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274 篇 期刊文献
  • 175 篇 会议
  • 1 件 标准
  • 1 篇 专利

馆藏范围

  • 1,451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998 篇 工学
    • 492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242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72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55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54 篇 电气工程
    • 49 篇 生物工程
    • 38 篇 机械工程
    • 36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35 篇 轻工技术与工程
    • 31 篇 矿业工程
    • 26 篇 农业工程
    • 23 篇 水利工程
    • 17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17 篇 软件工程
    • 14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13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406 篇 理学
    • 275 篇 化学
    • 47 篇 生物学
    • 36 篇 物理学
    • 34 篇 生态学
  • 179 篇 教育学
    • 169 篇 教育学
  • 128 篇 农学
    • 47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40 篇 作物学
    • 18 篇 植物保护
  • 94 篇 医学
    • 43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27 篇 中西医结合
    • 23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16 篇 临床医学
  • 40 篇 管理学
  • 26 篇 文学
    • 14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25 篇 法学
    • 19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14 篇 经济学
  • 5 篇 历史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艺术学

主题

  • 29 篇 合成
  • 27 篇 吸附
  • 25 篇 教学改革
  • 24 篇 复合材料
  • 23 篇 光催化
  • 21 篇 应用
  • 15 篇 玉米
  • 12 篇 教学模式
  • 12 篇 介电性能
  • 11 篇 表面活性剂
  • 11 篇 改性
  • 11 篇 催化剂
  • 11 篇 数值模拟
  • 10 篇 高校
  • 10 篇 聚偏氟乙烯
  • 10 篇 聚酰亚胺
  • 9 篇 石墨烯
  • 9 篇 介电常数
  • 9 篇 动力学
  • 9 篇 表面改性

机构

  • 574 篇 北京科技大学
  • 569 篇 太原科技大学
  • 170 篇 山东科技大学
  • 92 篇 太原理工大学
  • 32 篇 苏州科技大学
  • 29 篇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29 篇 清华大学
  • 29 篇 桂林理工大学
  • 23 篇 北京化工大学
  • 18 篇 长沙理工大学
  • 18 篇 山西大学
  • 17 篇 中北大学
  • 16 篇 北京大学
  • 16 篇 天津科技大学
  • 15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13 篇 浙江大学
  • 12 篇 中国石油大学
  • 12 篇 新疆大学
  • 10 篇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
  • 10 篇 江苏省环境功能材...

作者

  • 48 篇 弓爱君
  • 46 篇 刘杰民
  • 43 篇 党智敏
  • 40 篇 闫海
  • 35 篇 高竹青
  • 35 篇 查俊伟
  • 31 篇 王远洋
  • 30 篇 李文军
  • 28 篇 薛永兵
  • 28 篇 孙红艳
  • 28 篇 陈飞武
  • 25 篇 刘振民
  • 24 篇 赵玉英
  • 24 篇 刘洋
  • 22 篇 邱丽娜
  • 21 篇 李红晋
  • 21 篇 贾士芳
  • 20 篇 王潇潇
  • 20 篇 王艳
  • 20 篇 杨艳

