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讨氮沉降及蚯蚓添加对幼苗生态系统呼吸速率的影响,本研究于2017年6—9月在山西省灵空山自然保护区的苗圃地开展实验,利用LI-8100开路式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测定了模拟氮沉降(0、50、100 kg N·hm-2·a-1,分别表示为CK、LN、...
详细信息
为探讨氮沉降及蚯蚓添加对幼苗生态系统呼吸速率的影响,本研究于2017年6—9月在山西省灵空山自然保护区的苗圃地开展实验,利用LI-8100开路式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测定了模拟氮沉降(0、50、100 kg N·hm-2·a-1,分别表示为CK、LN、HN)与蚯蚓添加处理(未添加蚯蚓处理(A)和添加蚯蚓处理(B))下,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和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幼苗生态系统的呼吸速率。结果表明:不同幼苗生态系统呼吸速率对氮沉降处理响应不同,氮沉降对油松幼苗生态系统呼吸速率影响不显著(P>0.05),而对辽东栎幼苗生态系统呼吸速率影响显著(P<0.01);无蚯蚓添加时在低氮和高氮条件下辽东栎幼苗生态系统呼吸速率分别增加了0.61%和3.65%,蚯蚓添加时在低氮和高氮条件下分别增加了6.67%和31.82%;蚯蚓对不同幼苗生态系统呼吸速率均表现为明显的促进作用,添加蚯蚓使油松幼苗(P<0.01)和辽东栎幼苗(P<0.05)生态系统呼吸速率在CK、LN、HN处理下分别增加了16.04%、40.86%、1.15%和0.31%、6.34%、27.57%;氮沉降与蚯蚓的交互作用(P<0.05),可促进幼苗生态系统呼吸速率;蚯蚓添加下,油松各N处理下的呼吸温度敏感系数Q10值有所升高,而辽东栎的Q10值均有降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油松的Q10值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辽东栎的Q10值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以不同种源(内蒙NM、北京BJ和山西SX)的3年生油松幼苗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种源油松幼苗的光合色素以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对氮沉降增加的短期响应。实验中设置5个氮处理:CK(0 kg hm-2a-1)、N1(15 kg hm-2a-1)、N2(25 kg hm-2a-1)、...
详细信息
以不同种源(内蒙NM、北京BJ和山西SX)的3年生油松幼苗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种源油松幼苗的光合色素以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对氮沉降增加的短期响应。实验中设置5个氮处理:CK(0 kg hm-2a-1)、N1(15 kg hm-2a-1)、N2(25 kg hm-2a-1)、N3(50 kg hm-2a-1)、N4(150 kg hm-2a-1)。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生长季,3个种源油松幼苗的光合色素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存在差异,但是只有BJ种源油松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在生长季中期受到了氮沉降增加的显著促进作用,并在N4水平下达到最大值。(2)氮沉降的增加促进了3个种源油松幼苗NSC的转移和消耗,在生长季初期和中期,随着氮沉降水平的升高,3个种源油松幼苗的可溶性糖(SS)含量、淀粉(ST)含量以及总非结构性碳水化物(TNC)含量呈不同程度的降低。生长季末期,3个种源油松幼苗的SS和TNC明显积累。N4水平抑制了NM种源油松幼苗SS和BJ种源油松幼苗ST的累积,促进了NM种源油松幼苗ST含量和BJ种源油松幼苗SS含量的提高。氮沉降的增加显著抑制了SX种源油松幼苗NSC的积累,延长了幼苗的生长期,推迟了幼苗进入休眠的时间。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