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Web of Science高级检索与人工筛选获取截至2019年的切沟侵蚀定量研究文献,总结主要切沟侵蚀测量方法的发展趋势和特点,比较各方法的优缺点。研究表明,切沟侵蚀测量方法可分为接触与非接触测量2大类,下分测针法等共8类,根据搭载平...
详细信息
通过Web of Science高级检索与人工筛选获取截至2019年的切沟侵蚀定量研究文献,总结主要切沟侵蚀测量方法的发展趋势和特点,比较各方法的优缺点。研究表明,切沟侵蚀测量方法可分为接触与非接触测量2大类,下分测针法等共8类,根据搭载平台可细分为14种方法,其中应用最多的是航空遥感解译法与卫星遥感解译法。各方法主要呈3种发展趋势:快速增加、先缓慢后快速增加、缓慢增加,分别以机载运动恢复结构(Structure from Motion,SfM)立体摄影测量法、卫星遥感解译法与机载激光扫描法为代表。利用精度等9个指标对各方法进行对比发现,不同方法的适用对象不同,断面测量法总体精度不高,但简易高效,可用于野外切沟快速调查;实时动态差分GPS精度高、速度快,是野外切沟测量的有效方法;SfM法相比传统摄影测量法优势明显;遥感解译法适合大尺度切沟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研究结果可为合理选择切沟侵蚀测量方法提供参考。
青海湖湖东地区广泛分布着风成沉积物,区域内典型风成沉积剖面的年代数据和环境代用指标准确记录了区域古环境变化。沉积物粒度端元分析方法能够将复杂的粒度数据分离出多个具有特定指示意义的粒度端元组分,广泛应用于古环境的重建研究。基于多次野外综合考察,选取青海湖湖东沙地厚度为500 cm的全新世典型风成砂-古土壤剖面,采用粒度端元分析方法对粒度数据进行分离,筛选出3个代表不同沉积动力特征的端元组分。通过分析各端元的粒度分布特征,并结合色度、磁化率和有机质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端元1与区域暖湿气候条件下的风化成壤作用有关,可以间接指示区域的水分条件;端元2和端元3代表了近地面风力的强弱,共同指示区域风沙活动的强弱。结合剖面年代和其他代用指标以及已有研究结果,可将研究区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大致分为4个阶段:9.5 ka B.P.以前,气候整体以冷干为主;9.5~3.5 ka B.P.,气候温暖湿润,成壤作用明显增强;3.5~1.5 ka B.P.,气候经历暖湿-冷干的转变;1.5 ka B.P.以来,气候总体冷干。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