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绝大多数血液系统疾病的有效治愈方法。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包括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严重感染以及疾病复发,而上述主要合并症的预后与移植后免疫重建密切相关[1-2]。移植后免疫重建包括固...
详细信息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绝大多数血液系统疾病的有效治愈方法。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包括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严重感染以及疾病复发,而上述主要合并症的预后与移植后免疫重建密切相关[1-2]。移植后免疫重建包括固有免疫重建及适应性免疫重建。其中,固有免疫重建尤其是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重建时间早于适应性免疫,这有利于移植后早期对肿瘤和病原体的防御,与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感染及复发密切相关[3]。NK细胞有效发挥抗肿瘤及抗感染作用依赖于成熟功能的获得;既往研究认为NK细胞功能的获得主要依赖于NK细胞教育,是NK细胞表面杀伤免疫球蛋白受体(killer cell immunoglobulin like receptor,KIR)与自身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相互识别的过程(表1)。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低水平JAK2V617F突变的微滴式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ddPCR)方法并探讨其在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MPN)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位点特异性的TaqMan-MGB探针,建立用于检测基因组DNA中JAK2V...
详细信息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低水平JAK2V617F突变的微滴式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ddPCR)方法并探讨其在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MPN)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位点特异性的TaqMan-MGB探针,建立用于检测基因组DNA中JAK2V617F突变的ddPCR方法,应用该方法、实时定量PCR及二代测序方法检测MPN患者JAK2V617F突变,比较不同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成功建立了一种基于特异性TaqMan-MGB探针检测JAK2V617F突变的ddPCR方法,检测灵敏度至少为0.05%。应用ddPCR方法及实时定量PCR方法对82份MPN患者及8份健康对照者的骨髓或外周血DNA样本同时进行检测,其中87份样本检测结果一致,检出的一致率为96.7%;3份经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为阴性而ddPCR检测为阳性的样本,ddPCR的定量结果分别为0.015%、0.002%、0.039%,均低于实时定量PCR的检出下限;对于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均为阳性的52份样本,其定量数据的相关系数为0.9714(P<0.0001)。11例样本同时采用二代测序的方法进行验证,两者定量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9839(P<0.0001)。结论:利用特异性TaqMan-MGB探针检测JAK2V617F突变的微滴式数字PCR方法可便捷、准确地检测JAK2V617F突变,该方法具有高度的灵敏度且可绝对定量,在JAK2V617F突变的筛查及动态监测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