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97 篇 期刊文献
  • 145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542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524 篇 工学
    • 343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68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65 篇 电气工程
    • 52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10 篇 力学(可授工学、理...
    • 10 篇 机械工程
    • 9 篇 土木工程
    • 7 篇 建筑学
    • 7 篇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
    • 6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6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5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5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3 篇 冶金工程
    • 3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3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水利工程
    • 2 篇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1 篇 光学工程
    • 1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49 篇 理学
    • 24 篇 化学
    • 19 篇 物理学
    • 3 篇 大气科学
    • 3 篇 系统科学
    • 1 篇 天文学
  • 4 篇 教育学
    • 4 篇 教育学
  • 3 篇 农学
    • 2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2 篇 经济学
    • 2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历史学
    • 1 篇 考古学
  • 1 篇 军事学

主题

  • 35 篇 数值模拟
  • 30 篇 熔盐
  • 29 篇 传热
  • 21 篇 太阳能
  • 20 篇 太阳能热发电
  • 18 篇 单螺杆膨胀机
  • 17 篇 传质
  • 17 篇 熔融盐
  • 17 篇 污垢热阻
  • 15 篇 燃料电池
  • 15 篇 光催化
  • 14 篇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 14 篇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
  • 12 篇 两相流
  • 12 篇 蓄热
  • 12 篇 热物性
  • 11 篇 地源热泵
  • 10 篇 平板热管
  • 10 篇 天然气
  • 10 篇 电子冷却

机构

  • 456 篇 北京工业大学
  • 40 篇 传热强化与过程节...
  • 17 篇 传热强化与过程节...
  • 15 篇 北京建筑大学
  • 14 篇 传热强化与过程节...
  • 13 篇 传热与能源利用北...
  • 8 篇 传热强化与过程节...
  • 6 篇 教育部传热与过程...
  • 5 篇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
  • 5 篇 北京电动车辆协同...
  • 5 篇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
  • 5 篇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 5 篇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
  • 5 篇 唐山学院
  • 4 篇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
  • 3 篇 传热强化与过程节...
  • 3 篇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
  • 2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2 篇 中国科学院
  • 2 篇 传热强化与过程节...

作者

  • 325 篇 马重芳
  • 189 篇 吴玉庭
  • 85 篇 wu yuting
  • 81 篇 郭航
  • 74 篇 ma chongfang
  • 73 篇 ma chong-fang
  • 71 篇 刘中良
  • 67 篇 叶芳
  • 61 篇 桑丽霞
  • 57 篇 鹿院卫
  • 49 篇 夏国栋
  • 47 篇 guo hang
  • 40 篇 ye fang
  • 38 篇 lu yuanwei
  • 36 篇 陈永昌
  • 27 篇 王伟
  • 26 篇 杜春旭
  • 26 篇 熊亚选
  • 25 篇 wu yu-ting
  • 24 篇 俞坚

