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的降水利用效率(Precipitation use efficiency,PUE)是表征植被生产力对降水量时空动态变化响应特征的重要指示器,对了解干旱环境下植被生产力的变化尤为关键。基于中国干旱半干旱区2000—2020年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降水量、气温...
详细信息
植被的降水利用效率(Precipitation use efficiency,PUE)是表征植被生产力对降水量时空动态变化响应特征的重要指示器,对了解干旱环境下植被生产力的变化尤为关键。基于中国干旱半干旱区2000—2020年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降水量、气温、土地利用类型和地形等数据,分析了中国干旱半干旱区植被降水利用效率的时空特征及其变化趋势,探究了植被PUE与气候因子的关联以及气候变化下土地利用和地形对植被PUE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20年中国干旱半干旱区植被平均PUE为0.41 g C m^(-2)mm^(-1),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植被PUE的大小顺序为:草地<湿地<灌木<耕地<林地。(2)植被PUE年际变化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0.004 g C m^(-2)mm^(-1),其中呈现显著改善趋势的面积占总面积的12.24%。(3)气温升高在不同程度上对大多数植被PUE起到促进作用,而降水增多则会抑制绝大多数区域的植被PUE。植被较少的区域,植被降水利用效率与气温、降水两气候因子基本无关。(4)随着海拔的升高,植被PUE呈现出先减后增再减的趋势。随着海拔的变化,气温依然与植被PUE呈正相关,降水依然与植被PUE呈负相关。研究结果可为中国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系统保护、恢复以及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利用河北太行山区东高昌村2016−2019年土地流转数据,运用ESL(energy system language)模型对河北太行山区土地流转前后过程进行模拟评价,基于土地利用情景和劳动力投入视角进一步模拟了土地流转后系统能量变动情况.结果表明:1)土地流转...
详细信息
利用河北太行山区东高昌村2016−2019年土地流转数据,运用ESL(energy system language)模型对河北太行山区土地流转前后过程进行模拟评价,基于土地利用情景和劳动力投入视角进一步模拟了土地流转后系统能量变动情况.结果表明:1)土地流转后农作物生物量、资本及生态环境相比土地流转前均有显著提升.10年后农作物生物量、资本和林地生物量分别达到土地流转前的12.97、2.10、36.54倍;50年后农作物生物量、资本和林地生物量分别达到土地流转前的15.34、4.23、39.22倍;100年后农作物生物量、资本和林地生物量分别达到土地流转前的26.79、7.39、66.60倍.2)改变种植结构的流转效果一般,但调整劳动力投入结构使土地流转后的南瓜生物量和资本呈现倒“U”形变化趋势,南瓜生物量在24年达到峰值,资本在48年达到峰值.投入当地劳动力使农作物生物量提高46.5%,资本提高212%,效果最为显著.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