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1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21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0 篇 文学
    • 10 篇 新闻传播学
  • 8 篇 管理学
    • 4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公共管理
    • 1 篇 工商管理
    • 1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7 篇 艺术学
    • 5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1 篇 美术学
  • 4 篇 工学
    • 3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3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3 篇 软件工程
    • 2 篇 机械工程
  • 3 篇 法学
    • 2 篇 政治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历史学
    • 1 篇 中国史
  • 1 篇 理学
    • 1 篇 地理学

主题

  • 4 篇 aigc
  • 3 篇 电视媒介
  • 3 篇 人机协作
  • 3 篇 人工智能
  • 2 篇 文生视频
  • 2 篇 媒介融合
  • 2 篇 chatgpt
  • 1 篇 人工智能技术
  • 1 篇 智能观看模式
  • 1 篇 电子游戏
  • 1 篇 新媒体
  • 1 篇 智能编辑
  • 1 篇 悬疑综艺
  • 1 篇 剧本杀
  • 1 篇 景观社会
  • 1 篇 电视节目
  • 1 篇 流行潮
  • 1 篇 异化
  • 1 篇 马航失联
  • 1 篇 sora

机构

  • 21 篇 北京邮电大学
  • 3 篇 北京市网络系统与...
  • 1 篇 网络系统与网络文...
  • 1 篇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
  • 1 篇 中国传媒大学

作者

  • 14 篇 张蓝姗
  • 4 篇 刘胜枝
  • 2 篇 蒋亚娟
  • 1 篇 唐慧婷
  • 1 篇 徐瑷桐
  • 1 篇 石小妍
  • 1 篇 liang shuang
  • 1 篇 张雅娟
  • 1 篇 谢永江
  • 1 篇 张雪珥
  • 1 篇 杨守建
  • 1 篇 zhang lan-shan
  • 1 篇 任雪
  • 1 篇 刘星如
  • 1 篇 黄传武
  • 1 篇 杨景宜
  • 1 篇 黄高原
  • 1 篇 胡静
  • 1 篇 方格格
  • 1 篇 fang ge-ge

语言

  • 21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北京邮电大学网络系统与网络文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新媒体与创意研究中心"
2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文生视频技术如何影响影视创作与审美接受——以皮尔士三元模型为框架
收藏 引用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24年 第7期46卷 80-88页
作者: 张蓝姗 方格格 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系统与网络文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新媒体与创意中心
文生视频大语言模型Sora带来了一个“泛视听”时代,也开启了影视领域人机协同的新质生产力实现路径。文生视频具有“矢量化”再生产特征,具有持续、稳定、高质量的创作水平。作为一个开放的艺术文本,它有助于启发创意,降低视听创作、审...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智能时代的电视社交化演进:人机分离、人机互动到人际交往
收藏 引用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21年 第6期43卷 163-168页
作者: 张蓝姗 蒋亚娟 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系统与网络文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新媒体与创意中心
电视与互联网媒介之间的更新迭代遵循着媒介演进规律。研究采用媒介环境学的视角,结合国内外案例以及对电视内容和社交平台话题之间相关性的长期观测、记录,重新审视电视社交功能的变化。依据"媒介四定律",当互联网技术重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人工智能技术给电视媒介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收藏 引用
中国电视 2018年 第7期 52-55页
作者: 张蓝姗 黄高原 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系统与网络文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新媒体与创意研究中心 北京邮电大学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能够为传统电视媒介开辟更多的想象空间,在技术升级、内容生产、人机交互等众多方面产生重要影响,促使媒介形态从"融媒体"向"智媒体"转变,重塑电视媒介的发展模式、采编流程,为电视媒介的转型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消解与重构:电视在媒介融合时代的发展方向
收藏 引用
中国电视 2019年 第4期 59-62页
作者: 张蓝姗 蒋亚娟 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系统与网络文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新媒体与创意研究中心 北京邮电大学
互联网成为底层技术架构,在消解电视业原有边界与生态的同时,也推动着新一轮电视业态的重构。面对新技术、新媒体深度卷入的媒介融合"下半场",智媒时代,用户、媒体与机器之间的多向连接被激活,电视媒体的生产、流通与消费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电子游戏中的性别观念及其对青少年的潜在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国青年研究 2012年 第8期 69-73页
作者: 刘胜枝 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系统与网络文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新媒体与创意研究中心
电子游戏作为一种文化娱乐产品,其中蕴含的性别价值观念必将会对网游用户产生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当前网络用户仍然以青少年群体为主。本文以女性主义为研究视角,从游戏题材的性别化、游戏中的女性形象和女性玩家的性别遭遇三个方面来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5G时代电视媒介的发展趋势
收藏 引用
中国电视 2019年 第10期 70-73页
作者: 张蓝姗 黄彩云 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系统与网络文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新媒体与创意研究中心
5G技术的发展将推动电视业态的又一次调整与重构,也为电视媒介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在万物互联、万物皆媒的时代中,电视节目内容形态多样化,信息接收终端多元化,更逼真的在场感将成为常态,媒介与生活密不可分。但优质的内容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网络青年职业自组织研究——以“人力葵花同学会”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国青年研究 2014年 第3期 4-10,30页
作者: 刘胜枝 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 北京市网络系统与网络文化重点实验室新媒体与创意研究中心
本文对新媒体环境下的青年职业自组织进行了研究,并以人力葵花同学会为个案进行了详细考察,从社会资本的理论视角分析了该组织的产生、发展及管理等方面是如何围绕社会资源来进行的,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对该类组织...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AI主播在电视媒介中的应用与发展策略
收藏 引用
中国电视 2019年 第11期 13-16页
作者: 张蓝姗 任雪 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网络系统与网络文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新媒体与创意研究中心 北京邮电大学
以智能语音技术和机器算法为基础的AI主播被运用于电视媒介中,带来了电视生产模式、传播方式、内容创新等多方面的变革,促使电视媒介向"智媒体"融合升级。同时,AI主播存在的互动瓶颈、刻板形象,以及它引起的交往异化问题又成...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元宇宙概念对影视创作的启示与挑战
收藏 引用
中国电视 2022年 第2期 78-83页
作者: 张蓝姗 史玮珂 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系统与网络文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新媒体与创意研究中心 北京邮电大学
本文从元宇宙概念对影视创作的启示出发,提出元宇宙将有可能重构数字化虚拟时空、开启交互式叙事新语境以及以虚拟人替代真实演员。影视受众的角色也将经历从观看者到体验者、从观众到玩家、从受众到创作者的转变。此外,元宇宙构建的虚...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智能化观看技术的应用与反思
收藏 引用
中国电视 2023年 第4期 103-108页
作者: 张蓝姗 杨景宜 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系统与网络文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新媒体与创意研究中心 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视频平台的智能化观看模式赋予观众丰富的播放选择权和控制权,在满足用户多样化观看需求的同时,也助推了私媒介化的转向与发展。本文将分析用户对智能观看功能产生深度依赖的原因、奉行工具理性的智能观看技术对用户的规训与异化,...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