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466 篇 期刊文献
  • 292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2,758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233 篇 工学
    • 425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331 篇 农业工程
    • 308 篇 水利工程
    • 177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122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18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116 篇 城乡规划学
    • 109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56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49 篇 安全科学与工程
    • 28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8 篇 风景园林学(可授工...
    • 25 篇 林业工程
  • 1,144 篇 理学
    • 480 篇 大气科学
    • 380 篇 生态学
    • 145 篇 地理学
    • 53 篇 地质学
    • 47 篇 地球物理学
  • 962 篇 农学
    • 628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231 篇 林学
    • 85 篇 作物学
    • 67 篇 畜牧学
    • 61 篇 草学
    • 42 篇 植物保护
  • 273 篇 管理学
    • 185 篇 公共管理
    • 33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29 篇 工商管理
    • 28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126 篇 经济学
    • 98 篇 应用经济学
    • 39 篇 理论经济学
  • 36 篇 医学
  • 27 篇 教育学
  • 17 篇 法学
  • 16 篇 历史学
  • 10 篇 艺术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文学

主题

  • 167 篇 气候变化
  • 92 篇 中国
  • 80 篇 遥感
  • 67 篇 土地利用
  • 52 篇 生态系统服务
  • 50 篇 土壤侵蚀
  • 46 篇 自然灾害
  • 44 篇 时空格局
  • 44 篇 青藏高原
  • 42 篇 可持续发展
  • 41 篇 黄土高原
  • 38 篇 时空变化
  • 37 篇 风险评估
  • 35 篇 城市化
  • 34 篇 降水
  • 29 篇 ndvi
  • 29 篇 研究进展
  • 29 篇 土壤水分
  • 28 篇 影响因素
  • 26 篇 变化趋势

机构

  • 2,515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312 篇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
  • 189 篇 民政部/教育部减灾...
  • 63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60 篇 北京大学
  • 60 篇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
  • 55 篇 中国气象局发展研...
  • 53 篇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
  • 50 篇 中国气象局气象干...
  • 40 篇 武汉大学
  • 38 篇 兰州大学
  • 36 篇 陕西师范大学
  • 33 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32 篇 中山大学
  • 28 篇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
  • 27 篇 环境演变与自然灾...
  • 26 篇 北京师范大学地表...
  • 25 篇 首都师范大学
  • 23 篇 民政部-教育部减灾...
  • 23 篇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

作者

  • 152 篇 史培军
  • 95 篇 李宁
  • 84 篇 潘耀忠
  • 79 篇 江源
  • 78 篇 赵文武
  • 72 篇 孔锋
  • 65 篇 何春阳
  • 60 篇 刘焱序
  • 57 篇 康慕谊
  • 57 篇 张锦水
  • 57 篇 朱秀芳
  • 55 篇 顾卫
  • 53 篇 王静爱
  • 53 篇 谢云
  • 53 篇 李小雁
  • 53 篇 吕丽莉
  • 52 篇 宋长青
  • 51 篇 张科利
  • 51 篇 刘宝元
  • 50 篇 吴吉东

