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313 篇 期刊文献
  • 218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531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208 篇 医学
    • 538 篇 临床医学
    • 236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218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133 篇 中西医结合
    • 98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70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37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30 篇 口腔医学
    • 24 篇 护理学(可授医学、...
    • 18 篇 中医学
  • 140 篇 管理学
    • 128 篇 公共管理
    • 7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5 篇 工商管理
  • 128 篇 理学
    • 107 篇 生物学
    • 6 篇 数学
    • 4 篇 物理学
  • 111 篇 教育学
    • 61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47 篇 教育学
    • 6 篇 体育学
  • 82 篇 工学
    • 30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25 篇 生物工程
    • 14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12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7 篇 软件工程
  • 39 篇 哲学
    • 39 篇 哲学
  • 38 篇 法学
    • 25 篇 法学
    • 9 篇 社会学
  • 38 篇 农学
    • 26 篇 作物学
  • 13 篇 经济学
    • 13 篇 应用经济学
  • 5 篇 历史学
    • 4 篇 中国史
  • 3 篇 文学
  • 1 篇 军事学

主题

  • 71 篇 大鼠
  • 26 篇 免疫组织化学
  • 26 篇 细胞凋亡
  • 25 篇 小鼠
  • 22 篇 中国
  • 20 篇 治疗
  • 18 篇 微循环障碍
  • 17 篇 心理健康
  • 17 篇 阴道毛滴虫
  • 16 篇 教学改革
  • 16 篇 儿童
  • 15 篇 大学生
  • 14 篇 危险因素
  • 14 篇 基因表达
  • 14 篇 表达
  • 13 篇 高血压
  • 13 篇 影响因素
  • 13 篇 信度
  • 13 篇 效度
  • 13 篇 医学伦理学

机构

  • 1,448 篇 北京大学
  • 97 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 64 篇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28 篇 新乡医学院
  • 22 篇 苏州大学
  • 22 篇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 21 篇 山西医科大学
  • 19 篇 海南医学院
  • 17 篇 郧阳医学院
  • 16 篇 首都医科大学
  • 16 篇 哈尔滨医科大学
  • 16 篇 解放军总医院
  • 15 篇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
  • 14 篇 宁夏医学院
  • 14 篇 石河子大学
  • 14 篇 内蒙古医学院
  • 13 篇 海军军医大学
  • 13 篇 广东医学院
  • 13 篇 天津医科大学
  • 12 篇 大理学院

作者

  • 67 篇 胡佩诚
  • 62 篇 唐朝枢
  • 51 篇 王岳
  • 45 篇 韩晶岩
  • 42 篇 洪炜
  • 40 篇 唐军民
  • 39 篇 吴任钢
  • 37 篇 唐岩
  • 35 篇 吴立玲
  • 26 篇 丛亚丽
  • 25 篇 刘育英
  • 25 篇 王传社
  • 25 篇 詹思延
  • 24 篇 周长满
  • 23 篇 雷季良
  • 21 篇 高兴政
  • 21 篇 杨磊
  • 19 篇 高子芬
  • 18 篇 齐永芬
  • 18 篇 徐红红

