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23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223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70 篇 农学
    • 112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57 篇 林学
    • 6 篇 作物学
    • 4 篇 园艺学
    • 2 篇 畜牧学
    • 2 篇 草学
    • 1 篇 植物保护
  • 74 篇 工学
    • 37 篇 林业工程
    • 20 篇 公安技术
    • 9 篇 农业工程
    • 5 篇 水利工程
    • 3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3 篇 风景园林学(可授工...
    • 2 篇 安全科学与工程
    • 1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1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 篇 建筑学
    • 1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1 篇 城乡规划学
  • 42 篇 理学
    • 36 篇 生态学
    • 4 篇 生物学
    • 2 篇 大气科学
  • 1 篇 经济学
    • 1 篇 理论经济学
    • 1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医学
    • 1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1 篇 管理学
    • 1 篇 公共管理

主题

  • 14 篇 油松
  • 13 篇 晋西黄土区
  • 11 篇 油松林
  • 9 篇 物种多样性
  • 8 篇 刺槐
  • 8 篇 氮沉降
  • 8 篇 雌雄异株
  • 7 篇 叶功能性状
  • 7 篇 林分密度
  • 7 篇 生物量
  • 7 篇 气候
  • 6 篇 气候因子
  • 6 篇 阔叶红松林
  • 6 篇 土壤有机碳
  • 6 篇 人工林
  • 6 篇 生物量分配
  • 6 篇 森林火灾
  • 5 篇 梓叶槭
  • 5 篇 气候变化
  • 5 篇 油松人工林

机构

  • 213 篇 北京林业大学
  • 27 篇 山西吉县森林生态...
  • 18 篇 北京市水土保持工...
  • 14 篇 林业生态工程教育...
  • 14 篇 水土保持国家林业...
  • 11 篇 吉林省蛟河林业实...
  • 10 篇 林木资源高效生产...
  • 10 篇 北京林果业生态环...
  • 9 篇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
  • 9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9 篇 森林草原火灾风险...
  • 8 篇 新疆农业大学
  • 8 篇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
  • 7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6 篇 森林资源生态系统...
  • 6 篇 北华大学
  • 5 篇 北京大学
  • 5 篇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
  • 4 篇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
  • 4 篇 中国消防救援学院

作者

  • 40 篇 赵秀海
  • 24 篇 张春雨
  • 24 篇 毕华兴
  • 22 篇 刘晓东
  • 21 篇 zhao xiuhai
  • 21 篇 bi huaxing
  • 18 篇 liu xiaodong
  • 18 篇 刘艳红
  • 17 篇 侯继华
  • 14 篇 赵丹阳
  • 14 篇 zhang chunyu
  • 14 篇 李俊清
  • 14 篇 汪金松
  • 13 篇 何怀江
  • 13 篇 zhao danyang
  • 12 篇 liu yanhong
  • 11 篇 陈锋
  • 10 篇 程小琴
  • 10 篇 王宁
  • 10 篇 chen feng