语言

  • 542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北京工业大学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北京市传热与能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54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自由分子区内颗粒的近壁曳力特性研究
收藏 引用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25年 第1期46卷 177-182页
作者: 丁宇 单庆茹 张克学 王军 夏国栋 北京工业大学 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暨传热与能源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24
本文基于气体动理论方法,分别得到了自由分子区内近壁球形颗粒平行于壁面和垂直于壁面运动时的曳力计算式。计算结果表明,当气体分子在壁面为完全镜反射时,则不会有近壁效应产生。当壁面存在漫反射,颗粒运动速度平行于平壁时,颗粒沿平...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热斗篷设计
收藏 引用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25年 第3期46卷 982-987页
作者: 单庆茹 丁宇 王鹤文 周欣智 许云宇 王军 夏国栋 北京工业大学 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暨传热与能源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24
基于体材料的双层热隐身斗篷由大块各向同性材料构成,可以避免变换热学的复杂计算,但是由于内层材料热导率不完全绝热,在背景材料热导率较低时,其热隐身效果较差。本文基于机器学习方法,构建关于热隐身斗篷参数与隐身效果之间的人工神...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相同阳离子混合熔盐筛选热物性研究
收藏 引用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25年 第5期 1640-1645页
作者: 王元媛 鹿院卫 何聪 吴玉庭 张灿灿 北京工业大学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暨传热与能源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为研发与第三代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相匹配的传热蓄热熔盐材料,选取阳离子相同的NaNO3、NaOH和Na2CO3三种熔盐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热力学理论以相图软件开展NaNO3-NaOH-Na2CO3三元体系的相图计算,并结合实验确定优选混合熔盐。结果表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亲水和超疏水特性对深冷表面结霜现象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25年 第4期46卷 1041-1047页
作者: 王振强 李艳霞 刘中良 李一 于凤娇 北京工业大学 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暨传热与能源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24
结霜初期现象是不连续的相变成核过程,冷表面温度和表面特性对这一现象有着直接且重要的影响。已有研究表明在深冷温度范围内超疏水特性对结霜过程的影响远没有普冷条件下明显。为阐明表面性状对深冷条件下结霜现象的影响,本文实验研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Ag,Au)/MoS_(2)的电解水性能等离激元光热作用
收藏 引用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3年 第6期44卷 182-194页
作者: 桑丽霞 马梦楠 北京工业大学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传热与能源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24
MoS_(2)是电解水体系的一种备受关注的非贵金属析氢催化剂,优化其活性位点是提高其活性的研究重点.采用水热法在三维导电碳布(CC)上合成了二维片状MoS_(2),将反应温度从200℃调至180℃可保留具有更多活性位点的1T相,相应的MoS_(2)(180)...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Au-TiO_(2)光电极界面声子热输运特性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收藏 引用
物理学报 2024年 第10期73卷 116-125页
作者: 桑丽霞 李志康 北京工业大学 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传热与能源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24
为了研究光电分解水体系中具有热等离激元效应的Au-TiO_(2)电极的界面热输运特性,本文采用非平衡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温度、界面耦合强度以添加石墨烯层对Au-TiO_(2)界面热导的影响,并通过声子态密度对界面热导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外电场作用下纳米结构表面的固-液界面传热特性
收藏 引用
物理学报 2024年 第15期73卷 154-161页
作者: 齐凯 朱星光 王军 夏国栋 北京工业大学 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暨传热与能源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24
在固体表面布置纳米结构是一种强化固-液界面传热的简单有效的方法.但是,当固-液界面相互作用较弱时,由于纳米结构并不能被液体浸润,纳米结构的存在反而会弱化固-液界面之间的传热,而外电场的施加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基于分子动力...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多孔结构体材料热整流效应
收藏 引用
物理学报 2021年 第23期70卷 325-334页
作者: 邵春瑞 李海洋 王军 夏国栋 北京工业大学 强化传热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暨传热与能源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24
基于傅里叶导热定律,两种具有不同热导率温度依赖特性的材料组合而成的两段式组合材料可以实现热整流效应.本文提出在体材料上均匀布置多孔结构,通过多孔结构孔隙率调整材料的热导率参数,进而强化热整流效应.基于有限元方法和有效介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相图低成本高温混合熔盐的配制其热物性
收藏 引用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23年 第7期44卷 1768-1773页
作者: 王元聪 桑丽霞 北京工业大学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传热与能源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124
基于相图计算,制备了三种碳酸盐-氯盐体系混合盐,利用同步热分析仪对所配制熔盐的熔点、潜热、初晶点、分解温度进行了测定,选出性能较好的混合盐,进而对其进行比热测试、热循环稳定性测试和蓄热成本计算。结果表明,0.18K_(2)CO_(3)-0.1...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Ag/SiO_(2)/TiO_(2)纳米碗阵列的构建其热电子传输
收藏 引用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22年 第6期43卷 1631-1636页
作者: 于泽鑫 桑丽霞 北京工业大学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传热与能源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124
为高效收集并利用Ag/TiO_(2)光阳极中的热电子,增大接触面积并改变热电子的传输方式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制备了大孔径且分层的Ag/SiO_(2)/TiO_(2)纳米碗阵列并利用COMSOL软件模拟了其局域电场分布和电子–空穴浓度变化。结果表明,更多的A...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