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45 篇 期刊文献
  • 4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49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46 篇 工学
    • 33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29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28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5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4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3 篇 软件工程
    • 1 篇 机械工程
    • 1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船舶与海洋工程
    • 1 篇 公安技术
    • 1 篇 网络空间安全
  • 8 篇 管理学
    • 8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4 篇 理学
    • 2 篇 数学
    • 1 篇 物理学
    • 1 篇 系统科学
  • 1 篇 艺术学
    • 1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主题

  • 4 篇 lte
  • 3 篇 深度强化学习
  • 3 篇 ieee
  • 2 篇 组网方案
  • 2 篇 协作多点
  • 2 篇 软件定义网络
  • 2 篇 第5代移动通信系统...
  • 2 篇 802
  • 2 篇 无线通信
  • 2 篇 工业互联网
  • 2 篇 自适应
  • 2 篇 第6代移动通信系统...
  • 2 篇 时间敏感网络
  • 2 篇 td-lte
  • 2 篇 分组交换
  • 2 篇 ai算法
  • 2 篇 启发式算法
  • 2 篇 移动通信
  • 2 篇 传送网
  • 2 篇 网络切片

机构

  • 48 篇 北京邮电大学
  • 17 篇 网络体系构建与融...
  • 4 篇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
  • 3 篇 河北电信设计咨询...
  • 3 篇 先进信息网络北京...
  • 2 篇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
  • 2 篇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
  • 2 篇 重庆邮电大学
  • 2 篇 江苏省邮电规划设...
  • 1 篇 国家计算机网络应...
  • 1 篇 北京科技大学
  • 1 篇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
  • 1 篇 国家电网公司
  • 1 篇 中国移动通信研究...
  • 1 篇 河北科技大学
  • 1 篇 先进信息北京市实...
  • 1 篇 智邮开源通信研究...
  • 1 篇 清华大学
  • 1 篇 移动网络和移动多...
  • 1 篇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

作者

  • 13 篇 高峰
  • 12 篇 高泽华
  • 8 篇 温向明
  • 8 篇 路兆铭
  • 8 篇 寿国础
  • 6 篇 胡怡红
  • 6 篇 王鲁晗
  • 5 篇 lu zhao-ming
  • 4 篇 wang lu-han
  • 4 篇 孙勇
  • 4 篇 张兵
  • 4 篇 shou guo-chu
  • 4 篇 hu yi-hong
  • 4 篇 wen xiang-ming
  • 3 篇 刘雅琼
  • 3 篇 shou guochu
  • 3 篇 张天魁
  • 3 篇 张庚
  • 3 篇 liu yaqiong
  • 3 篇 丁慧霞

