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4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14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1 篇 文学
    • 11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2 篇 法学
    • 2 篇 社会学
  • 2 篇 教育学
    • 2 篇 教育学
  • 1 篇 历史学
    • 1 篇 世界史
  • 1 篇 管理学
    • 1 篇 公共管理

主题

  • 2 篇 纪要
  • 2 篇 底层
  • 1 篇 生存
  • 1 篇 郁达夫
  • 1 篇 女性话语
  • 1 篇 自恋
  • 1 篇 客座研究员
  • 1 篇 文学
  • 1 篇 优秀论文
  • 1 篇 张燕玲
  • 1 篇 越界
  • 1 篇 自诉型叙事
  • 1 篇 “抽象的抒情”
  • 1 篇 性话语
  • 1 篇 精英意识
  • 1 篇 《南方文坛》
  • 1 篇 《边城》
  • 1 篇 文学史
  • 1 篇 世界
  • 1 篇 注意力

机构

  • 14 篇 华东师范大学
  • 4 篇 复旦大学
  • 3 篇 中国现代文学馆
  • 3 篇 北京大学
  • 3 篇 苏州大学
  • 2 篇 南京大学
  • 2 篇 南京师范大学
  • 2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2 篇 广西民族大学
  • 2 篇 广西师范大学
  • 1 篇 江苏省作协
  • 1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
  • 1 篇 福建师范大学
  • 1 篇 中国作协创研部
  • 1 篇 中国社科院大学
  • 1 篇 上海师范大学
  • 1 篇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 1 篇 暨南大学
  • 1 篇 《南方文坛》编辑部
  • 1 篇 《中国艺术报》杂志...

作者

  • 4 篇 刘旭
  • 3 篇 陈子善
  • 2 篇 栾梅健
  • 2 篇 liu xu
  • 2 篇 何平
  • 2 篇 刘阳扬
  • 2 篇 黄平
  • 2 篇 王尧
  • 1 篇 程永新
  • 1 篇 穆涛
  • 1 篇 韩蕾
  • 1 篇 吴俊
  • 1 篇 陈晓明
  • 1 篇 陈崇正
  • 1 篇 唐诗人
  • 1 篇 周红莉
  • 1 篇 刘春
  • 1 篇 王晓明
  • 1 篇 黄伟林
  • 1 篇 王军

语言

  • 14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资料与研究中心"
1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中国文学研究:从传统到现在——以《传统的踪迹》为个案的圆桌论坛(节录)
收藏 引用
东吴学术 2025年 第1期 126-134页
作者: 王尧 高远东 郭娟 栾梅健 罗岗 房伟 张蕾 苏州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 北京大学中文系 人民文学出版社 复旦大学中文系 复旦大学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资料与研究中心 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文学院 苏州大学中文系
文化传承发展是当前人文社科领域的重要议题。就文学研究而言,如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如何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得到继承与发展,是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2024年9月28日,苏州大学召开了“从传统到现在:中国文学研究圆桌论坛”,以...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高晓声的小说及其“国民性话语”——兼谈当代文学史写作
收藏 引用
文学评论 2008年 第3期 182-187页
作者: 刘旭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资料与研究中心
高晓声作为20世纪80年代的著名作家,其反映农民苦难的成就是引人注目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却渐渐脱离了现实,他的农民形象只停留在了80年代之前,而评论界和文学史对其评价也同样滞后。究其原因,执着于脱离现实的、静止的国民性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从“抒情”到“抽象的抒情”——对作为小说家的沈从文的再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08年 第1期 58-66页
作者: 陕庆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资料与研究中心 200062
本文针对"沈从文转业之谜",考察沈从文从《边城》到1949这段时间的创作历程,揭示作家用小说干预时代的热切希望、小说形式探索和政治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并在与现代性的复杂关系的视野中重新解读《边城》、《长河》,分析沈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底层婚姻:在“现代”和“封建”之间
收藏 引用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 第6期36卷 103-108页
作者: 刘旭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资料与研究中心 上海200062
改革开放以来 ,人们逐渐享有“现代”婚姻 ,从婚内的重情到重性再到婚外恋 ,这似乎是一种进步。与此相反 ,底层的部分人们却仍然进行着换亲、买卖婚姻之类的“封建”婚姻 ,他们似乎是“落后”的和不“道德”的。但是 ,从底层的生存状态...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落难精英”与“劳动”妇女
收藏 引用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 第4期37卷 48-54页
作者: 刘旭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资料与研究中心 上海200062
知识分子反思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知识分子“落难”后重归辉煌,“落难”过程中总有底层人物特别是底层劳动女性对他们表示青睐乃至崇拜,其背后却是知识分子的自恋和对底层人物的任意扭曲。这是作家精英意识的典型表现之一,暴露了作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王安忆小说的自诉型叙事方式分析
收藏 引用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 第8期 94-98页
作者: 韩蕾 刘旭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上海200062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文学与资料研究中心 上海200062
1986年之后的王安忆小说转向自诉型叙事方式,以散文化的笔法把叙述人的主观感觉渗透到叙事的各个角落,营造了一个以上海弄堂文化为中心的女性世界。自由转述体的大量运用为其主要特征,本文从直接引语的完全消失、叙事人称和视点的多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艰难时世:危机中生存的世界与中国——佩里·安德森访问记
收藏 引用
现代文学 2010年 第1期 4-10页
作者: 王琛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资料与研究中心
2009年10月初,《现代文学刊》预约了一次中外学术访谈,因为涉及汉英双语的交流,我参与了翻译工作。受访者是著名的英国左翼知识分子、思想史家,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佩里·安德森(PerryAnderson)教授。我在华东师大中...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书——我的读书经验
收藏 引用
同舟共进 2021年 第4期 4-7页
作者: 陈子善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资料与研究中心
[学术道路就像滚雪球]在我个人的成长史上,有两个时间节点比较重要。第一个是1976年2月,我成为了一名大学老师,在当时的上海师大中文系开始教书。第二个是1976年10月,我参加《鲁迅全集》的注释,这项工作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我今后所走的...
来源: 评论
泡沫底下的越界之路
收藏 引用
当代作家评论 2005年 第6期 91-93页
作者: 王晓明 冷嘉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中国现代文学资料与研究中心委员会主任 上海大学文化系教授 中国当代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不详
到处是泡沫:空洞的政治口号、在显示屏上蹿升的数字、生存期一个比一个短的新理论和新术语……它们挨挨挤挤,严实地挡住人的视线,转移人的注意力,令人无法关注——甚至安心地无视——泡沫底下实际发生的事情,尽管他的生活,正遭受...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重走郁达夫之路”
收藏 引用
名作欣赏 2020年 第28期 66-68页
作者: 陈子善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资料与研究中心
汪军是安徽安庆人,他深爱自己的故乡,对安庆这座长江之畔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特殊的感情,因此,他担任了皖江文化研究会会长。"重走郁达夫之路"正是皖江文化研究会每年一次的"寻拍老安庆"系列活动之一。《归羊》是汪...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