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使用Smile Lite MDP(Smile Lite Mobile Dental Photograph)便携式口腔摄影系统进行前牙美学摄影的应用探索,简化美学摄影,方便医患沟通以及医技交流。方法:使用Smile Lite MDP摄影系统配合智能手机拍摄前牙正面咬合相,对色温参数...
详细信息
目的:使用Smile Lite MDP(Smile Lite Mobile Dental Photograph)便携式口腔摄影系统进行前牙美学摄影的应用探索,简化美学摄影,方便医患沟通以及医技交流。方法:使用Smile Lite MDP摄影系统配合智能手机拍摄前牙正面咬合相,对色温参数设置、Smile Lite MDP灯光组合及灯光强度等拍摄条件进行探索,采用医师及技师盲法评价的问卷调查方式,以视觉模拟评分法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估最佳拍摄参数。使用Smile Lite MDP摄影系统在最佳拍摄条件下拍摄口内正面咬合相,分别测量中切牙正面观宽长比以及上前牙正面观宽度比,以数码单反相机拍摄的照片作为对照标准,研究Smile Lite MDP摄影系统对前牙形态还原的准确度。结果:Smile Lite MDP便携摄影系统成像的最佳色彩还原的色温参数为5000 K,最佳变焦倍数为4倍,Smile Lite MDP两侧灯光开启,灯光强度2档,采用该组条件的拍摄效果VAS评分较高,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mile Lite MDP便携摄影系统使用4倍放大率拍摄和单反相机拍照系统摄影标准参数拍摄上前牙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mile Lite MDP便携式口腔摄影系统应用于前牙美学分析摄影中能够真实、准确地还原前牙的颜色和形态,可以作为临床工作中简便易行的摄影工具。
目的探讨人乳牙牙髓干细胞(stem cells from the pulp of human exfoliated deciduous teeth,SHED)和恒牙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s,DPSC)的一般生物学特性及与唾液腺分泌相关分子的表达差异,为使用SHED或DPSC治疗唾液...
详细信息
目的探讨人乳牙牙髓干细胞(stem cells from the pulp of human exfoliated deciduous teeth,SHED)和恒牙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s,DPSC)的一般生物学特性及与唾液腺分泌相关分子的表达差异,为使用SHED或DPSC治疗唾液腺分泌功能低下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培养SHED和DPSC至第4、7代,使用组织块法原代培养人下颌下腺上皮和间质细胞,使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干细胞表面标志物;分别使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长时间动态活细胞成像及数据分析系统IncuCyte ZOOM检测细胞增殖;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与分泌相关的分子表达。结果第4和7代SHED及DPSC均呈长梭形贴壁生长。4组细胞均阳性表达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29、CD44、CD73和CD90,阴性表达上皮干细胞标志物CD49f和CD117。4组细胞增殖无差异。与第4代SHED相比,第7代SHED中与水分泌相关的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1(muscar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 1,MR1)和MR3、水通道蛋白5(aquaporin 5,AQP5),与蛋白质分泌相关的β1-肾上腺素受体(β1-adrenoceptor,β1-AR)及分泌蛋白α-淀粉酶和黏蛋白5B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β2-AR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第4代DPSC相比,第7代DPSC中MR3、β2-AR和α-淀粉酶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R1、AQP5、β1-AR和黏蛋白5B表达降低(P〈0.05)。与1例同年龄段人的下颌下腺组织及其原代上皮细胞相比,第4和7代SHED中各分子表达均低。与同年龄段人的下颌下腺原代上皮细胞相比,第4代DPSC中AQP5表达显著降低(P〈0.05),其他分子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代DPSC中AQP5、β1-AR、α-淀粉酶和黏蛋白5B表达显著降低(P〈0.05),其他分子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和7代DPSC中各分子的表达均显著低于人下颌下腺组织中的表达(P〈0.01)。结论与DPSC相比,SHED生长稳定,与唾液腺水和蛋白质分泌相关的分子表达较低;SHED可成为唾液腺组织工程及治疗唾液腺分泌功能低下的种子细胞,且第4至7代SHED均可用于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一体化氧化锆全瓷桩核修复牙体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7例患者,72颗牙体缺损的患牙接受了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的一体化氧化锆全瓷桩核及全瓷冠的修复。临床分为2组,A组:3壁或4壁牙体缺损患牙39颗,B组:2壁或1壁牙体缺损患牙33颗。临床观察修复后桩核的稳定性、有无桩核脱落、牙体组织折裂和桩核的折断,同时采用美国公共健康协会(United States Public Health Service,USPHS)的修订标准,观察修复体的颜色匹配性和边缘密合性。结果:47例患者,平均观察约(65.0±4.8)月。在观察期间,通过临床和X线检查,两组均未发现有桩核的脱落、折断和牙体组织的折裂,修复体完整。配对t检验,P>0.05,A、B两组修复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修复体与邻牙颜色匹配性:A级67颗,B级5颗,颜色匹配率为93.06%;边缘密合性检查:A级64颗,B级8颗,边缘密合度率为88.89%。结论: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的一体化氧化锆全瓷桩核修复牙体缺损有良好临床效果,可以作为牙体缺损患牙桩核冠修复的一种较好的临床选择。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