语言

  • 223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北京林业大学资源与生态系统过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223 条 记 录,以下是191-200 订阅
排序:
晋西黄土区不同密度刺槐林地土壤水分补偿特征
收藏 引用
水土保持学报 2019年 第4期33卷 255-262页
作者: 王宁 毕华兴 孔凌霄 侯贵荣 崔艳红 周巧稚 常译方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北京100083 山西吉县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山西吉县042200 北京林果业生态环境功能提升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102206 水土保持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100083 北京市水土保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100083 林业生态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100083
为研究晋西黄土区不同密度刺槐人工林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分别选取2400株/hm^2与1300株/hm^2刺槐人工林代表研究区高、低密度刺槐林分,以裸地为对照,分别利用Enviro-SMART土壤水分定位监测系统和翻斗式自记雨量计对0—150cm深度范围内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及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特征及其对碳中和的贡献
收藏 引用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22年 第4期52卷 534-574页
作者: 杨元合 石岳 孙文娟 常锦峰 朱剑霄 陈蕾伊 王欣 郭焱培 张宏图 于凌飞 赵淑清 徐亢 朱江玲 沈海花 王媛媛 彭云峰 赵霞 王襄平 胡会峰 陈世苹 黄玫 温学发 王少鹏 朱彪 牛书丽 唐志尧 刘玲莉 方精云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3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杭州310058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20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生态研究中心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 北京100083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
增强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简称陆地碳汇)是减缓大气二氧化碳(CO_(2))浓度上升和全球变暖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的有效途径.为全面理解陆地碳汇特征及其对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贡献,本文系统梳理了近40年来陆地碳源汇研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刺槐人工林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研究
收藏 引用
水土保持学报 2019年 第6期33卷 213-219页
作者: 王宁 毕华兴 郭孟霞 孔凌霄 侯贵荣 常译方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北京100083 山西吉县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山西吉县042200 北京林果业生态环境功能提升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102206 水土保持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100083 北京市水土保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100083 林业生态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100083 北京水保生态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北京100055 北京市八一学校 北京100080
为明确在干旱缺水地区,植被对深层土壤水分的过度消耗以及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在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选取林分密度1 300株/hm^2的刺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裸地为对照,利用Enviro-SMART土壤水分监测系统(FDR)和热扩散探针(TDP)技术对当地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不同气候情景下照山白潜在适生区的预测
收藏 引用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
作者: 冯潇 陈非非 杨君利 刘海龙 唐玉红 李金凤 施晓灯 贾忠奎 尹群 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林木资源高效生产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干旱半干旱地区森林培育及生态系统研究实验室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大安山林场管理处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目的】研究影响照山白(Rhododendron micranthum Turcz.)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及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照山白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对冬季缺绿城景观的提升提供资源,为物种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照山白为研究对象,...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晋西黄土区苹果花生间作系统小气候效应
收藏 引用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8年 第2期36卷 234-241页
作者: 蔡智才 毕华兴 许华森 王丹 常译方 刘京健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北京100083 水土保持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100083 北京市水土保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100083 林业生态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100083 山西吉县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北京100083 北京林果业生态环境功能提升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102206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北京100094 吉县林业工作站 山西临汾042200
苹果花生间作是晋西黄土区主要的农林复合配置模式,但常常因为间作系统结构设计不合理而导致间作系统内作物生长和产量受到影响。为了定量解析果农间作系统对小气候,进而对其间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本文深入研究果农间作系统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黄土残塬沟壑区范围界定及近21年来NDVI时空变化特征
收藏 引用
水土保持学报 2021年 第6期35卷 144-150页
作者: 刘泽晖 毕华兴 侯贵荣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北京100083 山西吉县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山西吉县042200 水土保持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100083 北京市水土保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100083 林业生态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100083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 成都611130
为探究黄土残塬沟壑区退耕还林(草)工程等林业生态工程实施后林业资源恢复情况,以黄土高原DEM数据及2000—2020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为基础,采用地形因子计算、水文分析、空间叠加分析等方法,划分了较为完整的黄土残塬沟壑区的范围...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328个城的植被覆盖度长期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子
收藏 引用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24年 第2期54卷 486-502页
作者: 冯飞 杨鑫 贾宝全 李晓婷 李献文 徐程扬 王开存 北京林业大学城市林业研究中心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造林与森林生态系统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875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北京100091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北京100084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中法地球系统模拟国际联合中心碳中和研究院北京100871
绿地有助于促进城居民健康,增强城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减轻环境污染,缓解城热岛效应.然而城植被盖度异质性高,量化难度大.本文利用30m分辨率的陆地卫星数据,研究了1990~2022年间我国328个城植被覆盖度的变化.结果显示,199...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晋西黄土区不同密度刺槐林土壤入渗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收藏 引用
水土保持学报 2020年 第5期34卷 231-237,243页
作者: 王珊珊 毕华兴 刘俊 崔艳红 侯贵荣 云慧雅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北京100083 山西吉县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北京100083 水土保持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100083 北京市水土保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100083 林业生态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100083 北京林果业生态环境功能提升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102206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华东调查规划设计院 杭州310019
为研究林分密度对土壤入渗性能的影响,以晋西黄土区5种密度(1075,1300,1575,1800,2150株/hm^2)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inn.)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环入渗法测定其土壤入渗过程,并对入渗特征指标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干旱对栓皮栎人工林碳水通量及其耦合的影响
收藏 引用
植物生态学报 2024年 第9期48卷 1157-1171页
作者: 王音 同小娟 张劲松 李俊 孟平 刘沛荣 张静茹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 北京100083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北京100091 河南小浪底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河南济源454650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101
水分利用效率(WUE)是深入理解生态系统碳水循环以及耦合机制的重要指标。固有水分利用效率(IWUE)相较于WUE更适于分析日尺度上的生态系统碳水耦合机制。该研究利用涡度相关技术和微气象观测系统,对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人工林生...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不同林龄刺槐林植被与土壤养分变化特征
收藏 引用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21年 第3期19卷 56-63页
作者: 赵丹阳 毕华兴 侯贵荣 崔艳红 王宁 王珊珊 马晓至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北京100083 山西吉县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山西吉县042200 北京林果业生态环境功能提升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102206 水土保持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100083 北京市水土保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100083 林业生态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100083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 成都611130
为探究晋西黄土区人工刺槐林恢复过程中林下植被与土壤养分的变化特征,以晋西黄土区18、22、26、31和36 a刺槐人工林地为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阐明刺槐林生长、林下植被和土壤养分随林龄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随着刺槐林龄增...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