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633 篇 期刊文献
  • 100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733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313 篇 农学
    • 724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584 篇 林学
    • 34 篇 作物学
    • 28 篇 园艺学
    • 16 篇 畜牧学
    • 15 篇 草学
  • 728 篇 工学
    • 363 篇 农业工程
    • 303 篇 水利工程
    • 143 篇 林业工程
    • 59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39 篇 城乡规划学
    • 27 篇 风景园林学(可授工...
    • 21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19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14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13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3 篇 土木工程
    • 12 篇 建筑学
    • 11 篇 矿业工程
    • 11 篇 安全科学与工程
    • 9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8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385 篇 理学
    • 311 篇 生态学
    • 40 篇 大气科学
    • 23 篇 生物学
    • 12 篇 地理学
  • 64 篇 管理学
    • 38 篇 公共管理
    • 19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12 篇 经济学
    • 7 篇 应用经济学
  • 7 篇 教育学
    • 7 篇 教育学
  • 5 篇 艺术学
  • 4 篇 医学
  • 3 篇 法学

主题

  • 75 篇 黄土高原
  • 62 篇 土壤水分
  • 45 篇 黄土区
  • 44 篇 水土保持
  • 41 篇 蒸腾速率
  • 40 篇 枯落物
  • 37 篇 北京山区
  • 35 篇 土地利用
  • 34 篇 土壤含水量
  • 33 篇 晋西黄土区
  • 31 篇 物种多样性
  • 30 篇 水分利用效率
  • 30 篇 土壤
  • 29 篇 退耕还林
  • 28 篇 黄土丘陵沟壑区
  • 27 篇 土壤养分
  • 27 篇 土壤侵蚀
  • 27 篇 缙云山
  • 26 篇 植被恢复
  • 25 篇 刺槐

机构

  • 1,488 篇 北京林业大学
  • 159 篇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
  • 80 篇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
  • 31 篇 内蒙古农业大学
  • 30 篇 教育部水土保持与...
  • 21 篇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
  • 17 篇 水利部水土保持监...
  • 17 篇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
  • 16 篇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
  • 15 篇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
  • 15 篇 河北农业大学
  • 14 篇 重庆缙云山国家级...
  • 13 篇 北京市园林绿化国...
  • 13 篇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
  • 12 篇 沃德兰特生态环境...
  • 11 篇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
  • 11 篇 宁夏大学
  • 11 篇 国家林业局泡桐研...
  • 11 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10 篇 宁夏盐池荒漠生态...

作者

  • 299 篇 余新晓
  • 118 篇 朱清科
  • 101 篇 高甲荣
  • 92 篇 陈丽华
  • 86 篇 丁国栋
  • 71 篇 张志强
  • 66 篇 赵廷宁
  • 63 篇 王玉杰
  • 60 篇 王云琦
  • 58 篇 贾国栋
  • 58 篇 毕华兴
  • 57 篇 张克斌
  • 51 篇 王百田
  • 47 篇 孙向阳
  • 45 篇 鲁绍伟
  • 45 篇 朱金兆
  • 44 篇 吴斌
  • 42 篇 王冬梅
  • 42 篇 张宇清
  • 41 篇 牛健植

