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731 篇 期刊文献
  • 67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798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665 篇 教育学
    • 659 篇 教育学
    • 5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1 篇 体育学
  • 254 篇 管理学
    • 215 篇 公共管理
    • 31 篇 工商管理
    • 11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3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93 篇 经济学
    • 76 篇 理论经济学
    • 44 篇 应用经济学
  • 25 篇 法学
    • 10 篇 社会学
    • 9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4 篇 政治学
    • 3 篇 法学
  • 9 篇 医学
    • 4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2 篇 临床医学
  • 8 篇 工学
    • 1 篇 机械工程
    • 1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1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 篇 建筑学
    • 1 篇 土木工程
    • 1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1 篇 林业工程
  • 6 篇 理学
    • 2 篇 数学
    • 2 篇 化学
    • 2 篇 统计学(可授理学、...
  • 3 篇 文学
    • 2 篇 新闻传播学
    • 1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3 篇 历史学
    • 2 篇 中国史
    • 1 篇 考古学
  • 2 篇 哲学
    • 2 篇 哲学
  • 1 篇 农学
  • 1 篇 军事学

主题

  • 63 篇 高校毕业生
  • 41 篇 高等教育
  • 19 篇 影响因素
  • 19 篇 人力资本
  • 18 篇 就业
  • 17 篇 教育
  • 16 篇 中国
  • 16 篇 家庭背景
  • 15 篇 学生发展
  • 12 篇 起薪
  • 12 篇 就业状况
  • 12 篇 民办教育
  • 12 篇 就业满意度
  • 12 篇 就业质量
  • 11 篇 专业兴趣
  • 11 篇 专业选择
  • 10 篇 实证研究
  • 10 篇 教育经济学
  • 10 篇 义务教育
  • 10 篇 美国

机构

  • 771 篇 北京大学
  • 34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21 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
  • 17 篇 首都师范大学
  • 12 篇 北京外国语大学
  • 11 篇 中央财经大学
  • 10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9 篇 华东师范大学
  • 8 篇 西南大学
  • 8 篇 清华大学
  • 8 篇 北京理工大学
  • 7 篇 华中科技大学
  • 7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
  • 6 篇 北京科技大学
  • 6 篇 北京工业大学
  • 5 篇 广州大学
  • 5 篇 复旦大学
  • 5 篇 南京大学
  • 5 篇 香港中文大学
  • 5 篇 厦门大学

作者

  • 92 篇 岳昌君
  • 66 篇 鲍威
  • 62 篇 杨钋
  • 58 篇 郭建如
  • 52 篇 阎凤桥
  • 49 篇 郭丛斌
  • 48 篇 马莉萍
  • 45 篇 丁小浩
  • 41 篇 卢晓东
  • 37 篇 蒋承
  • 30 篇 闵维方
  • 25 篇 朱红
  • 22 篇 范皑皑
  • 21 篇 李文利
  • 21 篇 陈晓宇
  • 20 篇 金红昊
  • 19 篇 哈巍
  • 19 篇 文东茅
  • 18 篇 林小英
  • 17 篇 邱文琪

