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34 篇 期刊文献
  • 8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242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38 篇 理学
    • 112 篇 生态学
    • 10 篇 大气科学
    • 9 篇 生物学
    • 4 篇 地质学
    • 3 篇 地理学
    • 1 篇 数学
    • 1 篇 系统科学
  • 98 篇 农学
    • 79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12 篇 畜牧学
    • 12 篇 草学
    • 10 篇 林学
    • 5 篇 作物学
  • 46 篇 工学
    • 15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0 篇 城乡规划学
    • 7 篇 农业工程
    • 5 篇 风景园林学(可授工...
    • 4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4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4 篇 林业工程
    • 3 篇 水利工程
    • 2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2 篇 建筑学
    • 1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18 篇 管理学
    • 13 篇 公共管理
    • 3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5 篇 经济学
    • 5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理论经济学
  • 3 篇 历史学
    • 1 篇 考古学
    • 1 篇 中国史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医学

主题

  • 16 篇 物种多样性
  • 14 篇 物种丰富度
  • 11 篇 新疆
  • 9 篇 海拔梯度
  • 8 篇 半湿润常绿阔叶林
  • 8 篇 青藏高原
  • 8 篇 氮沉降
  • 7 篇 碳汇
  • 7 篇 碳排放
  • 6 篇 气候变化
  • 6 篇 土壤呼吸
  • 6 篇 植物群落
  • 6 篇 气候
  • 6 篇 全球变化
  • 6 篇 陆地生态系统
  • 5 篇 碳循环
  • 5 篇 尺度
  • 5 篇 温带草地
  • 5 篇 土地利用
  • 5 篇 中国

机构

  • 206 篇 北京大学
  • 17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16 篇 云南大学
  • 13 篇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
  • 12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10 篇 地表过程分析与模...
  • 9 篇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
  • 8 篇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
  • 8 篇 中国农业大学
  • 8 篇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
  • 7 篇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
  • 6 篇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
  • 6 篇 北京林业大学
  • 6 篇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
  • 5 篇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
  • 5 篇 兰州大学
  • 5 篇 山东大学
  • 5 篇 华东师范大学
  • 5 篇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
  • 5 篇 西北大学

作者

  • 67 篇 方精云
  • 43 篇 沈泽昊
  • 26 篇 唐志尧
  • 23 篇 王志恒
  • 21 篇 朱彪
  • 20 篇 zehao shen
  • 19 篇 贺金生
  • 18 篇 fang jing-yun
  • 18 篇 zhu biao
  • 15 篇 朱江玲
  • 14 篇 吉成均
  • 14 篇 fang jingyun
  • 12 篇 彭建
  • 12 篇 tang zhi-yao
  • 12 篇 杨元合
  • 12 篇 王襄平
  • 11 篇 王少鹏
  • 10 篇 peng jian
  • 10 篇 刘焱序
  • 9 篇 曾辉