语言

  • 1,733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林业大学"
1733 条 记 录,以下是1161-1170 订阅
排序:
荒漠草原土壤次生碳酸盐形成和周转过程中固存CO_2的研究
荒漠草原土壤次生碳酸盐形成和周转过程中固存CO_2的研究
收藏 引用
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0 林业与气候变
作者: 张林 孙向阳 高程达 乔永 曹吉鑫 阿拉塔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内蒙古农牧科学院
来源: 评论
杨树人工林生物量及其碳储量的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科技财富 2009年 第4X期 194-193,192页
作者: 刘婷婷 陈军 庄建磊 关文彬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科技所 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
本文以北京大兴地区集约栽培欧美107杨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树体结构的相对生长模型法推算杨树人工林的生物量和碳储量。根据实测9株解析木生物量的值,建立了杨树单株林木各组分生物量与树高和胸径的回归方程:w=a(D2H)b。由林木各组分生...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沙地公路取土场植被恢复模式与效果分析
收藏 引用
水土保持研究 2009年 第1期16卷 191-195页
作者: 赵名彦 丁国栋 罗俊宝 王翔宇 朴起亨 崔利强 北京林业大学教育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3 内蒙古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呼和浩特010010 内蒙古农业大学 呼和浩特010010
就浑善达克沙地高等级公路取土场采取的植被恢复与建设技术,提出了路域取土场植被恢复的优配置和技术模式为平铺式砾石沙障+低立式菱形芦苇沙障+高立式沙柳沙障+樟子松造林。研究结果表明:取土场植被恢复技术模式的应用明显恢复了植被...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缙云山黛湖保护站不同林地枯落物及土壤持水性研究
缙云山黛湖保护站不同林地枯落物及土壤持水性研究
收藏 引用
长江流域生态建设与区域科学发展研讨会
作者: 耿绍波 杨晓菲 饶良懿 陈凯 教育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重点实验室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通过研究重庆缙云山黛湖保护站地功能水源涵养林林地在春夏两季枯落物的蓄积量和持水量的变,以及不同林分下土壤物理性质的状况,结果表明:夏季枯落物的最大持水率远远高于春季,夏季枯落物最大持水率(209.9%)是春季(83.3%)的2.5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生态公路建设中野生动物保护意义与对策
收藏 引用
华东公路 2009年 第3期 82-85页
作者: 马武昌 宋子炜 交通部科学研究院 北京市100029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北京市100083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100083
随着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生态公路作为公路建设新理念受到了相关门的高度重视。在总结国内外生态公路研究和实际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生态公路内涵,并指出野生动物保护在生态公路建设中的意义以及保护对策。
来源: 评论
晋东南地区雨水资源高效利用研究
收藏 引用
山西林业科技 2009年 第1期38卷 16-17,20页
作者: 李奕 吕皎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3 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山西太原030012
结合石灰岩地区的实际,根据国内外近年集雨利用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3种雨水集蓄利用技术,即就地拦蓄利用技术、雨水富集叠加利用技术和覆盖抑制蒸发利用技术,并就山西省晋东南地区的雨水集流工程的高效开发与利用进行了介绍,为石灰岩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陕西吴起退耕还林工程区不同植被恢复措施生态效益研究
陕西吴起退耕还林工程区不同植被恢复措施生态效益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北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与效益评价学术研讨会
作者: 魏天兴 郑江坤 朱金兆 吴宗凯 刘广亮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吴起县退耕还林工程办公室
本文对陕西吴起县城周边地区进行了调查,研究了退耕还林工程中人工植被恢复区和自然植被恢复区生态效益。以柴沟和合家沟为例,通过植被覆盖度、重要值、物种多样性等方面进行了定量分析了植被恢复效益。结果表明,在吴起县这样的自然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重庆缙云山典型林分的坡面糙率系数及影响因素
收藏 引用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9年 第3期7卷 19-23页
作者: 韩小杰 齐实 刘登峰 吴云 陈林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3 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重庆400700
根据2008年4月实测数据,以三峡库区重庆缙云山4种典型林分(马尾松纯林、马尾松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和楠竹林)为研究对象,并以农耕地作对照,在野外径流小区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曼宁公式,对重庆缙云山林地坡面糙率系数n值进行研...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花岗片麻岩山区土壤水分特征研究
收藏 引用
灌溉排水学报 2009年 第1期28卷 90-93页
作者: 鲁少波 杨新兵 郑建旭 张爱军 李吉利 崔博文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开放实验室 北京100083 河北省林业局 石家庄050081 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 河北保定071000 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河北张家口075700
以河北平山县岗南镇低山丘陵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土层、坡位及坡向的土壤水分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水分渗透速率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最后达到稳渗。土壤质地大分为多砾质,土壤总孔隙度在37.53%~48.12%之间,阳坡绝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G101北京段公路绿的固碳释氧研究
G101北京段公路绿化的固碳释氧研究
收藏 引用
全国公路生态绿理论与技术研讨会
作者: 代巍 郭小平 王晓宁 彭海燕 史晓丽 建研凯勃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重点实验室 北京国电华北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该文通过对G101北京平原段公路18种绿树种的净光合速率及叶面积指数变的观测,根据光学反应方程式,计算各个树种的单位叶面积固碳释氧量、单位面积日固碳释氧量,再通过聚类分析将观测树种的固碳释氧能力分级,并对G101的绿树种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