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435 篇 会议
  • 163 篇 期刊文献
  • 6 篇 成果
  • 1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 605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551 篇 工学
    • 345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238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23 篇 电气工程
    • 18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3 篇 光学工程
    • 10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7 篇 机械工程
    • 3 篇 纺织科学与工程
    • 3 篇 林业工程
    • 2 篇 力学(可授工学、理...
    • 2 篇 矿业工程
    • 2 篇 轻工技术与工程
    • 2 篇 生物工程
    • 1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1 篇 冶金工程
    • 1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1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1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55 篇 理学
    • 170 篇 化学
    • 85 篇 物理学
    • 6 篇 生物学
    • 5 篇 地质学
    • 1 篇 生态学
  • 9 篇 医学
    • 5 篇 临床医学
    • 2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6 篇 农学
    • 2 篇 作物学
  • 1 篇 经济学
    • 1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文学
    • 1 篇 新闻传播学
  • 1 篇 历史学
    • 1 篇 中国史
  • 1 篇 管理学

主题

  • 32 篇 稀土
  • 18 篇 合成
  • 15 篇 发光
  • 14 篇 稀土配合物
  • 14 篇 阻燃
  • 13 篇 稀土离子
  • 13 篇 聚酰亚胺
  • 12 篇 晶体结构
  • 11 篇 力学性能
  • 10 篇 聚丙烯
  • 9 篇 光致发光
  • 9 篇 自组装
  • 8 篇 二氧化硅
  • 8 篇 纳米复合材料
  • 8 篇 复合材料
  • 8 篇 掺杂
  • 8 篇 发光材料
  • 7 篇 配合物
  • 7 篇 纳米材料
  • 7 篇 单分子磁体

机构

  • 93 篇 四川大学
  • 32 篇 中山大学
  • 23 篇 南京工业大学
  • 22 篇 东华大学
  • 21 篇 浙江大学
  • 18 篇 郑州大学
  • 16 篇 大连理工大学
  • 14 篇 吉林大学
  • 12 篇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
  • 11 篇 天津大学
  • 11 篇 山东大学
  • 10 篇 南京大学
  • 10 篇 江南大学
  • 10 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9 篇 周口师范学院
  • 9 篇 天津工业大学
  • 9 篇 上海交通大学
  • 9 篇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
  • 8 篇 西北师范大学
  • 8 篇 江西师范大学

作者

  • 24 篇 王玉忠
  • 18 篇 陈力
  • 13 篇 傅强
  • 12 篇 顾宜
  • 11 篇 张迈生
  • 10 篇 杨鸣波
  • 9 篇 岳丹
  • 9 篇 王振领
  • 8 篇 杨伟
  • 8 篇 邓聪
  • 8 篇 王立
  • 7 篇 王梦楠
  • 7 篇 李春阳
  • 7 篇 李忠明
  • 6 篇 张琴
  • 6 篇 谢邦互
  • 6 篇 李光
  • 6 篇 黄光速
  • 6 篇 苏锵
  • 6 篇 江建明

