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目的:欧美国家以双重生涯即"Dual Career"("DC")来形容运动员同时兼任学生或员工的状态,即"学生运动员"即"Student-Athlete"("SA")或"员工运动员"即"Employee-Athlete"("EA")。随着2007年《欧盟双重职业运动员指导纲要》(《欧盟指导纲要》)的正式颁布,各相关部门推出支持运动员运动生涯和教育生涯的政策,"DC"的概念逐渐在欧美国家得到重视。本文通过对欧盟"DC"中的职后运动生涯("EA")保障机制的探究与引介,系统阐述我国构建我国"EA"机制内在逻辑和发展价值,进而从我国实际国情出发,剖析我国职后运动生涯环境,从行政、社会、企业和个人等维度探讨如何建立我国"EA"机制配套政策,实现对我国"EA"机制整体的构思、提出与建立过程,以此为推动高水平运动员延长竞技体育生涯,增加体育人才价值,为我国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研究方法: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就当下欧美国家双重生涯中的学生运动员向员工运动员转型机制进行分析与研究,以此能够为我国域外引介和本土探索提出理论支撑。研究结果:通过研究发现:(1)职后运动生涯概念提出与本土化:我国职后运动生涯机制的提出需要进一步明确内涵,并以此结合我国社会发展实际进行本土化设计。我国体教融合不仅仅是教育系统与体育系统双向合作,更是建立在青少年健康发展视角下,相关职能部门多元主体间的深入合作,以回应体育部门、教育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不同诉求与关切。从含义上来讲,我国体教融合内涵相较于"DC"更加丰富。源于国家体制差异,从我国国情出发,参考欧美发达国家职后运动生涯机制,也可以尝试建立我国的职后运动生涯机制,即"员工运动员",以推动我国仍具有一定竞争性和自我诉求较高的"运动员学生"和"学生运动员"从事专业体育训练和比赛,提升高水平运动员人力资本价值,推动竞技体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2)欧盟职后运动生涯构建与保障:2007年系统的出台了《欧盟指导纲要》来规范和指导欧盟成员国家推动"DC"制度的实现,以此推动"SA"、"EA"能够尽可能的避免矛盾,给予运动员能够在学生和员工阶段获得更多的保障,为获得更好的运动成绩和工作机会做准备。"指导纲要"共分为四个部分36条指导意见,其中在第二部分"政策领域"的第四小节重点就"DC"的工作环节进行了概括和论述。其中纲要内容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职业与运动有机结合,二是退役后过渡与准备,三是建立社会对话和支持。从欧盟成员国的具体案例中,明确如何保障和建立职后运动生涯。(3)职后运动生涯机制形成的内在逻辑:包含三个主要方面:一是人才首要:稀缺体育人才资源的保护利用;二是体育所需:体育事业发展机制的有益补充;三是市场驱动:蓬勃市场环境驱动政策的出台。(4)职后运动生涯机制形成的发展价值:包含三个方面,一是职业发展关口前移,助力运动员个人价值实现;二是体教融合政策延申,回应体职矛盾的社会关切;三是人才培养机制创新,激发国家体育事业改革活力。研究结论:(1)职后运动生涯是建立在运动员学生和学生运动员阶段之后的全新概念,其目的是推动我国运动员生涯的有效延续,更是我国优秀运动员退役保障的有益尝试。从我国社会发展视角来分析运动员职后运动生涯阶段的发展环境,可以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内部环境中可以主要分为个人因素、家庭支持与教育和培训;外部环境主要可以分为组织支持、政策和法规、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和经济环境,以此构建成为我国职后运动生涯发展环境(Development environment of Employee-Athletes in China,"DEEA")(2)纵观影响职后运动生涯发展的内外环境因素,结合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体制,确定了四个主要方面的机制和保障,分别从行政层面、社会层面、企业层面和个人层面来制定政策来支持我国职后运动生涯机制的实现。一是行政层面要完善顶层制度保障,突出多元协同机制;二是社会层面要转变职业发展观念,突出职后运动员身份认同;三是企业层面要激发企业发展活力,推动职后运动机制形成;四是个人层面要完善自我知识结构,关注运动与职业生涯衔接。当然,职后运动生涯机制的实现,依然存在很多风险和隐患,需要多领域学者论证和研究,也期望通过对域外机制的引介,提升高水平运动员人力资本价值和效率,推动我国体育人才培养的政策创新和转型,为进一步实现"体育强国"、"人才强国"战略作出积极贡献。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