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胃癌危险因素研究中孟德尔随机化(MR)方法的应用情况,为胃癌的病因学研究和预防策略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在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检索建库至2022年11月19日收录的基于MR方法的胃癌危险因素研究。...
详细信息
目的了解胃癌危险因素研究中孟德尔随机化(MR)方法的应用情况,为胃癌的病因学研究和预防策略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在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检索建库至2022年11月19日收录的基于MR方法的胃癌危险因素研究。由两位作者独立筛选文献、摘录信息并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2016—2022年发表的30篇研究报告,其中20篇被判定为高质量研究。这些研究探讨了行为及生活方式、人体测量特征、机体生物暴露指标及其他疾病罹患情况与胃癌的关系,支持吸烟等因素可能与胃癌发生风险存在因果关联。结论既往MR研究广泛探讨了机体内外暴露因素或表型与胃癌发生的因果关联,为胃癌病因学研究提供了积极证据。但MR研究可能受方法学缺陷制约,需结合其他证据,对结果谨慎解读。
目的建立并验证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根治术后生存预后预测模型与风险分级标准,为术后最优辅助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真实世界证据。方法分别收集2011年5月31日至2018年7月31日在河南省安阳市肿瘤医院(安阳中心)和2009年8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广东省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汕头中心)连续就诊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数据和生存随访数据。以安阳中心数据集为建模集,采用基于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逐步后退法和AIC准则(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的“两步法”构建总生存预测模型。通过Bootstrap重抽样1000次对模型进行内部统计验证,在汕头中心数据集进行外部验证。根据列线图得分构建预后风险分级标准。结果建模队列和验证队列分别纳入4171例和1895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模型由年龄、性别、肿瘤原发位置、T分期、N分期、淋巴结清扫数、肿瘤大小、辅助治疗方案和术前血红蛋白水平9个变量组成。其中,N分期与辅助治疗方案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0.001),即与单纯手术相比,N+期患者可能从辅助治疗中获益,但辅助治疗无法改善N0期患者的预后。建模队列的模型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728(95%CI:0.713~0.742),经Bootstrap内部验证后为0.722(95%CI:0.711~0.739),验证队列的模型C-index为0.679(95%CI:0.662~0.697)。校准图提示模型预测生存率与观测生存率一致性良好。在两个队列中模型准确性均显著高于第7版AJCC(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TNM分期系统(P<0.05)。此外,在各TNM分期内部,该模型仍可实现理想的预后风险分层效果。结论本研究为我国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根治术后总生存提供了个体化预测模型,并揭示N分期可能是制订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辅助治疗方案的重要决定因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