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049 篇 期刊文献
  • 374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2,423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310 篇 工学
    • 1,174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840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415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398 篇 软件工程
    • 363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307 篇 网络空间安全
    • 104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49 篇 机械工程
    • 28 篇 电气工程
    • 19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18 篇 光学工程
    • 10 篇 公安技术
    • 5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4 篇 建筑学
    • 4 篇 土木工程
    • 4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3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3 篇 船舶与海洋工程
    • 3 篇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
    • 3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647 篇 管理学
    • 640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0 篇 工商管理
  • 127 篇 理学
    • 74 篇 数学
    • 22 篇 系统科学
    • 19 篇 物理学
    • 3 篇 地理学
  • 63 篇 军事学
    • 63 篇 军队指挥学
  • 34 篇 经济学
    • 34 篇 应用经济学
  • 16 篇 艺术学
    • 16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4 篇 医学
  • 3 篇 法学
    • 2 篇 公安学
  • 2 篇 教育学
  • 2 篇 文学
  • 2 篇 农学

主题

  • 79 篇 下一代网络
  • 63 篇 网络管理
  • 59 篇 服务质量
  • 53 篇 智能网
  • 47 篇 web服务
  • 40 篇 云计算
  • 39 篇 无线传感器网络
  • 38 篇 软件测试
  • 38 篇 静态分析
  • 36 篇 软交换
  • 35 篇 区块链
  • 35 篇 网络安全
  • 33 篇 计算机网络
  • 29 篇 体系结构
  • 28 篇 负载均衡
  • 28 篇 sip
  • 26 篇 移动智能网
  • 26 篇 internet
  • 24 篇 边缘计算
  • 23 篇 人工智能

机构

  • 2,360 篇 北京邮电大学
  • 110 篇 东信北邮信息技术...
  • 58 篇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
  • 30 篇 清华大学
  • 30 篇 网络通信与安全紫...
  • 28 篇 北京工业大学
  • 23 篇 装甲兵工程学院
  • 20 篇 北京交通大学
  • 17 篇 哈尔滨工程大学
  • 14 篇 紫金山实验室
  • 12 篇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12 篇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
  • 11 篇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
  • 11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11 篇 河南师范大学
  • 11 篇 杭州东信北邮信息...
  • 11 篇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
  • 10 篇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 10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10 篇 新乡学院

作者

  • 233 篇 廖建新
  • 191 篇 杨义先
  • 167 篇 邱雪松
  • 156 篇 孟洛明
  • 152 篇 陈俊亮
  • 149 篇 杨放春
  • 130 篇 程时端
  • 112 篇 朱晓民
  • 96 篇 钮心忻
  • 89 篇 苏森
  • 84 篇 宫云战
  • 80 篇 黄韬
  • 75 篇 温巧燕
  • 72 篇 王纯
  • 71 篇 王文东
  • 59 篇 邹华
  • 50 篇 辛阳
  • 46 篇 李晓峰
  • 46 篇 李文璟
  • 45 篇 彭木根

语言

  • 2,423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北京邮电大学网络与交换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6"
242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收藏 引用
中国科技奖励 2023年 第2期 49-52页
作者: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网络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依托北京邮电大学,1988年成立的首批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陈俊亮院士是实验室创始人,现任实验室主任为张平院士。在三十多年的发展进程中,实验室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计划”“863计划”、国...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低快拍下混合信号DOA快速估计算法
收藏 引用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24年 第2期46卷 722-728页
作者: 姚震 杨闯 纪晓东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876
实时定位移动设备在电子对抗系统中至关重要,其性能主要取决于波达角(direction of arrival,DOA)的估计速度。低快拍是快速DOA估计的先决条件。目前基于稀疏重构算法的DOA估计具有适应低快拍的优势,但估计精度受限于初始观测矩阵,且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边缘辅助实时应用中信息年龄感知的任务调度
收藏 引用
通信学报 2024年 第6期45卷 144-159页
作者: 王红艳 孙其博 马骁 周傲 王尚广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876
针对无线设备资源受限导致状态提取滞后难以满足实时应用对信息新鲜度需求的问题,考虑到边缘节点处理容量的有限性,提出了一种联合考虑信息新鲜度与调度实时性的调度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队列的系统时间和信息年龄分别刻画任务在计算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一种随机束搜索文本攻击黑盒算法
收藏 引用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24年 第2期47卷 24-29页
作者: 王小萌 张华 丁金扣 王稼慧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876
针对现有对抗样本生成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名为R-attack的算法,通过束搜索和随机元来提高攻击成功率。利用束搜索在同义词空间中寻找最优解,增加对抗样本的多样性,进而提高攻击的效率,同时,在迭代搜索过程中引入随...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面向文化资源可信共享的多因子身份认证方案
收藏 引用
通信学报 2023年 第10期44卷 34-45页
作者: 王苗苗 芮兰兰 徐思雅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876
为解决传统单因子认证造成的数据泄露和身份冒充等问题,针对文化资源可信共享提出基于区块链的多因子身份认证方案。考虑多种身份因素,利用区块链分布式账本的不可篡改性和分布性构造异构数字身份模型。通过非对称加密算法和异或运算,...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6G通信感知一体化理论与技术
收藏 引用
控制与决策 2023年 第1期38卷 22-38页
作者: 彭木根 刘喜庆 刘子乐 孙泽忠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876
为实现人机物智慧互联、智能体高效互通,第6代移动通信系统(the sixth generation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6G)需要充分利用通信设备蕴含的感知潜能进行通信感知一体化,从而实现极高传输速率、极低传输时延、高精度宽范围感知...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6G信道新特性与建模研究:挑战、进展与展望
收藏 引用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2024年 第5期54卷 1114-1143页
作者: 张建华 王珩 张宇翔 唐盼 于力 许慧鑫 刘亚萌 刘西曼 巩汇文 田磊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876
随着第六代移动通信(the six generation,6G)的前沿研究在全球范围内陆续开展,工业界和学术界提出了多种新技术、新频段和新应用,如通信感知一体化(integrated sensing and communication,ISAC)、超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天线阵列(extra-la...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面向工业生产的算力孪生网络数据处理优化方法
收藏 引用
通信学报 2025年 第3期46卷 1-12页
作者: 吴双 谢人超 唐琴琴 谢高畅 黄韬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876 紫金山实验室 江苏南京211111
针对工业场景的算力孪生网络中对高通量、异构工业数据的实时感知、同步和处理分析的需求,提出一种面向工业生产的算力孪生网络数据处理优化方法,以提高工业算网孪生的数据同步质量。首先,考虑工业生产需求和算网孪生服务需求,提出一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多级隔离的网络切片可用性保障方法
收藏 引用
软件学报 2023年 第12期34卷 5757-5772页
作者: 王颖 陈可 喻鹏 李文璟 邱雪松 孟洛明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100876
核心网络切片通过虚拟网络功能(VNF)的组合链接实现灵活组网.软件故障和硬件故障均会导致VNF失效,从而导致切片服务中断.由于网络切片共享资源,需要特定的隔离机制以满足切片健壮性需求.现有的可用性保障机制大多面向随机VNF故障,一些...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面向6G的新形态MIMO技术
收藏 引用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24年 第5期47卷 1-13页
作者: 王莹 袁野 陈源彬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876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北京100876
旨在探讨新形态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在面向第6代移动通信系统(6G)中的演进及其挑战。新形态MIMO技术呈现出更大阵列孔径和更密集阵列元件的趋势,涵盖超大规模MIMO、全息MIMO和超大规模智能超表面等多种形式。通过分析这些技术,研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