语言

  • 605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稀土材料化学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
605 条 记 录,以下是221-230 订阅
排序:
静电纺大孔血管支架
静电纺大孔血管支架
收藏 引用
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
作者: 方俊 王静 吴桐 尹岸林 莫秀梅 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东华大学
静电纺丝技术在再生医学领域中的最大瓶颈在于其纤维排列致密导致孔径过小,限制了细胞渗透长入支架及体内移植后的组织整合。虽然目前开发了盐沥滤,溶解水溶性高分子等提高孔径的方法,但效果有限,仍需进一步优化[1,2]。本文采用共纺PCL...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PET-PEG共聚酯纤维吸湿机理研究
PET-PEG共聚酯纤维吸湿机理研究
收藏 引用
2014年“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恒逸基金”优秀学术论文研讨会
作者: 吉鹏 王朝生 陈向玲 王华平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1620
通过共缩聚的反应合成了不同PEG分子量及质量分数的PET-PEG嵌段共聚物,并经熔融纺丝制备得到共聚酯纤维.NMR测试确定了共聚酯为目标产物.分别利用DSC、表面接触角测试、回潮率等手段对共聚酯热性能与亲水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PE...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稀土离子静电组装薄膜的制备及表征
含稀土离子静电组装薄膜的制备及表征
收藏 引用
第九届全国高聚物分子与结构表征学术讨论会
作者: 许佳丽 杨曙光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1620
利用层层组装技术制备了含有稀土离子的聚电解质静电复合薄膜.制备聚丙烯酸(PAA)与稀土离子(Ce3+)的金属复合纳米颗粒,此颗粒表面带有负电荷,然后与阳离子聚电解质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DA)层层组装制备薄膜,从而将稀土离子引入...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生物基聚酯的热降解行为及其机理研究
生物基聚酯的热降解行为及其机理研究
收藏 引用
2014年“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恒逸基金”优秀学术论文研讨会
作者: 相恒学 王世超 闻晓霜 缪晓辉 朱美芳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1620
聚(3-羟基丁酸酯-co-3-羟基戊酸酯)(PHBV)是一种完全由微生物合成的脂肪族聚酯,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生物降解性.但较差的热稳定性、较窄的加工窗口、较大的球晶尺寸等原因导致PHBV制品性能较脆,限制了其推广应用.以热失重分析仪考...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液晶聚芳醚酮酯/聚醚醚酮复合纤维的结构及性能研究
液晶聚芳醚酮酯/聚醚醚酮复合纤维的结构及性能研究
收藏 引用
2014年“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恒逸基金”优秀学术论文研讨会
作者: 李若松 徐建军 叶光斗 刘鹏清 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65
将新型热致液晶聚芳醚酮酯(PEKAR)与聚醚醚酮(PEEK)共混,通过熔融纺丝的方法制备了PEKAR/PEEK复合纤维.并采用高压毛细管流变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热失重分析仪、广角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声速取向仪以及单纤强力仪等系统研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铽金属-有机框架对芳香醛类化合物的识别研究
铽金属-有机框架对芳香醛类化合物的识别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
作者: 史冰冰 朱永朝 李纲 郑州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稀土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共同构成的稀土金属有机荧光配位聚合物表现出很多优良的性质,在发光设备及传感器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2-(3,4-二甲基苯基)-咪唑-4,5-二羧酸(H3DMPhIDC)具有多个潜在的配位点,在反应体系中表现出很强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一个发光双核配合物对铁离子以及亚硝酸根的识别研究
一个发光双核配合物对铁离子以及亚硝酸根的识别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
作者: 郜瑞敏 钟元昊 李纲 郑州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发光稀土配合物由于显著的发光特点(强度高、寿命长、锐线等),吸引着广大研究人员的重视[1]。在本文,我们采用一个双核铕[Eu2(u2-n2-H2L)2(u2-H2L)2(phen)2(NO3)2]·2CH3OH(EuL'){H3L=2-(3-benzoylthioureido)ethanoic acid;phe...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氧化海藻酸钠与改性明胶的快速交联胶黏剂
氧化海藻酸钠与改性明胶的快速交联胶黏剂
收藏 引用
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
作者: 袁柳 耿晓华 莫秀梅 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东华大学 生物材料和组织工程实验室化学化工与生物学院东华大学
海藻酸钠和明胶都是天然生物材料。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低毒性和相对低廉的价格而被广泛地研究应用于生物材料和组织工程领域。用NaIO4氧化开环海藻酸钠,得到含有醛基的氧化海藻酸钠(ASA)。通过红外光谱(FTIR)验证了ASA中出现了醛...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低维异质结构功能材料及其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表面、界面特性研究
低维异质结构功能材料及其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表面、界面特...
收藏 引用
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
作者: 张波 丛琴 贺笑春 高明军 马兴法 李光 烟台大学环境/材料学院 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浙江大学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纳/微米结构复合功能材料在新型能源、催化和环境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关注,但拓展其对可见光的响应与有效利用仍是一大挑战。本文以低维的TiO2,ZnO,CeO2,MnO2等为主体材料,采用氧化物(CuO,Cu2O,VOx,稀土等),硫化物(CuS,CdS,PbS等),贵金属...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分子聚合物微纳结构的可控细胞粘附研究
超分子聚合物微纳结构的可控细胞粘附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
作者: 冯传良 刘国锋 窦晓秋 李萍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构筑多尺度生物功能微纳米结构,仿生制备细胞可控粘附新体系已成为了一个热点研究领域,在组织工程学等方向有着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本研究通过设计合成组份可调、自组装可控的新型系列超分子聚合物体,利用其自身的一级自组装结构,或结...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