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高压蒸汽灭菌对K3XF和K3表面形态和疲劳折断性能的影响。方法:将25 mm长、25#/0.06锥度的K3XF和K3各48支随机分为4组(n=12),组1不做处理,组2~4分别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分别循环10次、20次、30次。每组随机选取2支锉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下观察表面形态,其余10支锉使用60°弯曲角度、3.5 mm弯曲半径的模拟金属根管进行疲劳折断实验。记录疲劳折断时间,计算疲劳折断圈数(number of cyclic fatigue,NCF),测量折断段长度,并对折断断口进行SEM观察。以SAS 9.3软件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显著性水平0.05。结果:SEM观察可见K3XF表面粗糙,呈现微孔结构,K3沟槽处表面有明显车磨条纹,切割刃处较平滑。高压蒸汽灭菌使K3XF的微孔数量增加且孔径变大,K3的车磨条纹变形、受挤压、裂开。K3XF新锉的NCF为210±59,高压蒸汽灭菌10次、20次、30次后的NCF分别为178±37,208±48和227±43,与新锉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3新锉的NCF为145±38,高压蒸汽灭菌10次、20次后的NCF分别为128±43和124±46,与新锉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高压蒸汽灭菌30次后,NCF显著升高到216±38(P<0.05),所有断口均呈典型的疲劳折断特征。结论:K3XF经多次高压蒸汽灭菌后,表面粗糙度增加,但是疲劳折断性能保持稳定。
目的:评价对活髓乳前牙复面洞和多面洞龋坏采用Strip crowns透明成形冠进行复合树脂全冠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1—12月接受全身麻醉下牙齿治疗,且因乳前牙复面洞或多面洞龋坏需行树脂全冠修复的患儿。术中使用选择性酸蚀技术、Universal Bond粘接剂、3M Z350树脂制作全冠。术后6、12和18个月复查,由非治疗医师采用改良的美国公共卫生署(United States Public Health Service,USPHS)标准进行单盲评价。结果:共有127例儿童的418颗牙齿纳入统计,年龄为1.17~5.75岁(平均3.22岁),其中70例男性,57例女性。树脂冠6个月时的保留率为97.8%,12个月时的保留率为93.6%,18个月时的保留率为89.2%。18个月时共有28颗(6.7%)树脂冠完全脱落,17颗(4.1%)部分脱落,4颗(1.0%)树脂冠发生继发龋,6颗(1.4%)牙齿出现牙髓感染。修复体外观及邻接关系恢复较好,色泽协调性佳,可明显改善美观。93.1%的树脂冠牙龈健康,有29颗(6.9%)牙龈轻度红肿。有47颗(11.2%)树脂冠因菌斑堆积出现颜色变化,抛光可去除着色。树脂冠脱落主要与进食咬物相关。结论:树脂冠是修复乳前牙大面积龋坏和多面洞龋坏的较好方式,功能运动是导致脱落的重要原因。由于制作树脂冠技术敏感性高,需要儿童全程配合,更适用于年龄较大且可配合的儿童以及接受镇静或全身麻醉的儿童。
目的应用牙髓再血管化的方法,研究体外培养扩增的自体根尖牙乳头干细胞(stem cells from apical papillae,SCAP)在年轻恒牙根尖周炎组织再生中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3只比格犬SCAP,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包括:克隆形成实验、成骨、成...
详细信息
目的应用牙髓再血管化的方法,研究体外培养扩增的自体根尖牙乳头干细胞(stem cells from apical papillae,SCAP)在年轻恒牙根尖周炎组织再生中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3只比格犬SCAP,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包括:克隆形成实验、成骨、成脂、成软骨等多向分化性能以及干细胞相关表面标志物。建立年轻恒牙根尖周炎模型,通过根管冲洗和封药严格控制感染。将24颗实验牙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的正常发育牙齿;根尖引血组:刺破根尖引血入根管;外周血组:根管内导入外周血;外周血重悬SCAP组:外周血重悬SCAP后导入根管。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在完成牙髓再血管化后均行严密的冠向封闭,定期拍摄根尖X线片,观察牙根发育情况,12周后获取犬颌骨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分离培养的犬SCAP具有克隆形成能力、成骨、成脂和成软骨等多向分化潜能,STRO-1、CD146呈阳性表达,细胞角蛋白呈阴性表达。在进行牙髓再血管化12周后,在感染控制的牙根影像学上可以观察到根管壁增厚。组织学观察发现,在根尖引血组和外周血组织中根管内壁形成的新生组织均含有骨陷窝样结构,并且在外周血组中新组织与原根管壁易于分离;而在外周血重悬SCAP组根管内壁新形成的组织中可见牙本质小管样结构,无骨陷窝样结构,且厚度大于前两组,但牙本质小管的方向不一致。结论在控制感染的前提下,SCAP在年轻恒牙根尖周炎组织再生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数量的缺乏,通过根尖来源的内源性SCAP可能不足以获得真正的组织再生,而导入足够量的体外分离培养的外源性SCAP可能会实现这一目标。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