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01 篇 期刊文献
  • 8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209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88 篇 文学
    • 82 篇 新闻传播学
    • 5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38 篇 法学
    • 12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11 篇 社会学
    • 8 篇 民族学
    • 6 篇 政治学
    • 3 篇 法学
    • 1 篇 公安学
  • 37 篇 教育学
    • 34 篇 教育学
    • 2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1 篇 体育学
  • 31 篇 管理学
    • 22 篇 公共管理
    • 6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15 篇 艺术学
    • 11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2 篇 美术学
  • 12 篇 历史学
    • 10 篇 中国史
    • 8 篇 考古学
  • 11 篇 哲学
    • 11 篇 哲学
  • 8 篇 经济学
    • 7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理论经济学
  • 6 篇 理学
    • 2 篇 地理学
    • 1 篇 数学
    • 1 篇 物理学
    • 1 篇 海洋科学
    • 1 篇 地球物理学
    • 1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1 篇 统计学(可授理学、...
  • 5 篇 工学
    • 3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 篇 农学
  • 1 篇 医学

主题

  • 9 篇 中国文化
  • 9 篇 传统文化
  • 8 篇 文化认知
  • 7 篇 家庭教育
  • 6 篇 列报
  • 6 篇 外国人
  • 5 篇 民众
  • 5 篇 中国传统文化
  • 5 篇 文化传播
  • 5 篇 综艺节目
  • 4 篇 传统文化教育
  • 4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4 篇 跨文化传播
  • 4 篇 美学经济
  • 4 篇 可持续发展
  • 4 篇 中华文化
  • 3 篇 清代
  • 3 篇 节目模式
  • 3 篇 偏好
  • 3 篇 文化符号

机构

  • 208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19 篇 首都文化创新与文...
  • 6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4 篇 清华大学
  • 4 篇 山东大学
  • 4 篇 北京大学
  • 4 篇 中央财经大学
  • 3 篇 北京联合大学
  • 2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
  • 2 篇 中央民族大学
  • 2 篇 首都师范大学
  • 2 篇 中国教育学会传统...
  • 2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
  • 2 篇 北京语言大学
  • 2 篇 中国传媒大学
  • 2 篇 东北师范大学
  • 2 篇 辽宁大学
  • 2 篇 中山大学
  • 2 篇 北京市哲学会
  • 1 篇 北京市文化遗产数...

作者

  • 38 篇 于丹
  • 36 篇 袁媛
  • 29 篇 王立刚
  • 28 篇 杨越明
  • 15 篇 毕啸南
  • 12 篇 藤依舒
  • 10 篇 张佰明
  • 9 篇 李海峰
  • 8 篇 邱晔
  • 7 篇 车凤
  • 7 篇 李莉
  • 7 篇 wang ligang
  • 6 篇 qiu ye
  • 5 篇 冯欣
  • 5 篇 bi xiaonan
  • 5 篇 朱玲
  • 5 篇 wang li-gang
  • 4 篇 何其聪
  • 3 篇 li li
  • 3 篇 赵谦

语言

  • 209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
20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文化生产力发展的要素变革与治理创新
收藏 引用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25年 第5期 81-89页
作者: 杨越明 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
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文化生产要素迅速变革,文化生产者从职业化走向大众化,生产工具从专业化转向便利化,生产资料从内容主导变为数据主导,生产模式从高度协同化转向集约智能化。数智化背景下,文化生产要素变革在提升文化生产效率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文化传播与“一带一路”公共外交话语提升策略
收藏 引用
丝路瞭望 2025年 第1期 38-39页
作者: 冯欣 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
文明互鉴是文化之间的平等对话,在期待中的传播才是有效传播。公共外交是助力政府外交的有效补充。以跨文化传播案例为抓手,积极向国际社会提供人文公共产品,可推动人文交流理念深入人心,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民众心中形成相互欣赏、...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何以通向马克思主义——“第二个结合”的哲理依据和重大意义
收藏 引用
淮阴师范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年 第2期47卷 175-178,216页
作者: 车凤 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 北京100875
陈其泰先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何以通向马克思主义》,贯彻“第二个结合”这一时代主题,探讨传统学术精华通向唯物史观的内在逻辑,厘清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哲理依据和重大意义: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接受...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比较文学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兼论《悲惨世界》与大语言模型
收藏 引用
河北民族师范学报 2025年 第1期45卷 39-44页
作者: 冯欣 王明娟 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 北京100875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河北承德067000
生成式人工智能日新月异的发展引发了各学科、各领域的广泛关注。世界文学作为高质量的训练语料,在大语言模型的完善发展道路上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人工智能技术革新也对比较文学学科发展带来了多方面挑战:一是关于比较文学学科边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古代文论的当代生命力
中外文化与文论
收藏 引用
中外文化与文论 2025年 第1期 289-299页
作者: 冯欣 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
中国古代文论依然活在当下,在当代仍具有言说能力。中国古代文论释放当代生命力可借助以下路径:一是积极探寻中国古代文论的古今通变;二是加强关注西方文论中的中国元素;三是在文明互鉴中促进包括中国古代文论在内的中国学术话语走向世...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老字号:在传承与创新中找寻平衡发展之道
收藏 引用
人民论坛 2022年 第14期 106-111页
作者: 杨越明 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
随着国潮的兴起,与衣食住行相关的许多老字号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通常意义上,企业之所以被称为“老字号”,先决条件是历史的悠久性。然而,在新消费驱动下,老字号的发展单单强调“老”是不行的,其关键在于“历久觅新”。“新”的前提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游戏规则和商业意识——新世纪奥斯卡获奖纪录片研究
收藏 引用
电影艺术 2016年 第3期 34-39页
作者: 赵谦 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
新世纪以来,奥斯卡获奖纪录片的戏剧化趋势日益明显,越来越多的纪录片取得商业成功。但对纪录片来说,社会责任感理应受到赞赏。如何平衡纪录片的社会责任、人文内涵和商业价值,也许是奥斯卡奖纪录片还将面对的课题。
来源: 评论
直播综艺节目的冷思考
收藏 引用
中国电视 2017年 第8期 57-59页
作者: 毕啸南 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
近年来,在中国互联网中,“直播热”是当之无愧的话题事件。受益于宽带技术发展、移动终端大规模普及、泛“90后”人群崛起等条件的渐趋成熟,直播尤其是移动直播迅速走红,成为内容生产者及受众关注的焦点。网红、主播时代人人参与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美学经济初探
收藏 引用
北京社会科学 2020年 第10期 93-107页
作者: 邱晔 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 北京100875
美学经济是经济发展美学化的产物,是美学需求的不断凸显所引发的美学生产和美学消费革命。美学经济深刻改变着传统的经济模式、资源要素的配置和人们的消费方式,对企业、产业发展乃至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塑造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民...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从数字赋能到生态构建 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创新机制研究
收藏 引用
人民论坛 2024年 第3期 69-73页
作者: 杨越明 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
新时代文明实践是党和国家在文化治理领域的创新举措,核心内容是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供给,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层面的美好生活需要,通过增强群众凝聚力、社会动员力助力基层治理。当前,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出现了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