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用生物陶瓷盖髓剂对因龋露髓成熟恒牙行直接盖髓术的临床疗效和影响因素,探讨对此类患牙行活髓治疗的可行性及适应证选择。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就诊的57例龋源性露髓患者(57颗患牙),所有病例的术前诊断均为深龋或可复性牙髓炎,且上橡皮障去腐露髓后出血鲜红,经2.5%次氯酸钠棉球轻压3 min内可止血;显微镜下以生物陶瓷盖髓剂(iRoot BP Plus)行直接盖髓术后即刻或2周复诊时行复合树脂粘接修复。术后12~50个月(平均30个月)复查,通过患者症状、临床检查及根尖X线片进行疗效评价。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统计治疗成功率,Log-Rank检验分析各种因素对疗效的影响。结果50例患者[年龄(32±13)岁(13~68岁),男性12例,女性38例]接受了1年以上的复查,总体成功率为90%(45/50);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术后1、2年及≥3年的成功率分别为98%、89%和81%。分析发现年龄、性别、是否有牙髓刺激症状、牙位和洞形、露髓孔大小以及冠方修复材料等因素对疗效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对诊断为深龋或可复性牙髓炎的露髓成熟恒牙以生物陶瓷作为盖髓剂行直接盖髓术可获得良好疗效,年龄、性别、是否有牙髓刺激症状、患牙牙位与洞形、露髓孔大小等因素不影响疗效。
目的探讨有牙槽嵴吸收时上前牙不同程度龈乳头缺陷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6至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周科,且经治疗后牙周炎控制稳定并定期进行牙周维护的14例牙周炎患者的64个上前牙龈乳头,通过标准化临床图像及锥形束CT影像资料综合分析,评价邻接触点至骨嵴顶的距离(distance from contact point to bone crest,CP-BC)、邻面釉质牙骨质界至骨嵴顶的距离(distance from proximal cemento-enamel junction to bone crest,pCEJ-BC)、骨嵴顶水平的根间距(distance between roots,RD)、骨嵴顶水平龈乳头高度(height of gingival papilla,PH)、骨嵴顶水平颊舌向骨宽度(width of bone crest,BCW)等指标与龈乳头充满和轻中重度缺陷的关系。结果纳入研究的64个上前牙龈乳头,充满率为28%(18/64),缺陷率为72%(46/64),其中轻、中、重度缺陷率分别为36%(23/64)、27%(17/64)和9%(6/64)。当CP-BC≥7.0 mm或pCEJ-BC≥4.5 mm时,龈乳头均为中、重度缺陷;而当CP-BC<5.0 mm或pCEJ-BC<1.5 mm时,龈乳头为充满或轻度缺陷。上前牙CP-BC与pCEJ-BC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earson相关系数为0.812(P<0.01),线性拟合系数为0.93(R2=0.659)。64个上前牙龈乳头不同程度缺陷时,其骨嵴顶水平R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嵴顶水平BCW随龈乳头缺陷程度增加略有增加,龈乳头充满与中重度缺陷时BC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嵴顶水平PH随龈乳头缺陷程度增加略有减少,龈乳头充满与中重度缺陷时P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牙槽嵴吸收的牙周炎控制稳定患者的龈乳头缺陷率高,且主要与龈乳头根方骨嵴顶的吸收有关。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