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153 篇 期刊文献
  • 210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2,363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815 篇 农学
    • 930 篇 林学
    • 497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265 篇 植物保护
    • 122 篇 园艺学
    • 60 篇 作物学
    • 12 篇 畜牧学
    • 12 篇 草学
  • 831 篇 工学
    • 459 篇 林业工程
    • 101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96 篇 风景园林学(可授工...
    • 70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52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51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51 篇 农业工程
    • 32 篇 公安技术
    • 26 篇 水利工程
    • 22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16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14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4 篇 软件工程
    • 13 篇 建筑学
    • 12 篇 生物工程
    • 11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507 篇 理学
    • 327 篇 生态学
    • 140 篇 生物学
    • 14 篇 地理学
    • 9 篇 数学
  • 83 篇 管理学
    • 48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25 篇 公共管理
  • 17 篇 经济学
    • 15 篇 应用经济学
  • 11 篇 医学
  • 5 篇 文学
  • 4 篇 法学
  • 3 篇 艺术学
  • 2 篇 教育学

主题

  • 73 篇 板栗
  • 62 篇 油松
  • 54 篇 生物量
  • 42 篇 人工林
  • 41 篇 遥感
  • 38 篇 长白落叶松
  • 37 篇 毛白杨
  • 37 篇 物种多样性
  • 34 篇 北京
  • 31 篇 华北落叶松
  • 31 篇 文冠果
  • 29 篇 长白山
  • 26 篇 苗木质量
  • 26 篇 马尾松
  • 25 篇 容器苗
  • 25 篇 红花玉兰
  • 25 篇 栓皮栎
  • 24 篇 光合特性
  • 24 篇 刺槐
  • 24 篇 杨树

机构

  • 2,187 篇 北京林业大学
  • 129 篇 省部共建森林培育...
  • 60 篇 华南农业大学
  • 30 篇 国家林业局调查规...
  • 28 篇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
  • 26 篇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
  • 25 篇 新疆农业大学
  • 22 篇 山西农业大学
  • 21 篇 国家能源非粮生物...
  • 19 篇 内蒙古农业大学
  • 18 篇 河北农业大学
  • 17 篇 福建源华林业生物...
  • 17 篇 吉林省汪清林业局
  • 15 篇 北华大学
  • 15 篇 广东省林业科学研...
  • 14 篇 国家林业局森林病...
  • 13 篇 国家开放大学
  • 13 篇 省部共建森林培育...
  • 13 篇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
  • 13 篇 北京市门头沟区林...

作者

  • 191 篇 马履一
  • 179 篇 贾黎明
  • 134 篇 刘勇
  • 111 篇 骆有庆
  • 110 篇 李吉跃
  • 105 篇 郭素娟
  • 102 篇 贾忠奎
  • 98 篇 李国雷
  • 93 篇 郑小贤
  • 89 篇 李俊清
  • 84 篇 亢新刚
  • 81 篇 彭祚登
  • 73 篇 徐程扬
  • 68 篇 宗世祥
  • 66 篇 赵秀海
  • 63 篇 冯仲科
  • 60 篇 翟明普
  • 53 篇 孙玉军
  • 52 篇 田呈明
  • 52 篇 韩海荣