语言

  • 242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生态学系北京大学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42 条 记 录,以下是61-70 订阅
排序:
华北地区植物群落的分布格局及构建机制
收藏 引用
植物生态学 2019年 第9期43卷 729-731页
作者: 唐志尧 刘鸿雁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大学生态研究中心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植物群落中蕴藏着丰富的野生植物种质资源,也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在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进程中,植物群落提供了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物质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由于长期开发和过度利用,尤其是最近几十年的高速经济增长,我国的自...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的地史成因假说
收藏 引用
生物多样性 2009年 第6期17卷 635-643页
作者: 唐志尧 王志恒 方精云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生态学系 北京大学生态学研究与教育中心北京大学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
生物多样性的大尺度分布格局是现代环境与地史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从影响机制、参数选择及与现代气候假说的关系等方面回顾了地史成因假说的最新进展,并得出以下认识:(1)地史过程对生物多样性的分布格局有显著影响,但地史过程与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物种多样性地理格局的能量假说
收藏 引用
生物多样性 2009年 第6期17卷 613-624页
作者: 王志恒 唐志尧 方精云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生态学系 北京大学生态学研究与教育中心北京大学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
物种多样性地理分布格局及其成因是生物地理学和宏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为了解释物种多样性的分布格局,人们提出了多种假说,其中讨论最多的是能量假说。该假说认为,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受能量控制。根据能量的不同形式及其对物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局域和区域过程共同控制着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种库假说
收藏 引用
生物多样性 2009年 第6期17卷 605-612页
作者: 方精云 王襄平 唐志尧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生态学系 北京大学生态学研究与教育中心北京大学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
解释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大小是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人们提出了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多种假说,Zobel等人提出的种库假说(species pool hypothesis)是生物多样性理论研究的重要发展。该假说认为,一个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不仅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陆栖哺乳动物物种丰富度的地理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收藏 引用
生物多样性 2009年 第6期17卷 652-663页
作者: 林鑫 王志恒 唐志尧 赵淑清 方精云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生态学系 北京大学生态学研究与教育中心北京大学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
物种丰富度的大尺度地理格局及其成因是宏观生态学和生物地理学的中心议题之一。本文利用中国陆栖哺乳动物分布数据,结合高分辨率的气候、地形、植被等环境信息,探讨了中国陆栖哺乳动物及主要类群的物种丰富度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生态学代谢理论:基于个体新陈代谢过程解释物种多样性的地理格局
收藏 引用
生物多样性 2009年 第6期17卷 625-634页
作者: 王志恒 唐志尧 方精云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生态学系 北京大学生态学研究与教育中心北京大学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
新陈代谢是生物的基本生理过程生态学代谢理论(metabolic theory of ecology)基于生物个体大小和环境温度对个体新陈代谢过程的影响,使用尺度推移(scaling)的方法来解释多种生态学格局和过程。James Borwn等将这一理论用于解释物种多...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生物群落的种—面积关系
收藏 引用
生物多样性 2009年 第6期17卷 549-559页
作者: 唐志尧 乔秀娟 方精云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生态学系 北京大学生态学研究与教育中心北京大学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
种—面积关系主要探讨物种数量随面积扩大而变化的规律,它联系不同尺度的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尺度转换的重要依据。利用种—面积关系可以估算群落或区域的物种数量、评价区域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由于构建方式、尺度效应以及区域差异...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全国23个城市水源水中邻苯二甲酸酯代谢物浓度调查
收藏 引用
中国环境科学 2019年 第10期39卷 4205-4211页
作者: 丁梦雨 康启越 张释义 赵繁荣 张海峰 杨敏 胡建英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
采用UPLC-MS/MS方法对中国23个城市的90个自来水厂141个水源水样中5种常用PAEs的8种代谢产物进行检测.结果发现,所有自来水水源水中均检出了MPAEs,邻苯二甲酸单正丁酯(MnBP)检出浓度最高,为74.7ng/L.水源水中邻苯二甲酸单乙酯(MEP),邻...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林线树种太白红杉种子萌发的生理生态特性
收藏 引用
植物生态学 2004年 第4期28卷 579-583页
作者: 张玲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生态学系 北京大学生态学研究与教育中心北京大学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
太白红杉 (Larixchinensis)是太白山的高山林线树种。通过在人工气候内的试验 ,研究了太白红杉种子在 6种不同的光照与温度组合处理条件下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 :在恒温和变温两种条件下 ,交替光照对于种子吸胀后的脱落酸 (ABA)和赤霉...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土壤激发效应的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 第5期60卷 957-970页
作者: 秦文宽 冯继广 胡云龙 张秋芳 朱彪 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生态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100871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福州350117
激发效应在全球土壤中广泛存在,但方向和强度具有极大的分异性。针对土壤激发效应的机制和影响因素进行综述,总结目前较为认可的机制,包括底物优先利用、共代谢、养分挖掘和化学计量分解假说等。探究影响激发效应的方向和强度的生物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