语言

  • 1,450 篇 中文
  • 1 篇 英文
检索条件"机构=北京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1451 条 记 录,以下是61-70 订阅
排序:
新背景下多元教学模式在无机化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收藏 引用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2年 第6期43卷 49-54页
作者: 樊红霞 牛子嵘 周花蕾 孙长艳 董彬 李文军 北京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北京100083
基于慕课和微课的发展及在线教学实践的新背景,探索了多元教学模式在无机化学教学中的合理运用。实践证明,适当比例的翻转课堂教学和信息化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既保证了授课效率和教学的系统性,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马铃薯中氟吡菌胺、氰霜唑及相关代谢物的残留量及膳食风险评估
收藏 引用
农药 2022年 第7期61卷 500-506,512页
作者: 秦世鹏 胡继业 北京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北京100083
[目的]旨在研究氟吡菌胺和氰霜唑在田间条件下马铃薯中的残留行为,并评估其慢性膳食风险。[方法]按照良好农业规范(GAP),在中国12地马铃薯主产区开展了30%氟吡菌胺·氰霜唑悬浮剂(15%氟吡菌胺+15%氰霜唑)在马铃薯上的残留田间试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塑料包装食品及饮品检测中双酚类标准物质的应用
收藏 引用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2年 第6期13卷 1791-1800页
作者: 孟伟 曹艳秋 王开清 弓爱君 北京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北京100083
双酚类物质(bisphenols,BPs)类别多且结构相似,有特殊毒性,属内分泌干扰物,对人类健康有潜在危害,近年相关研究逐渐增多并涉及标准物质。本文依托近11年(2011—2021)国内外对塑料包装食品及饮品中BPs的研究情况发现:BPs存在基质较多,检...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金属卟啉在均相CO_(2)电催化还原中的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 第6期41卷 61-73页
作者: 郁宗华 陈宝通 刘文博 王康 北京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北京100083
四苯基卟啉过渡金属配合物及其衍生物具有良好的均相催化CO_(2)还原性能,本研究总结了近年来金属卟啉配合物作为CO_(2)还原均相电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取代基的种类及其位置的改变能够显著影响金属卟啉在均相催化CO_(2)还原的活性;具有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水稻中敌稗和莎稗磷的残留水平及膳食风险评估
收藏 引用
农药 2022年 第2期61卷 118-122,148页
作者: 黄永凯 胡继业 北京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北京100083
[目的]建立敌稗和莎稗磷在水稻糙米、稻壳和秸秆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应用该方法检测水稻样品残留水平,并评估慢性膳食摄入风险。[方法]样品中目标化合物采用乙腈提取,经无水MgSO4、PSA和MWCNTs净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结果]敌稗...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介电聚酰亚胺薄膜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高分子通报 2023年 第8期36卷 998-1014页
作者: 查俊伟 刘雪洁 董晓迪 万宝全 北京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北京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 北京100083
聚酰亚胺电介质是电气工程、电子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等领域的一类重要的绝缘材料,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依然存在材料设计制备、结构-性能关系与性能调控等方面的问题尚未解决。多重应用场景下介电性能的不匹配限制了聚酰亚胺的创新式发展,...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露地条件下高效氟氯氰菊酯和噻虫胺在甘蓝中的残留行为与膳食风险评估
收藏 引用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2年 第2期13卷 404-412页
作者: 黄永凯 董必章 胡继业 北京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北京100083
目的探究新型复配制剂42%高效氟氯氰菊酯·噻虫胺悬浮剂在甘蓝上应用后的残留行为,并评估其膳食摄入风险。方法甘蓝样品中的高效氟氯氰菊酯和噻虫胺采用乙腈提取,N-丙基乙二胺和多壁碳纳米管净化,经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igh pe...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三融合,四突出”教学路径探索——物理化学C课程教学创新
收藏 引用
大学化学 2024年 第1期39卷 73-79页
作者: 杨威 王辉 陈飞武 袁文霞 范慧俐 韦美菊 北京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北京100083
针对传统课堂的教学“痛点”问题,团队教师以课程思政为主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媒介,优化教学目标,重构教学内容,重塑教学过程,强化互动辩论,完善考评机制,持续改进,探索出“三融合,四突出”的教学创新路径。全面解决课程“痛点”问题,...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EDEM-FLUENT耦合的脱水蔬菜烘干机内部风道仿真设计
收藏 引用
中国农机化学 2024年 第12期45卷 116-126,147页
作者: 胡博 刘尧 张勇军 龙艳 北京科技大学工程技术研究院 北京市100083 北京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生物与农业研究中心 北京市100083
为解决烘干机内部热风气流分布不均匀而导致烘干物料质量不稳定、热风利用率低等问题,以新型立式多层热风烘干机为研究对象,采用EDEM-FLUENT气固两相流耦合方法对不同结构内部风道的气流进行仿真分析,研究烘干机内腔不同设计结构对热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高压直流电缆聚丙烯绝缘电场调控
收藏 引用
物理学报 2023年 第6期72卷 325-334页
作者: 俞葆青 夏兵 杨晓砚 万宝全 查俊伟 北京国电富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100071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南京211106 北京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北京100083
高压电缆是决定电力输送质量和容量的关键要素.聚丙烯由于自身优良的耐热性、绝缘性和绿色环保性被广泛关注,并应用于电缆绝缘材料开发.高压电缆聚丙烯绝缘材料需要承受脉冲电压和直流额定电压,容易引起电场畸变从而引发空间电荷积累.此...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