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66 篇 期刊文献
  • 2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368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70 篇 法学
    • 113 篇 政治学
    • 46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26 篇 社会学
    • 10 篇 法学
    • 2 篇 公安学
    • 1 篇 民族学
  • 113 篇 管理学
    • 99 篇 公共管理
    • 9 篇 工商管理
    • 8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4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52 篇 经济学
    • 27 篇 应用经济学
    • 26 篇 理论经济学
  • 49 篇 历史学
    • 35 篇 中国史
    • 17 篇 世界史
    • 2 篇 考古学
  • 20 篇 哲学
    • 20 篇 哲学
  • 8 篇 文学
    • 5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3 篇 新闻传播学
  • 6 篇 教育学
    • 4 篇 教育学
    • 2 篇 体育学
  • 3 篇 工学
    • 3 篇 城乡规划学
  • 1 篇 理学
    • 1 篇 统计学(可授理学、...
  • 1 篇 军事学

主题

  • 46 篇 中国
  • 19 篇 政治发展
  • 12 篇 马克思主义
  • 12 篇 政府
  • 10 篇 毛泽东
  • 9 篇 改革
  • 9 篇 制度创新
  • 9 篇 公共管理
  • 8 篇 公共政策
  • 8 篇 公共行政
  • 8 篇 政治参与
  • 8 篇 经济发展
  • 8 篇 政治
  • 7 篇 中央政府
  • 7 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
  • 7 篇 行政改革
  • 7 篇 邓小平
  • 7 篇 制度变迁
  • 7 篇 当代中国
  • 7 篇 政府职能

机构

  • 367 篇 北京大学
  • 6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3 篇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
  • 2 篇 北京科技大学
  • 2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
  • 2 篇 国家行政学院
  • 2 篇 博士生导师
  • 2 篇 清华大学
  • 2 篇 中央编译局比较政...
  • 2 篇 中国政治学会
  • 2 篇 中山大学
  • 1 篇 香港理工大学
  • 1 篇 暨南大学
  • 1 篇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 1 篇 北京行政学院
  • 1 篇 复旦大学
  • 1 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
  • 1 篇 中共中央党校研究...
  • 1 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
  • 1 篇 南京大学

作者

  • 25 篇 袁刚
  • 23 篇 李景鹏
  • 17 篇 关海庭
  • 15 篇 杨凤春
  • 12 篇 杨宏山
  • 11 篇 周志忍
  • 10 篇 张国庆
  • 8 篇 王洛忠
  • 8 篇 陈庆云
  • 7 篇 萧超然
  • 7 篇 徐湘林
  • 7 篇 王丽萍
  • 6 篇 燕继荣
  • 6 篇 胡永佳
  • 6 篇 谢庆奎
  • 6 篇 张庆东
  • 6 篇 宋月红
  • 5 篇 杨诚虎
  • 5 篇 肖立辉
  • 5 篇 宁骚

语言

  • 368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北京大学政治学行政管理与行政管理系"
368 条 记 录,以下是21-30 订阅
排序:
美国总统幕僚与阁员的权力消长
收藏 引用
美国研究 1992年 第3期 97-117+5页
作者: 袁瑞军 北京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
近半个世纪以来,伴随着美国总统权力的迅速增长,在美国政治生活中出现了一种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一些过去仅仅从事白宫内部事务管理的总统私人助手班子,很快发展成为在美国最高层发号施令的一种法制性机构。”70年代初,水门事件被揭露...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关于小群体中个人合作方式的探讨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战线 1998年 第3期 241-246页
作者: 李景鹏 北京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
曼库尔·奥尔森在其名著《集体行动的逻辑》和《国家兴衰探源》中,曾论述了在大群体中,由于人们的搭便车行为,在没有“选择性激励”的情况下,很难形成合作的局面。而在小群体中则不同。由于在小群体中,通过人们之间的直接接触,使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毛泽东邓小平民主思想比较分析
收藏 引用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 第3期36卷 14-19,157页
作者: 杨松 北京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
毛泽东与邓小平都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的基本观点,但是在民主的地位、形式和实践保证等方面却形成了截然不同的认识与实践。这种差别的根源在于毛泽东与邓小平不同的思维方式:毛泽东具有明显的理性主义特征。
来源: 评论
中俄(苏)体制转型方式与国家控制能力
收藏 引用
教学与研究 1999年 第9期 31-36页
作者: 关海庭 北京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
本文认为,中俄(苏)两个大国在由集权向分权、计划向市场体制转型过程中,国家控制能力主要表现为财政能力、维持社会公正能力和国民政治文化的整合能力。俄罗斯采用》激进"转型方式,骤然打断了原有的经济联,导致生产急剧下降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论民主及其限度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战线 1996年 第4期 105-111页
作者: 燕继荣 北京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
民主(Democracy)是作为一种有别于君主独裁(Monarchy)和贵族寡头统治(oligarchy)而存在的政治方式.对于民主的现代追随者来说,民主是为了防止专制而设置的一种制度,然而,历史上却不乏这样的先例:民主走向了自己的反面——政治专制或社...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革命委员会”始末
收藏 引用
中共党史研究 1991年 第6期 47-52页
作者: 关海庭 北京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
“革命委员会”是文化大革命中我国省及其以下各级政权和各基层单位领导机构的基本组织形式,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当做新生事物大加赞颂,在中国政治制度发展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深入研究“革命委员会”这一组织形式产生和发展的全过...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对“文化大革命”中“三结合”的述评
收藏 引用
中共党史研究 1992年 第5期 64-69页
作者: 关海庭 北京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
“三结合”是对“文化大革命”中中国领导机构内部人员构成和运行方式进行概括而形成的特定术语。其内涵几经变化,在中国领导体制的发展进程中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对“三结合”这一现象进行剖析,再现其发展的历史轨迹,探讨其产生及演变...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卢沟桥事件初期宋哲元和谈述评
收藏 引用
晋阳学刊 1996年 第5期 102-110页
作者: 肖立辉 北京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
卢沟桥事件初期宋哲元和谈述评肖立辉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作为华北前线29军的最高首脑,宋哲元在24日以前基本上是采取了和谈的决策。这个决策是宋哲元综合各种讯息加上自己的主观判断做出的。探讨进入宋哲元决策的讯息及...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论韩非的人治思想
收藏 引用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 第1期30卷 94-103页
作者: 江荣海 北京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
从韩非关于法的产生(君主个人立法)、运行过程(君主逍遥法外)和法治的目的(巩固君主个人权力)来看,他的“法治”论就是君主个人独裁专制论,是地道的人治思想;势,作为权力,在推行政令方面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势本身并不是法,不化成法令...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从利益结构角度看企业“单位制”的变迁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辑刊 1998年 第3期 69-74页
作者: 陈涓 北京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
从利益结构角度看企业“单位制”的变迁陈涓“单位制”在中国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单位,不但是整个中国社会特有的基本构成结构,而且,和每个社会成员的生产、生活等许多方面息息相关。无论是改革前还是改革后,具有中国特色的单...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