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688 篇 期刊文献
  • 294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982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557 篇 工学
    • 199 篇 力学(可授工学、理...
    • 141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86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81 篇 核科学与技术
    • 80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58 篇 光学工程
    • 50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46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31 篇 软件工程
    • 18 篇 兵器科学与技术
    • 14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9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8 篇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
    • 7 篇 机械工程
    • 6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5 篇 水利工程
    • 3 篇 电气工程
    • 3 篇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3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471 篇 理学
    • 257 篇 数学
    • 205 篇 物理学
    • 13 篇 化学
    • 7 篇 大气科学
    • 5 篇 天文学
    • 3 篇 统计学(可授理学、...
  • 10 篇 管理学
    • 10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8 篇 医学
    • 6 篇 临床医学
    • 3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4 篇 教育学
    • 4 篇 教育学
  • 3 篇 经济学
    • 3 篇 应用经济学
  • 2 篇 农学

主题

  • 53 篇 数值模拟
  • 37 篇 并行计算
  • 20 篇 惯性约束聚变
  • 17 篇 扩散方程
  • 17 篇 分子动力学
  • 15 篇 等离子体
  • 14 篇 流体力学
  • 14 篇 非平衡
  • 13 篇 蒙特卡罗
  • 12 篇 rayleigh-taylor不...
  • 12 篇 非平衡效应
  • 12 篇 并行算法
  • 11 篇 收敛性
  • 11 篇 爆炸力学
  • 11 篇 爆轰
  • 10 篇 数值计算
  • 10 篇 界面不稳定性
  • 10 篇 非线性
  • 10 篇 湍流混合
  • 9 篇 性能

机构

  • 400 篇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
  • 393 篇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
  • 130 篇 北京大学
  • 79 篇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
  • 50 篇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
  • 37 篇 北京理工大学
  • 36 篇 中物院高性能数值...
  • 35 篇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
  • 32 篇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
  • 32 篇 清华大学
  • 30 篇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
  • 25 篇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
  • 24 篇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
  • 19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18 篇 中国矿业大学
  • 17 篇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
  • 17 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15 篇 计算物理全国重点...
  • 15 篇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 14 篇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

作者

  • 75 篇 许爱国
  • 61 篇 蔚喜军
  • 56 篇 张广财
  • 52 篇 王建国
  • 51 篇 莫则尧
  • 38 篇 袁光伟
  • 33 篇 邓力
  • 31 篇 刘兴平
  • 31 篇 胡晓棉
  • 30 篇 yu xijun
  • 27 篇 陈军
  • 27 篇 沈隆钧
  • 27 篇 颜君
  • 25 篇 王小军
  • 24 篇 陈京
  • 22 篇 周海京
  • 22 篇 贺贤土
  • 22 篇 谷同祥
  • 21 篇 潘昊
  • 21 篇 沈智军

语言

  • 982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计算物理重点实验室"
982 条 记 录,以下是181-190 订阅
排序:
半导体方程广义解的存在唯一性
收藏 引用
数学学报(中文版) 1999年 第5期42卷 913-922页
作者: 邢家省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计算物理实验室 北京100088
研究半导体方程的混合初边值问题,在初值u0∈(L(G))2情形下,证明了广义解的存在唯一性.
来源: 评论
基于几何区域分解的三维输运问题并行迭代算法
收藏 引用
计算物理 2004年 第1期21卷 1-9页
作者: 阳述林 莫则尧 沈隆钧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计算物理实验室 北京100088
 对三维直角坐标下的输运隐式差分方程,研究了基于几何区域分解的并行迭代算法,给出了串、并行迭代误差估计.并对相关数值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
来源: 评论
物理场的团簇识别与分析技术
收藏 引用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2010年 第8期40卷 992-1000页
作者: 张广财 许爱国 卢果 莫则尧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国家级计算物理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8
复杂构型和物理场的理解与规律提取一直是个难点.该文提供了一种团簇识别和分析技术,用于各类实验或模拟研究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主要算法如下:采用离散点构造面元或体元以分割粒子在空间;根据物理场的特征合并相同或相似性质的元,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块二级多分裂迭代方法
收藏 引用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1999年 第1期35卷 44-46页
作者: 刘兴平 徐涛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计算物理实验室
该文提出一种块二级多分裂PE迭代算法(TSMPE),可以克服M-1r(s)并行化处理的困难。这种算法格式简单明了,收敛速度快。计算实例显示该算法在分布式并行机群系统上很有效。
来源: 评论
基于MODFLOW的地下水流模型前处理优化
收藏 引用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年 第4期44卷 1290-1296页
作者: 韩忠 邵景力 崔亚莉 程汤培 李玲 杨程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 北京100083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计算物理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8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高性能计算中心 北京100094
MODFLOW中现有的降水补给数据和井流数据是基于每个剖分网格输入的,导致基于MODFLOW建立大区域水流数值模型前处理的降水补给文件和井流文件存储开销过大、读取效率低。为此,通过改进现有的降水补给子程序包RCH及开发新的子程序包RAW,...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应用程序并行与优化关键技术研究
收藏 引用
数值计算计算应用 2002年 第1期23卷 31-40页
作者: 莫则尧 刘兴平 廖振民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计算物理实验室 100088
Based on the multilevel memory architectural high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st popular microprocessors, this paper summarized and discussed some key techniques for paralleliz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seven ...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守恒型扩散方程非线性离散格式的性质分析和快速求解
收藏 引用
计算数学 2015年 第3期37卷 227-246页
作者: 崔霞 岳晶岩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计算物理实验室 北京100088
对于守恒型扩散方程,研究其二阶时间精度非线性全隐有限差分离散格式的性质,证明了其解的存在唯一性.研究了二阶时间精度的Picard-Newton迭代格式,证明了迭代解对原问题真解的二阶时间和空间收敛性,以及对非线性离散解的二次收敛速度,...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对流流体中表面波的非线性发展方程的显式精确行波解
收藏 引用
数学物理学报 2000年 第S1期20卷 610-615页
作者: 尚亚东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计算物理实验室 北京100088
该文用直接代数方法和假设方法的一种结合得到了对流流体中表面波的非线性发展方程 u1+a0ux+a1uux+a2uxxx+b0uxx+b1(uux)x+b2uxxxx=0的一些显式精确行波解.这些解包含已有文献中获得的孤波解作为特例.进一步得到一些新的特解,包括奇异...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冲击波作用下多孔材料内的温度斑图动力学
收藏 引用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2010年 第3期40卷 321-329页
作者: 许爱国 张广财 李华 应阳君 蔚喜军 朱建士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国家级计算物理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8
强冲击作用过程中多孔材料内物理特征量(温度、密度、粒子速度、各种应力等)的分布极其复杂.使用颗粒接触物质点方法对这类过程进行模拟,对材料内复杂的温度场进行形态学分析,引入"结构相似"和"过程相似"的概念,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非线性抛物组非均匀网格差分解的唯一性和稳定性
收藏 引用
计算数学 2000年 第2期22卷 139-150页
作者: 袁光伟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计算物理实验室 北京100088
In this paper the uniqueness and stability of the difference solutions with nonuniform meshes for the nonlinear parabolic system are proved.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