语言

  • 1,530 篇 中文
  • 1 篇 英文
检索条件"机构=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统计教研室"
1531 条 记 录,以下是501-510 订阅
排序:
罗格列酮致心衰风险的系统评价及累积meta分析
罗格列酮致心衰风险的系统评价及累积meta分析
收藏 引用
2011第三届全国药物性损害与安全用药学术会议暨内分泌代谢疾病用药安全与药源性内分泌代谢疾病防治专题研讨会
作者: 武珊珊 张渊 孙凤 詹思延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 流行病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1
目的:系统评价罗格列酮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非致命性心衰的风险. 方法:系统检索Medline、***、cochrane library和葛兰素史克(GSK)网站数据库至2010年8月中比较罗格列酮及其他降糖药物所致2型糖尿病患者非致命性心衰风险的随机对照研...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药品皮试致损害 医生违规操作要担责
收藏 引用
中国社区医师 2011年 第14期27卷 24-24页
作者: 王岳 北京大学医学部卫生法学教研室
在医疗损害案件中,有一类是由药品皮试引发的,此类案件的争议点往往是药品皮试行为是否存在过错,医院是否可以以医疗意外为抗辩免责。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必须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否则就会在司法实践中被认定存在过错而承担相应...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养血清脑颗粒后给药对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大鼠血脑屏障损伤的改善作用
收藏 引用
微循环学杂志 2011年 第2期 84-84页
作者: 黄娉 刘育英 胡白和 常昕 赵新荣 胡琴 王芳 卫小红 徐想顺 李泉 王传社 周长满 韩晶岩 北京大学医学部天士力微循环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中西医结合教研室 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目的:探讨养血清脑颗粒后给药对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血脑屏障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SD雄性大鼠(270~300g)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3h组、缺血再灌注6天组
来源: 评论
解读两性之有趣的大脑篇
收藏 引用
中国性科学 2011年 第2期20卷 62-62页
作者: 徐红红 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心理学教研室 北京100191
1先天构造不同人脑分为两个脑半球,由胼胝体相连;母亲在怀孕第18到26周的时候,男性胚胎的脑部被涌入的男性荷尔蒙浸泡,右脑稍萎缩,且稍微破坏胼胝体。而这在女性胚胎中不会发生。
来源: 评论
血管紧张素Ⅱ和Ⅳ对心血管系统的共同调节
收藏 引用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1年 第3期19卷 290-290页
作者: 杨慧 董小黎 唐朝枢 首都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 北京市100069 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 北京市100083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调节因素,其核心成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不仅可以直接收缩血管、调节血压,还与炎症、内皮细胞功能失调、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疾病密切相关。以前大多数研究集中于AngⅡ的功...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临床研究受试者的保护中美比较刍议--从伦理审查委员会的视角
收藏 引用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年 第6期42卷 625-628页
作者: 丛亚丽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教学部医学伦理学教研室 北京100191
受试者保护,是20世纪科学研究发展初期和中期的共识,暗含一种风险高、研究者可能对受试者未能予以充分保护的理念。随着20世纪80年代艾滋病研究的进展,受试者能进入到研究中成为一种巨大的好处,此时的受试者保护,更有一种广义的能否公...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北京某儿童福利院成年居住者心理健康状况及与自尊和人格的关系
收藏 引用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0年 第12期24卷 958-959页
作者: 苏英 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人文学系医学心理教研室 北京100191
长期的集中抚养会给个体的心身发育造成深远的影响。与正常儿童相比,福利院儿童在智力水平、情绪调节和行为方面相对较差,社会能力明显低于普通儿童。福利院儿童较普通儿童有更为强烈的孤独感体验,在精神质和情绪性上均明显高于普通儿...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当归补血汤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大脑皮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收藏 引用
解剖学报 2010年 第3期41卷 367-373页
作者: 罗亚非 石献忠 胡琴 孟芝君 陆莹 周长满 贵阳中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 贵阳550002 北京大学医学部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系 北京100191 北京大学医学部细胞生物学系 北京100191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当归补血汤对大脑皮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当归补血汤治疗组。治疗组术前连续6d灌胃,每日2次(早、晚各1次),术后4h再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团体心理治疗对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者情绪的作用
收藏 引用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0年 第12期24卷 912-916页
作者: 朱浩彬 胡佩诚 乔杰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教部医学心理教研室 北京100191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 北京100191
目的:初步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治疗者情绪的作用。方法:从接受IVF-ET治疗的门诊患者(均为女性)中选取自愿参与本研究者10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5...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医学伦理学田园漫步十五载心路历程
收藏 引用
医学与哲学(A) 2010年 第11期31卷 14-15,58页
作者: 丛亚丽 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伦理学教研室 北京100191
本文所说的田园主要指医学伦理学这个学科领域,其中某些部分与生命伦理学有交叉。迄今为止,笔者在这个园子中耕读了15年。若比用孔子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本文还谈不上什么可以总结的收获,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