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10 篇 期刊文献
  • 15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225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19 篇 文学
    • 78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25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17 篇 新闻传播学
  • 73 篇 哲学
    • 73 篇 哲学
  • 15 篇 艺术学
    • 6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5 篇 艺术学理论
    • 4 篇 美术学
  • 12 篇 法学
    • 6 篇 社会学
    • 4 篇 政治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民族学
    • 1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11 篇 教育学
    • 8 篇 教育学
    • 2 篇 体育学
    • 1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7 篇 历史学
    • 5 篇 中国史
    • 1 篇 世界史
  • 4 篇 管理学
    • 2 篇 工商管理
    • 2 篇 公共管理
  • 1 篇 经济学
    • 1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农学
    • 1 篇 园艺学

主题

  • 8 篇 尼采
  • 8 篇 柏拉图
  • 7 篇 《理想国》
  • 6 篇 中国
  • 5 篇 外国语学院
  • 5 篇 哲学
  • 5 篇 灵知主义
  • 4 篇 比较文学
  • 4 篇 文学批评
  • 4 篇 中国现代文学
  • 4 篇 神话
  • 4 篇 生成意志
  • 4 篇 20世纪
  • 4 篇 王国维
  • 3 篇 《圣经》
  • 3 篇 艺术
  • 3 篇 电子游戏
  • 3 篇 阿诺德
  • 3 篇 解构
  • 3 篇 海德格尔

机构

  • 219 篇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
  • 12 篇 斯洛伐克科学院
  • 8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
  • 4 篇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 2 篇 美国艺术与科学学...
  • 2 篇 哈佛大学
  • 2 篇 北京大学
  • 2 篇 河南大学
  • 2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2 篇 斯洛伐克科学院东...
  • 2 篇 NOT FOUND
  • 2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
  • 2 篇 北京第二外国语大...
  • 1 篇 台湾辅仁大学
  • 1 篇 美国范德堡大学
  • 1 篇 美国加州大学
  • 1 篇 英国加的夫大学
  • 1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
  • 1 篇 托莱多大学
  • 1 篇 普林斯顿大学

作者

  • 67 篇 胡继华
  • 33 篇 刘燕
  • 26 篇 王柯平
  • 14 篇 杨平
  • 11 篇 hu jihua
  • 10 篇 院成纯
  • 8 篇 梁展
  • 8 篇 hu ji-hua
  • 7 篇 孙静
  • 6 篇 马立安·高利克
  • 6 篇 黄薇薇
  • 5 篇 袁宪军
  • 5 篇 liu yan
  • 5 篇 马利安·高利克
  • 4 篇 yuan chengchun
  • 3 篇 朴钟锦
  • 3 篇 武淑冉
  • 3 篇 马利安.高利克
  • 3 篇 杨富斌
  • 3 篇 王逸伦

语言

  • 225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跨文化研究所"
22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双语教学”:高校比较文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跨文化研究院为例
收藏 引用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年 第12期32卷 48-56页
作者: 刘燕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跨文化研究院/文艺学研究中心 北京100024
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下,"双语教学"有助于培养贯通中外文学、具有比较视野的比较文学专业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师资队伍、教学体系、学生素质、教材编写、课程设计、教学实践等各个方面进行积极的建设,通过"双语教学"...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赛博公民:后现代性的身体隐喻及其意义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 2009年 第7期 84-92页
作者: 胡继华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跨文化研究所
本文从全球媒介文化视角出发,将"赛博公民"解读为一种新型主体的象征,把"赛博空间"的身体现象视为后现代性的隐喻。赛博公民是古代神话和古典文化传统在全球媒介文化语境中的现身方式,它表明启蒙之后几百年一直被...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柏拉图的心灵诗学喻说
收藏 引用
外国文学评论 2003年 第3期 131-138页
作者: 王柯平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跨文化研究所
《理想国》的终极兴趣在于研究人的心灵。心灵既涉及生命形态、人类本性 ,也关乎道德修养。故此 ,柏拉图以善为本的诗学 ,实为心灵诗学 ,即心灵塑造之学。强调业报轮回 ,便是心灵诗学的法则 ;促进个人修为 ,则是心灵诗学的目的。
来源: 评论
怀特海过程哲学思想述评
收藏 引用
国外社会科学 2003年 第4期 75-82页
作者: 杨富斌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跨文化研究所
本文主要考察现代西方著名哲学家怀特海在其代表作《过程与实在》中阐述的过程哲学或机体哲学的基本思想 ,以及这种思想具有的深刻启示。过程哲学是超越传统西方哲学中的实体实在论和主客元对立的思想方式的新尝试 ,从而是现代西...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韩国宗教的多元共存与韩国人的国民性格
收藏 引用
世界民族 2004年 第6期 57-63页
作者: 朴钟锦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跨文化研究所
韩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除佛教、基督教(指基督教新教,后同)、天主教、儒教、圆佛教、大倧教、天道教(原名东学)、统一教、萨满教等主要宗教外,还有大量的民族宗教、新兴宗教和其他宗教.据韩国有关资料统计,截至2002年末韩国有各种宗...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文本的创造性智慧——读滕守尧《艺术与创生》
收藏 引用
中国图书评论 2003年 第9期26卷 18-19页
作者: 杨平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跨文化研究所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出版了大量的美学概论、美育概论与艺术概论。纵览这些概论,存在许多明显的缺陷,如认识论的写作思路,没有历史的维度等等,不一而足。滕守尧研究员的新著《艺术与创生》(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版)却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王国维诗学的创化之道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 2008年 第1期 43-44页
作者: 王柯平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跨文化研究所
陈寅恪在论及王国维的学术内容与治学方法时,将其概括为“三目”:其一是用于考古学与古史研究的“互相释证”法,其是用于辽金元史与边疆地理研究的“互相补证”法,其三是用于文学批评与小说戏曲研究的“互相参证”法。这种“互相...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哲学与诗歌为何而争
收藏 引用
哲学研究 2004年 第3期 43-47页
作者: 王柯平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跨文化研究所
柏拉图的《理想国》称得上是西方诗化哲学的范本。在这里,哲学的理念与诗意的流动,通过鲜活而古雅的对话形式,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结果,一方面拓展了哲学思辨的诗意空间,一方面提升了诗性智慧的理论维度,从而使《理想国》成为一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批评话语的新近走向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 2005年 第2期 22-25页
作者: 胡继华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跨文化研究所
本文试图在全球文化语境中观察文学批评话语的新近走向,探索它们对批评实践可能产生的影响。
来源: 评论
延异
收藏 引用
外国文学 2004年 第4期 53-60页
作者: 胡继华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跨文化研究所 北京100024
一句话概说延异(differance)是法国哲学家德里达(Jacques Derrida,1930-)的一个自创符号,他将差异(difference)中的一个字母E变为A,从而在沉默之中质疑和颠覆逻各斯中心论,进而解开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死结.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