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96 篇 期刊文献
  • 7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03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49 篇 理学
    • 22 篇 生态学
    • 13 篇 大气科学
    • 6 篇 地理学
    • 4 篇 地质学
    • 2 篇 数学
    • 2 篇 生物学
    • 1 篇 海洋科学
  • 41 篇 工学
    • 11 篇 农业工程
    • 10 篇 城乡规划学
    • 8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7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5 篇 水利工程
    • 4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4 篇 风景园林学(可授工...
    • 1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1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1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1 篇 建筑学
    • 1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25 篇 农学
    • 21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3 篇 林学
    • 1 篇 植物保护
    • 1 篇 畜牧学
    • 1 篇 草学
  • 20 篇 管理学
    • 14 篇 公共管理
    • 4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2 篇 工商管理
  • 11 篇 经济学
    • 8 篇 应用经济学
    • 5 篇 理论经济学
  • 1 篇 历史学
    • 1 篇 考古学
  • 1 篇 医学

主题

  • 6 篇 土地利用
  • 5 篇 能值分析
  • 5 篇 小波分析
  • 4 篇 中国
  • 4 篇 深圳市
  • 3 篇 逸度模型
  • 3 篇 河西走廊
  • 3 篇 碳中和
  • 3 篇 区域差异
  • 3 篇 京津冀地区
  • 3 篇 ndvi
  • 3 篇 北京
  • 3 篇 气温
  • 3 篇 碳排放
  • 3 篇 生态系统服务
  • 2 篇 生态足迹
  • 2 篇 炎症效应
  • 2 篇 碳汇
  • 2 篇 人工神经网络
  • 2 篇 分维

机构

  • 97 篇 北京大学
  • 14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10 篇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
  • 5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4 篇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
  • 4 篇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
  • 4 篇 山东大学
  • 4 篇 西北大学
  • 4 篇 浙江大学
  • 4 篇 南开大学
  • 4 篇 山西大学
  • 3 篇 南京师范大学
  • 3 篇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
  • 3 篇 北京林业大学
  • 3 篇 中国农业大学
  • 2 篇 山西师范大学
  • 2 篇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
  • 2 篇 地表过程分析与模...
  • 2 篇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
  • 2 篇 贵州师范大学

作者

  • 18 篇 李双成
  • 16 篇 蒙吉军
  • 14 篇 彭建
  • 9 篇 高阳
  • 8 篇 peng jian
  • 8 篇 吴健生
  • 7 篇 li shuangcheng
  • 7 篇 吴秀芹
  • 7 篇 刘焱序
  • 6 篇 许月卿
  • 6 篇 许学工
  • 6 篇 蔡运龙
  • 6 篇 陶澍
  • 6 篇 方精云
  • 6 篇 唐志尧
  • 5 篇 康慕谊
  • 5 篇 王仰麟
  • 5 篇 gao xian-ming
  • 5 篇 高贤明
  • 5 篇 曹红英