语言

  • 2,360 篇 中文
  • 3 篇 英文
检索条件"机构=北京林业大学实验林场 北京林业大学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363 条 记 录,以下是661-670 订阅
排序:
花期和幼果期‘燕山早丰’板栗不同组织或器官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
收藏 引用
果树学报 2014年 第5期31卷 863-868页
作者: 郭素娟 谢鹏 北京林业大学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3
【目的】探明板栗矿质元素在不同组织或器官中的分配规律。【方法】以板栗‘燕山早丰’(Castanea mollissima‘Yanshanzaofeng’)为试材,研究了板栗花期和幼果期主要矿质元素(N、P、K、Ca、Mg、Cu、Mn、Fe、B)在结果枝不同组织或器官中...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生态脆弱性动态研究
收藏 引用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4年 第4期29卷 93-97,150页
作者: 向楠 李俊清 于琳倩 北京林业大学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3
以鄂温克族自治旗为研究区域,基于1995-2010年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进行生态脆弱性评价,研究其生态脆弱性的动态变化及驱动因子。结果显示:1995年至2010年间,研究区生态脆弱性指数由-0.878 98增长至0.699 19,其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流苏石斛根内生真菌多样性研究
收藏 引用
生态科学 2014年 第4期33卷 672-679页
作者: 王亚妮 王丽琨 苗宗保 孙晓颖 刘红霞 北京林业大学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3
以广西雅长兰科植物自然保护区和贵州兴义温的野生流苏石斛(Dendrobium fimbiratum)为试验材料,利用本研究小组改进的兰科植物根内生真菌分离法,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到的真菌进行了鉴定。结果:从两种生境的流苏石斛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叶面喷肥对杂交榛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收藏 引用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4年 第6期31卷 932-939页
作者: 陈凤 苏淑钗 张兵 陈志刚 王文浩 北京林业大学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3
为了研究氮、磷、钾不同配方喷肥对北京地区杂交榛Corylus heterophylla×***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优选氮、磷、钾组合配比,为杂交榛人工栽培叶面追肥提供技术依据。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氮、磷、钾配方喷肥对杂交榛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微缩模型的森林BRF测量
收藏 引用
国土资源遥感 2014年 第4期26卷 56-62页
作者: 黄华国 王诗瑞 北京林业大学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3
利用林木微缩模型构建不同空间分布的林分,测量林分的双向反射率因子(bidirectional reflectance factor,BRF),并对其反射光谱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基于微缩模型得到的观测结果整体较符合实际森林的特征,与三维模型模拟结果一致;...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我国林业非粮生物质能源原料标准体系的构建
收藏 引用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4年 第2期19卷 51-60页
作者: 江荷 彭祚登 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3
林业非粮生物质能源原料标准在生物质能源产业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目前我国尚未建立林业非粮生物质能源原料标准体系,研究也较少。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林业非粮生物质能源原料标准化现状分析,探讨并提出我国林业非粮生物质能源...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光照对植物体内碳氮分配作用的机理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吉林农业科学 2014年 第5期39卷 18-22,42页
作者: 冯博 徐程扬 北京林业大学省部共建森林培育和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3
碳、氮同化能力以及碳、氮在体内的分配格局不仅决定着植物各器官的形态建成速度,而且与植物适应所生长的环境生态对策密切相关。碳、氮代谢是高度互作的,在植物体内分配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处在动态变化中的,其分配比例受植物自身...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板栗‘燕山早丰’不同类型枝条在花期和幼果期的矿质元素含量比较
收藏 引用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4年 第4期45卷 41-45页
作者: 谢鹏 郭素娟 吕文君 北京林业大学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3
以板栗‘燕山早丰’(*** Yanshanzaofeng)为试验材料,对不同类型枝条叶片在雄花盛开期和幼果期矿质元素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矿质元素在不同类型枝条中的分配存在特异性。板栗花期叶片中的N、K、Mn、Cu在结果枝叶片中含量最高,分别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不同混交模式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生物量与土壤物理性质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4年 第5期34卷 70-74页
作者: 郭琦 王新杰 北京林业大学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3
林下植被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分,能够促进凋落物的分解并且增强土壤养分的归还。比较杉木混交林与杉木纯林的土壤结构及林下灌草生物量,探究两者间的相关性和土壤结构恢复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混交林的林下灌草生物量高于纯...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Nilson自然稀疏模型初探
收藏 引用
世界林业研究 2014年 第3期27卷 30-34页
作者: 花河兰 杨华 邓华锋 李艳丽 北京林业大学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3
林木自然稀疏是自然选择最清晰、最好的例子。关于引起自然稀疏的原因、预测变量以及模型形式的分析有着许多不同的观点。自然稀疏模型主要有Reineke模型、-3/2自疏法则、WBE模型等。文中在收集整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了Nilson自然稀...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