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223 篇 期刊文献
  • 136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359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665 篇 理学
    • 393 篇 生态学
    • 116 篇 大气科学
    • 70 篇 地质学
    • 51 篇 地理学
    • 22 篇 生物学
    • 10 篇 化学
    • 9 篇 数学
  • 594 篇 工学
    • 201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48 篇 农业工程
    • 95 篇 城乡规划学
    • 73 篇 水利工程
    • 41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41 篇 风景园林学(可授工...
    • 37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29 篇 建筑学
    • 28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12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417 篇 农学
    • 371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29 篇 林学
    • 17 篇 畜牧学
    • 17 篇 草学
    • 10 篇 作物学
  • 207 篇 管理学
    • 155 篇 公共管理
    • 25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16 篇 工商管理
    • 12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61 篇 经济学
    • 42 篇 应用经济学
    • 30 篇 理论经济学
  • 18 篇 历史学
    • 13 篇 考古学
  • 14 篇 医学
  • 9 篇 教育学
    • 8 篇 教育学
  • 5 篇 法学
  • 3 篇 艺术学
  • 2 篇 文学
  • 1 篇 哲学

主题

  • 93 篇 多环芳烃
  • 45 篇 土壤
  • 35 篇 生态系统服务
  • 33 篇 土地利用
  • 32 篇 中国
  • 30 篇 气候变化
  • 25 篇 深圳市
  • 23 篇 天津
  • 23 篇 北京
  • 22 篇 黑河中游
  • 22 篇 可持续发展
  • 21 篇 生态风险
  • 18 篇 土地利用变化
  • 18 篇 物种多样性
  • 17 篇 景观格局
  • 17 篇 生态安全格局
  • 16 篇 空间分布
  • 16 篇 吸附
  • 15 篇 空间格局
  • 15 篇 物种丰富度

机构

  • 1,270 篇 北京大学
  • 49 篇 地表过程分析与模...
  • 32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21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21 篇 教育部地表过程模...
  • 19 篇 中国地理学学会自...
  • 19 篇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 18 篇 天津市环境保护局
  • 18 篇 北京林业大学
  • 18 篇 中国农业大学
  • 17 篇 兰州大学
  • 17 篇 云南大学
  • 14 篇 华东师范大学
  • 13 篇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
  • 13 篇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
  • 13 篇 石油大学
  • 13 篇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
  • 12 篇 中国地质大学
  • 12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10 篇 中国土地学会土地...

作者

  • 169 篇 陶澍
  • 119 篇 彭建
  • 106 篇 李双成
  • 103 篇 王学军
  • 96 篇 蒙吉军
  • 84 篇 peng jian
  • 82 篇 tao shu
  • 80 篇 许学工
  • 79 篇 方精云
  • 74 篇 吴健生
  • 67 篇 徐福留
  • 60 篇 刘焱序
  • 54 篇 周力平
  • 53 篇 沈泽昊
  • 50 篇 蔡运龙
  • 47 篇 meng jijun
  • 45 篇 wu jiansheng
  • 44 篇 刘文新
  • 42 篇 wang xue-jun
  • 42 篇 张巍

语言

  • 1,357 篇 中文
  • 2 篇 英文
检索条件"机构=北京大学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359 条 记 录,以下是1351-1360 订阅
排序:
如何实现“碳中和”
收藏 引用
当代贵州 2020年 第52期 78-78页
作者: 李双成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北京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地理分会 教育部地表过程模拟与分析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理学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持续利用与减灾专业委员会
实现碳中和就是要调整人类活动方式,调控自然过程,减少碳排放、增加碳吸收,以达到两者平衡的目标。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
来源: 评论
浅议数字化生态治理
收藏 引用
当代贵州 2023年 第22期 79-79页
作者: 李双成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教育部地表过程模拟与分析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理学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持续利用与减灾专业委员会 中国土地学会土地生态分会
[生态治理]人类社会进入数字时代,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分,生态治理数字化建设迫在眉睫。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快速迭代升级和应用日益广泛,人类社会进入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新能源与乡村生态治理
收藏 引用
当代贵州 2024年 第7期 120-120页
作者: 李双成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教育部地表过程模拟与分析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理学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持续利用与减灾专业委员会 中国土地学会土地生态分会
在实现碳中和战略的进程中,以风电和光伏为主体的新能源必将为乡村生态治理提供强有力的绿色动能。实施乡村振兴与中国式现代化战略,环境优美、生态宜居既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目前,我国大分农村地区,薪柴和煤炭作为主要炊事取暖燃料...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生态治理的地理学原则
收藏 引用
当代贵州 2022年 第20期 79-79页
作者: 李双成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教育部地表过程模拟与分析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理学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持续利用与减灾专业委员会 中国土地学会土地生态分会
生态治理的实施过程涉及到对人与人、人与地关系的再调整,将人地关系及其地域系统作为研究核心的地理学,可以为生态治理提供科学原则导引。生态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尽管治理的对象是生态系统或自然环境,但实施过程涉及到对人与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正确认识风电对鸟类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当代贵州 2022年 第25期 78-78页
作者: 李双成 教育部地表过程模拟与分析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中国地理学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持续利用与减灾专业委员会 中国土地学会土地生态分会
风能是当今所有可用能源中最低碳和环境友好的类型,也是世界上与动物和人类最相容的能源种类。只要坚持走绿色风电之路,就一定能够实现风电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实施“双碳”战略,推动社会经济低碳绿色转型。其中,...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生态治理的制度护栏
收藏 引用
当代贵州 2022年 第14期 79-79页
作者: 李双成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教育部地表过程模拟与分析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理学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持续利用与减灾专业委员会 中国土地学会土地生态分会
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健全运行机制和模式,筑牢生态治理的制度护栏,才能使生态治理工作持久高效。生态治理体系由组织架构、制度规范和治理行为等要件构成,其中组织架构是主体,制度规范是保障,治理行为是举措。在治理体系中,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生态碳汇市场刍议
收藏 引用
当代贵州 2022年 第1期 79-79页
作者: 李双成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教育部地表过程模拟与分析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理学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持续利用与减灾专业委员会 中国土地学会土地生态分会
一般而言,生态本底优良、经济欠发达的偏远地区生态碳汇资源丰富,通过碳汇市场交易能够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生态碳汇是指生态系统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有机碳去除自养呼吸和异养呼吸后的剩余量,生态学...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浅析以“双碳”为目标的生态协同治理
收藏 引用
当代贵州 2021年 第21期 78-78页
作者: 李双成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北京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地理分会 教育部地表过程模拟与分析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理学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持续利用与减灾专业委员会 中国土地学会土地生态分会
碳中和是一项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关乎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存与发展。就我国而言,只有把“双破”目标纳入到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中,统筹规划、协同实施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陆续...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思考与建议
收藏 引用
当代贵州 2021年 第17期 78-78页
作者: 李双成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北京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地理分会 教育部地表过程模拟与分析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理学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持续利用与减灾专业委员会 中国土地学会土地生态分会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我国亟需在生态补偿制度体系建设、政策工具设计和应用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作为一种政策工具,生态补偿在国家生态治理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实现生态产品价值化的主要途径。尽管我国生态补偿已经探索多年,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