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行颈椎前路手术患者术后脊髓硬膜外血肿(spinal epidural hematoma,SEH)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22年2月因颈椎病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择期行颈椎前路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后出现SEH的患者作为SEH组,将术后未出现SEH的患者以4∶1的比例随机纳入非SEH组,匹配条件为相同术者、相同性别、相同手术年份和相似年龄(±5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状况、术前合并症、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情况、术前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计数、美国麻醉医师协会体格情况分级、颈椎病分型、术前改良日本骨科学会评分和颈部残障指数评分、手术方式、手术节段、手术节段后纵韧带骨化、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与术后苏醒期间平均动脉压、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筛选出术后发生SEH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价指标的准确性。结果:共有85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SEH组共17例,非SEH组68例。17例SEH患者均接受了血肿清除术,所有患者均成功治疗并出院。椎体次全切除术(OR=7.247;95%CI:1.962~26.766;P=0.003)和术后苏醒期间最高平均动脉压增高(OR=1.056;95%CI:1.002~1.113;P=0.043)是导致SEH的危险因素,其AUC分别为0.713(95%CI:0.578~0.848)和0.665(95%CI:0.51~0.82)。SEH患者的住院时间更长(P<0.001),住院费用更高(P=0.035)。结论:椎体次全切除术和术后苏醒期间最高平均动脉压增高是颈椎前路手术患者出现术后SEH的危险因素,应在围术期对高风险患者进行密切观察。
目的:在踝关节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轴位像上评估慢性踝关节不稳(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CAI)患者距骨的位置,找到诊断CAI的间接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1日~2023年7月1日在我院住院治疗的50名CAI患者,作为实验组;另50名因其他疾病在我院就诊的患者为对照组。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使用影像归档与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内部测量工具,在踝关节MRI轴位像上测量两组患者的踝距指数(malleolar talus index,MTI)以及新的测量指标:距骨位移指数(talus movement index,TMI)和距骨综合指数(talus comprehensive index,TCI)来评估距骨在踝穴中的位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比、患侧比、身高、体重和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CAI患者的MTI(86.56°±3.54°vs.85.28°±2.77°,P<0.05)、TMI(2.00°±2.36°vs.-2.00°±2.54°,P<0.001)及TCI(4.70°±2.98°vs.1.90°±2.01°,P<0.001)高于对照组。TMI及TC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1及0.794,基于TMI诊断CAI的最佳截断点为0.5°,基于TCI诊断CAI的最佳截断点为4.5°。结论: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存在踝关节骨性结构的变化,具体表现在踝关节MRI轴位像上同时存在距骨前移及内旋,这可能是诊断慢性踝关节不稳的间接征象。
骨关节炎作为最常见的退行性肌骨系统疾病,全球疾病负担正日益加重。2019年,全球约5.3亿人受到骨关节炎困扰,其年龄标化发病率、标化患病率及标化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DALYs)率分别为492.2/10万、6348.3/10万...
详细信息
骨关节炎作为最常见的退行性肌骨系统疾病,全球疾病负担正日益加重。2019年,全球约5.3亿人受到骨关节炎困扰,其年龄标化发病率、标化患病率及标化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DALYs)率分别为492.2/10万、6348.3/10万及228.0/10万。高收入北美地区的骨关节炎疾病负担最重;而高收入亚太地区的疾病负担增长速度最快。我国骨关节炎年龄标化发病率、标化患病率及标化DALYs率分别为509.8/10万、6330.1/10万及224.8/10万,高于亚洲平均水平。考虑庞大的人口基数与人口老龄化趋势,我国骨关节炎负担将进一步加重,预计2044年患病人数和DALYs将增至2019年的1.5倍。骨关节炎常见于中老年人,但近年来研究显示,其对年轻劳动人群的影响亦不可忽视。此外,绝经后女性、高体质量指数人群及农村与山区居民的骨关节炎发生风险相对较高。骨关节炎不仅增加了肌少症与骨折等肌骨疾病的发生风险,也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心理认知障碍等多学科疾病的发生风险。未来我国骨关节炎疾病负担及相关医疗需求将进一步增加,临床医生应在全面了解骨关节炎疾病负担与危害的基础上,在治疗骨关节炎的同时,积极筛查、监测并及时干预其他相关疾病,减轻骨关节炎患者的疾病负担,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