语言

  • 49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网络体系构建与融合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49 条 记 录,以下是21-30 订阅
排序:
轨道角动量通信技术的研究
收藏 引用
通信学报 2020年 第5期41卷 150-158页
作者: 郑凤 陈艺戬 冀思伟 段高明 郁光辉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北京100876 网络体系构建与融合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87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518055 移动网络和移动多媒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东深圳518055
鉴于轨道角动量(OAM)不同模式之间良好的正交性,该技术在无线通信中的应用是近年来新兴的、具有较大通信容量提升潜力的热点技术方向之一。基于OAM的无线通信技术能有效提升频谱利用率,但同时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介绍了OAM技术在无线...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相变材料Ge_xSb_yTe_z(GST)的微波可调超材料器件研究
收藏 引用
电子元件与材料 2019年 第2期38卷 64-70页
作者: 王曼婷 高泽华 兰楚文 李勃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先进信息网络北京实验室网络体系构建与融合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876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广东深圳518055
基于非挥发性相变材料Ge_xSb_yTe_z(GST),设计并仿真了两种典型的微波可调超材料器件。结构由刻蚀在玻璃基底上的铜开口谐振环(Split-Ring Resonator,SRR)构成,GST薄膜镀在SRR环开口处。在特定的诱导条件下,相变材料GST将在非晶态和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平均稳定度的自适应PBFT算法改进
收藏 引用
现代计算机 2022年 第7期28卷 15-21页
作者: 张世政 刘勇 网络体系构建与融合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北京100876
实用拜占庭容错算法(practical byzantine fault tolerant,PBFT)存在通信复杂度高、共识效率低等缺点。在PBFT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平均稳定度的自适应改进算法(average stability byzantine fault tolerant algorithm,AS-PBFT)。...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TSN中时间感知整形器测试方案设计及实现
收藏 引用
测控技术 2020年 第10期39卷 93-96页
作者: 孟星 胡怡红 寿国础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网络体系构建与融合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876
时间敏感网络(TSN)是支持工业互联网的以太网新标准。TSN通过引入时间感知整形器(TAS)来精确控制不同优先级别的数据帧转发,使以太网能够支持低时延、低时间抖动的确定性服务。对TSN的目的、发展现状以及主要标准进行了叙述,结合TAS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电信级WLAN相关标准研究
收藏 引用
数据通信 2013年 第5期 28-31,47页
作者: 孙舒鹏 高泽华 高峰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网络体系构建与融合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876
WLAN以其高速率、低成本等优势,作为蜂窝网络的有效补充,为用户提供高速数据业务。然而现阶段国内大规模WLAN网络建设运营存在许多问题,包括网络管理能力不足、无QoS保障、与其他移动网络彼此难协同、安全性能较差等。详细介绍与电信级W...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高密度移动场景WLAN快速初始连接建立分析
收藏 引用
数据通信 2015年 第1期 19-22页
作者: 王静 高泽华 高峰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北京100876 网络体系构建与融合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876
在无线局域网中,ESS覆盖范围内的站点在接入网络之前,需要和接入点之间建立关联关系。现有802.11标准关联速度较慢,因而无法满足高密移动场景下大量用户在短时间内完成初始连接建立的需求。针对以上问题,IEEE提出802.11ai标准,可大幅减...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深度学习的核磁共振图像智能分割算法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 第3期28卷 16-24页
作者: 马啸天 李书芳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先进信息网络北京实验室网络体系构建与融合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6
核磁共振图像(MagneticResonanceImage,MRI)作为判断心脏结构和功能的“金标准”,针对人工方法分析MRI图像手动分割费时费力,且结果可能因人而异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短轴心脏MRI分割方法。分割方法包括预处理和分割两个步...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Web环境下SQL注入攻击及防范措施研究
收藏 引用
软件 2012年 第12期33卷 296-298,321页
作者: 刘鑫 高泽华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北京100876 网络体系构建与融合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876
基于B/S模式的网络服务架构技术被普遍采用,许多Web应用程序没有完备的考虑安全性,给站点留下了安全隐患。SQL注入漏洞普及面广且不易检测,如果结合其他系统漏洞就会造成数据的泄露甚至服务器被控制。本文从应用服务器、数据服务器、功...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AI算法在车联网通信与计算中的应用综述
收藏 引用
电信科学 2023年 第1期39卷 1-19页
作者: 康宇 刘雅琼 赵彤雨 寿国础 先进信息网络北京实验室 北京100876 网络体系构建与融合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876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北京100876
在5G时代,车联网的通信和计算发展受到信息量急速增加的限制。将AI算法应用在车联网,可以实现车联网通信和计算方面的新突破。调研了AI算法在通信安全、通信资源分配、计算资源分配、任务卸载决策、服务器部署、通算融合等方面的应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AI技术在卫星通信/互联网领域的应用综述
收藏 引用
电信科学 2023年 第2期39卷 10-24页
作者: 刘雅琼 吕哲 赵亚飞 寿国础 先进信息网络北京实验室 北京100876 网络体系构建与融合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876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北京100876
卫星互联网的诞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具备诸多挑战。主要调研了在空天地一体化的背景下,人工智能(AI)技术作为重要的辅助工具在卫星通信/卫星互联网领域的应用,涉及通信抗干扰、通信路由、星地网络系统架构、星座运营与管理等场景...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