用
当代语言学 2019年 第3期21卷 438-450页
作者: 朴珉娥 袁毓林 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计算语言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因为汉语没有明显的时态标记,所以不少者认为汉语是一种无时态语言。但是,我们通过实例分析和比较,发现现代汉语的动态助词“了 1 ”也可以满足如下时态语言的要求: 1)“了 1 ”作为时态标记,出现在动词之后,把事件时间锚定在时间轴上...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大数据时代的汉语语言学研究
收藏 引用
山西大学报(哲社会科版) 2013年 第5期36卷 70-77页
作者: 詹卫东 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计算语言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借助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当今社会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文章通过回顾计算机科语言学的交叉科——计算语言学的发展历程,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大数据处理对科研究的冲击和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汉语语言学研究的未来之路...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忘记”类动词的叙实性漂移及其概念结构基础
收藏 引用
中国语文 2020年 第5期 515-526,638页
作者: 袁毓林 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计算语言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
本文讨论汉语“忘记”类动词的叙实性漂移及其句法语义条件,揭示其叙实性漂移的概念结构基础;还构拟了动词“忘记”从叙实动词到反叙实动词,最后演变出反事实条件标记的语法化路径。文章发现,“忘记”类动词的叙实性跟其宾语小句的现实...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动词后虚化完结成分的使用特点及性质
收藏 引用
中国语文 2017年 第3期 290-298页
作者: 董秀芳 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计算语言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汉语动补结构中的一些补语成分发生了虚化,变成表示完结的成分,但仍有一定的词汇语义,虚化程度低于体标记。本文将这类成分称为虚化完结成分。虚化完结成分有些必须与动词共现,有些则不必,出现的强制性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动词的情...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叙实性和事实性:语言推理的两种导航机制
收藏 引用
语文研究 2020年 第1期 1-9页
作者: 袁毓林 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计算语言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文章讨论叙实性和事实性在语言推理中的导航作用及其运作机制。首先说明了人类内在性的语言能力使得人们能够抓住语言表达的形式线索来进行真值判断和语义推理,强调语言能力落实在具体的词项和构式之中。接着论证了叙实性表达的真值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向右无量化:“都”的性质再认识
收藏 引用
中国语文 2021年 第3期 271-287,382页
作者: 周韧 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计算语言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
本文对现代汉语总括副词"都"的"左向全称量化"观提出不同意见。本文认为,"都"是一个分配性谓词的标记词,它确保其右侧谓词的分配性性质,而其本身并不对名词词组起量化或总括作用。文章进而从四个方面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什么”句否定意义的形成与识解机制
收藏 引用
世界汉语教 2016年 第3期30卷 303-317页
作者: 袁毓林 刘彬 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计算语言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本文主要探讨疑问代词"什么"的否定用法及其成因,揭示表示否定意义的"什么"句的语义形成与识解机制。文章首先描写了"什么"句表示否定意义的七种主要环境,指出这种"什么"句主要表示对某种事物...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