语言

  • 103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北京大学环境学院资源与环境地理系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03 条 记 录,以下是91-100 订阅
排序:
华北地区荆条灌丛分布及物种多样性空间分异规律
收藏 引用
植物生态学报 2019年 第9期43卷 825-833页
作者: 唐丽丽 杨彤 刘鸿雁 康慕谊 王仁卿 张峰 高贤明 岳明 张梅 郑璞帆 石福臣 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天津300071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北京大学生态研究中心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 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自然资源学院 北京100875 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济南250100 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 太原030006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试验室 北京100093 西北大学西部资源生物与现代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安710069
生境差异是影响植物群落及其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的重要因素。该研究基于370个荆条(***)灌丛的野外调查样方,结合多元回归树(MRT)、显著性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等技术手段,分析了华北地区荆条灌丛及其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北京及周边地区植物叶的碳氮磷元素计量特征
收藏 引用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版(预印本) 2008年 第4期 67-72页
作者: 韩文轩 吴漪 汤璐瑛 陈雅涵 李利平 贺金生 方精云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生态学系北京大学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通过测量北京及周边地区358种植物的叶碳、氮和磷(C,N,P)含量,分析了该区域不同生长型植物的叶C,N,P的计量规律。结果显示,本区植物叶C,N,P的几何均值分别是45.1%,2.61%和0.20%(干重),且叶片中C,N,P含量分别是叶柄中相应元素含量的1...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及全球陆地生态统碳源汇特征及其对碳中和的贡献
收藏 引用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22年 第4期52卷 534-574页
作者: 杨元合 石岳 孙文娟 常锦峰 朱剑霄 陈蕾伊 王欣 郭焱培 张宏图 于凌飞 赵淑清 徐亢 朱江玲 沈海花 王媛媛 彭云峰 赵霞 王襄平 胡会峰 陈世苹 黄玫 温学发 王少鹏 朱彪 牛书丽 唐志尧 刘玲莉 方精云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3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杭州310058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20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生态研究中心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 北京100083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
增强陆地生态统碳汇(简称陆地碳汇)是减缓大气二氧化碳(CO_(2))浓度上升和全球变暖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的有效途径.为全面理解陆地碳汇特征及其对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贡献,本文统梳理了近40年来陆地碳源汇研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三种典型纳米颗粒物造成的人体肺细胞氧化应激和炎症效应
三种典型纳米颗粒物造成的人体肺细胞氧化应激和炎症效应
收藏 引用
京区第六届地理学研究生学术论坛
作者: 李可欣 曹红英 王斌 张羽中 史科路 陶澍 中科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100101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871
采用体外细胞暴露实验研究了人肺腺癌细胞(A549)单层细胞暴露于50和500μg·mL-1两种浓度纳米氧化钛、纳米氧化硅、碳纳米管和晶体石英砂等四种颗粒物后产生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用细胞活度、细胞内活性氧总量和细胞上清液中白...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华北区域环境梯度上阔叶林构建模式及分布成因
收藏 引用
植物生态学报 2019年 第9期43卷 732-741页
作者: 许金石 柴永福 刘晓 岳明 郭垚鑫 康慕谊 刘全儒 郑成洋 吉成均 闫明 张峰 高贤明 王仁卿 石福臣 张钦弟 王茂 西北大学西部资源生物与现代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安710069 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自然资源学院 北京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北京100875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北京大学生态研究中心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 山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山西临汾041000 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 太原030006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93 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济南250100 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天津300071 新疆农业大学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 乌鲁木齐830091
森林群落的构建即多样性维持机制是当今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然而,当前群落构建和群落多样性的研究多在间接梯度上进行,而在水、热等影响物种在区域内定植的关键且直接的环境梯度上研究群落构建和多样性模式则鲜有报道。结合环境因子...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及省域碳排放、陆地碳汇及其相对减排贡献,1980~2020
收藏 引用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24年 第12期54卷 2459-2478页
作者: 石岳 杨晨 朱江玲 常锦峰 赵霞 孙文娟 黄玫 于永强 郭凯文 顾峰雪 陈斌 沈海花 吉成均 唐志尧 方精云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3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生态研究中心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全省农业遥感与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58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农业农村部旱作节水农业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 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 北京100871 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 昆明650500
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控制化石燃料排放、发挥陆地生态统碳汇(下简称陆地碳汇)功能,是人类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的基本路径.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从全国及省域尺度上统评估碳排放和陆地碳汇...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适应性循环的北京市景观生态风险评价
基于适应性循环的北京市景观生态风险评价
收藏 引用
第九届中国景观生态学学术研讨会
作者: 罗方焓 彭建 刘焱序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87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城市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广州深圳 51805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87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75
快速城市化和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城市正遭受多种自然灾害的威胁,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有助于辨识灾害胁迫、指引重点地域的风险防范。当前研究重点关注城市景观生态风险的静态格局,对动态的风险作用过程关注不足。
来源: 评论
基于能值分析的小型农业生态经济统研究——以深圳市三个农场为例
基于能值分析的小型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研究——以深圳市三个农场为...
收藏 引用
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
作者: 杨卓翔 高阳 赵志强 李双成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资源与环境地理系地表过程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城市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本文应用能值分析方法,通过能值转换率,把深圳市碧岭现代农业科技园、山海农场和西丽果场三个农场生态经济统的能量流、物质流和货币流的能量转化为同一量纲—能值。在绘制三个农场能值统图的基础上分析了三个统的结构特征;编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典型山地土地利用变化与资源生态效应
收藏 引用
自然杂志 2018年 第1期40卷 33-40页
作者: 戴尔阜 王亚慧 马良 李双成 张红旗 辛良杰 徐尔琪 高江波 朱连奇 王玉宽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100101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101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871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河南开封475004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成都610041
山区是土地分布最为复杂的区域,同时也是重要的生态屏障。山区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及动态变化都将影响山区生态功能的发挥,因此明晰山区土地的空间异质性特征及其相应的资源生态效应是山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中国太行山区、横断山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Recognizing the Scientific Mission of Flux Tower Observation Networks——Lay the Solid Scientific Data Foundation for Solving Ecological Issues Related to Global Change
收藏 引用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2017年 第2期8卷 115-120页
作者: 于贵瑞 陈智 张雷明 彭长辉 陈镜明 朴世龙 张扬建 牛书丽 王秋凤 骆亦其 Philippe Ciais Dennis D.Baldocchi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101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北京100190 加拿大魁北克大学生物科学系和森林研究中心 加拿大蒙特利尔H3C3P8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林学院 西安712100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地理系 加拿大多伦多M5S2E8 南京大学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 南京210093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生态系、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871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高寒生态与生物多样性实验室 北京100101 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微生物与植物生物学系 美国诺曼73019 法国环境与气候科学实验室 法国伊维特河畔吉夫91191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环境科学、政策与管理系 美国伯克利94720
As the Earth entering into the Anthropocene, glob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quires ecological research to evolve into the large-scale, quantitative, and predictive era. It necessitates a revolution of ecological obs...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