语言

  • 798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
798 条 记 录,以下是31-40 订阅
排序:
过度的自我监控:评价制度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全球教育展望 2023年 第4期52卷 14-32页
作者: 林小英 杨芊芊 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 北京100871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北京100871
通过叙事呈现评价制度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考察评价目的异化导致的学习异化,剖析学生评价体系的规训性结果,研究发现:以鉴别卓越为目的的学生评价,促使学习异化为一场追求分数最大化的策略游戏;继而,由绩点评分制度和过程性评价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新高考投档方式改革是否加剧高校内部专业生源质量的两极分化?
收藏 引用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25年 第2期46卷 136-149,160页
作者: 吴宇川 丁延庆 许锐 李菊 北京大学 教育学院 北京 100871 北京大学 教育经济研究所 北京 100871 北京大学 教育经济研究所 北京 100871 北京大学 教务部 北京 100871 中央财经大学 财政税务学院 北京 102206
许多理论研究倾向于认为新高考投档方式改革会加剧高校内部专业生源质量的两极分化.本文在考生与高校双边匹配的框架内对"改革—考生行为—生校匹配"的影响传导机制进行理论分析,并基于2016-2021年全国18个省份的高考录取数据...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在世界之中应合:高等教育现代化与创新驱动战略之间
收藏 引用
大学教育科学 2023年 第1期 19-21页
作者: 卢晓东 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北京 100871
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是一项系统、持续的工程,既要廓清理论认识,又要探索实践方略.高等教育从面向现代化到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体现着党对教育现代化本质和规律认识的新高度;中国...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能力增值影响本科生就业匹配的模型建构与路径分析
收藏 引用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 第4期50卷 215-231页
作者: 邱文琪 岳昌君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重庆400715 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 北京100871
结构性矛盾是制约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关键性因素。从能力视角出发,基于人力资本理论和人职匹配理论,通过建构计量模型,定量分析本科毕业生在高等教育期间获得的能力增值对就业匹配的影响及教育类型差异。研究发现,在专业匹配上,...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人工智能时代STEM大学生核心能力发展与教育对策:基于全国17个省区市32高校抽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收藏 引用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24年 第7期41卷 69-91页
作者: 周丽萍 孙晓哲 岳昌君 广州大学教育学院 广州510006 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 北京100871
是否拥有充足的STEM知识与技能人才,成为各国在未来经济、医疗、能源、科技等领域保持领先地位和强大竞争力的关键。我国政府高度重视STEM人才的培养, STEM教育已提升至国家发展战略重要高度,究竟我国的STEM人才培养效果如何,能否满足...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能力增值对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基于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抽样调查的实证分析
收藏 引用
教育发展研究 2024年 第7期44卷 26-36页
作者: 邱文琪 岳昌君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重庆400715 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 北京100871
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是我国“十四五”时期的重要目标,作为重点群体之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尤为受到关注。本研究基于2013-202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抽样调查数据,采用多种统计和计量回归方法,探讨本科生在高等教育阶段的能力...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上名校”还是“爱专业”:不同家庭背景学生的强基计划选择动机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高教研究 2024年 第11期 10-19页
作者: 吴宇川 郭丛斌 武玮 秦博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 北京100871 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 北京100871 自然资源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北京100860
家庭背景是学生进行高等教育选择决策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如果相对优势家庭倾向于以“上名校”作为强基计划的选择动机,则强基计划的选拔有效性极有可能受到削弱。基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开展的全国高校学生发展调查数据,对学生家庭背景...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双减”背景下义务教育教师工作负担水平及结构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教育学 2024年 第7期 70-77页
作者: 薛海平 张诗雅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北京100048 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
“双减”后教师工作负担问题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课题组基于2023年在全国11省12市的调查数据,深入分析“双减”后教师工作负担水平及结构,比较“双减”前后教师工作负担水平及结构的变化。研究发现:“双减”后教师工作负担过...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21世纪以来国际公共教育经费比例的变化及影响因素
收藏 引用
教育经济 2024年 第5期40卷 50-58页
作者: 陈晓宇 卜尚聪 韩煦泽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 北京100871 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上海200433
在我国,公共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长期受到社会各界的特别关注。本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探讨并验证了影响公共教育经费占GDP比例的因素。研究发现,一国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受生均教育成本、学龄人口占比、高等...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双重“视野”中的通识教育:基于海德格尔“寻视”概念的先行考察
收藏 引用
教育学术月刊 2023年 第11期 3-11,49页
作者: 卢晓东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 北京100871
庄子提出的对自由的束缚源于此在中的“此”,此在束缚于“此”并影响其“在”。在引入视、寻视、顾视、透视以及四重“视野”后可以发现,既往有关通识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主要局限于常规视野之中。通识教育关乎劳动教育指向四重“视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