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4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4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4 篇 医学
    • 3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2 篇 临床医学
    • 1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1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1 篇 工学
    • 1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主题

  • 2 篇 神经内分泌肿瘤
  • 1 篇 同位素标记
  • 1 篇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
  • 1 篇 肿瘤病灶
  • 1 篇 宫颈肿瘤
  • 1 篇 代谢改变
  • 1 篇 吸收剂量
  • 1 篇 辐射剂量
  • 1 篇 个体化诊疗
  • 1 篇 spect
  • 1 篇 外照射
  • 1 篇 分子影像
  • 1 篇 ^(177)lu-奥曲肽
  • 1 篇 ^(177)lu
  • 1 篇 肿瘤早期
  • 1 篇 镓放射性同位素
  • 1 篇 显像技术
  • 1 篇 重大疾病
  • 1 篇 小鼠
  • 1 篇 放射性药物

机构

  • 4 篇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 1 篇 贵州大学

作者

  • 3 篇 朱华
  • 3 篇 杨志
  • 2 篇 丁立新
  • 2 篇 潘永祥
  • 2 篇 王风
  • 1 篇 张倩
  • 1 篇 秦雪
  • 1 篇 丁缙
  • 1 篇 任亚楠
  • 1 篇 于江媛
  • 1 篇 文丽

语言

  • 4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核医学科、国家药监局放射性药物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市核医学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
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接受^(177)Lu-奥曲肽治疗患者体外辐射水平的检测致周围人员剂量的初步估算
收藏 引用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24年 第9期44卷 783-788页
作者: 潘永祥 丁立新 王风 杨志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核医学科 国家药监局放射性药物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市核医学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42
目的通过测量接受^(177)Lu-奥曲肽(^(177)Lu-DOTA-TATE)治疗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患者产生的辐射,探讨其衰变规律以对周围人员的辐射剂量。方法使用手持式核辐射监测剂量仪实测接受^(177)Lu-DOTA-TATE治疗后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对周围环...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177)Lu-奥曲肽治疗神经内分泌肿瘤肾脏吸收剂量估算
收藏 引用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21年 第9期41卷 700-704页
作者: 王风 潘永祥 丁立新 朱华 于江媛 杨志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核医学科 国家药监局放射性药物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市核医学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00036
目的估算^(177)Lu-奥曲肽(^(177)Lu-DOTA-TATE)治疗神经内分泌肿瘤肾脏受吸收剂量,评估辐射安全并指导治疗。方法^(177)Lu-DOTA-TATE治疗患者行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平面显像,勾画...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靶向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新型PET探针的制备肿瘤特异性分子显像
收藏 引用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2021年 第10期41卷 580-584页
作者: 张倩 丁缙 任亚楠 文丽 秦雪 朱华 贵州大学医学院 贵阳550025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核医学科、国家药监局放射性药物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市核医学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 100142
目的制备靶向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的新型分子影像探针^(68)Ga-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4,7,10-四乙酸(DOTA)-DX600,并评价其在宫颈癌模型的microPET/CT显像效果。方法对DOTA-DX600在95℃下进行^(68)Ga放射性标记,并对该标记化合...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肿瘤新型放射性药物的研发与应用
收藏 引用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2021年 第10期41卷 577-579页
作者: 朱华 杨志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核医学科、国家药监局放射性药物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市核医学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 100142
肿瘤是危害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分子影像技术在肿瘤等重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分子影像能无创地将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基因表达、生理、生化、功能、代谢改变可视化,便于我们从分子水平了解肿瘤发生机制,并为肿瘤...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