语言

  • 2,757 篇 中文
  • 1 篇 英文
检索条件"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珠海基地"
2758 条 记 录,以下是2681-2690 订阅
排序:
毛乌素沙地主要固沙灌木树干茎流变化研究
毛乌素沙地主要固沙灌木树干茎流变化研究
收藏 引用
第五届中国水论坛
作者: 杨志鹏 李小雁 刘连友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通过对毛乌素沙地主要固沙灌木沙柳和沙蒿树干茎流的观测,分析了冠层特征以及降雨量、降雨量级对树干茎流量变化的影响,并确定了树干茎流量在降雨再分配中比例。在实验期间,降雨总量为137mm,沙柳和沙蒿的树干茎流量分别13.18mm和4.58mm...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毛乌素沙地南缘凝结水观测实验分析
收藏 引用
干旱气象 2008年 第3期26卷 8-13页
作者: 张晓影 李小雁 王卫 马育军 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土地资源研究所 北京100875
采用称重法对2007年8月期间毛乌素沙地南缘不同地表类型(改良沙地、生物结皮、物理结皮和流沙)、沙丘不同部位的凝结水形成动态过程进行了系统观测。结果表明:改良沙地凝结水量达0.206 mm/d,显著大于生物结皮、物理结皮和流沙,生物结皮...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农户调查方法在退耕还林(草)工程研究中的应用——以皇甫川流域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8年 第4期16卷 995-999页
作者: 洪睿 李波 崇洁 郝丽霞 郝向伟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875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气象局 准格尔旗010300
以皇甫川流域农户调查为例,探讨了农户调查方法在退耕还林(草)工程研究中的应用问题。农户调查因其数据获取直接、时效性强、反映问题全面等特点,可用于农户生产生活受工程影响及其相互作用等研究,并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研究表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EPIC农作物生长模型应用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 第5期44卷 533-538页
作者: 王志强 方伟华 史培军 邓运员 民政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 北京100875 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国际减轻旱灾风险中心 北京100053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875 衡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系 湖南衡阳421008
侵蚀-土地生产力影响评估模型(erosion-productivity impact calculator,EPIC)是美国农业部研制的水土资源管理和作物生产力评价模型.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以来,EPIC模型经过不断的发展完善,在农田、区域以及全球等不同尺度上的诸多领域...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镇域环境风险评价系统研究
镇域环境风险评价系统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委会第3届年会
作者: 张郡 曹红斌 张慧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100875中国
本文针对镇域环境污染状况特点,分突发事故和长期污染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建立了环境风险评价系统。详细介绍了系统的构成和主要的功能,对具体的实现方法进行了讨论。
来源: 评论
基于三温模型估算流域日蒸散发
基于三温模型估算流域日蒸散发
收藏 引用
第三届地理信息系统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
作者: 熊育久 邱国玉 尹婧 赵少华 王佩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三温模型是近年提出的一种估算蒸散发、评价环境质量的简单模型。模型的核心是表面温度、参考表面温度与气温。实验表明,该模型在田间尺度具有良好精确度,并且简单易行。因此,本文结合遥感数据,尝试将三温模型推广应用于估算流域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政策保障
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政策保障
收藏 引用
2008年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新农村建设学术研讨会
作者: 李波 郝利霞 宋晓媛 张书慧 侯鹰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875
本文从建立土地利用功能分类系统,确立“生态用地”地位,建立生态和环境安全红线制度、全过程环评机制、变更审查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在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政策保障及相关措施。
来源: 评论
基于NOAA NDVI的中国植被绿度始期变化
收藏 引用
地理科学进展 2008年 第6期27卷 32-40页
作者: 武永峰 李茂松 刘布春 白文波 蒋卫国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北京100081 农业部农业环境与气候变化重点开放实验室 北京100081 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875
在对1982-1999年NOAA/AVHRR NDVI数据集进行缺失处理、平滑处理以及残存误差订正的基础上,利用基于NDVI累积频率曲线的Logistic拟合模型计算生成了各年份全国植被绿度始期数据,统计了所有气候植被类型和生物气候区的平均绿度始期,并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植被盖度的遥感监测——以北京市密云县为例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植被盖度的遥感监测——以北京市密云县为例
收藏 引用
第三届地理信息系统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
作者: 盖永芹 李晓兵 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100875
密云县是首都重要的自然生态区域和水源保护区,其中部的密云水库是北京市最大的水库,也是北京市民唯一的地表生活饮用水源,因此密云县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植被覆盖与北京市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植被指数作为定量描述区域植被盖度...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青藏高原季节性冻土的时空分布特征
收藏 引用
冰川冻土 2008年 第5期30卷 740-744页
作者: 高荣 董文杰 韦志刚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北京100081 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875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甘肃兰州730000
利用青藏高原72个气象台站的冬季逐日冻结深度资料,采用动力学Q指数和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青藏高原季节性冻土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发现:青藏高原季节性冻土各站点相互间的动力学Q指数在高原大部分地区都比较小,仅在高原南部部分站点值较...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