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6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16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0 篇 工学
    • 6 篇 轻工技术与工程
    • 6 篇 生物工程
    • 5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1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4 篇 理学
    • 4 篇 生物学
  • 4 篇 医学
    • 3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1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3 篇 农学
    • 2 篇 作物学
    • 1 篇 水产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教育学

主题

  • 2 篇 发酵
  • 2 篇 定量研究
  • 2 篇 生理代谢
  • 2 篇 必特螺旋霉素
  • 2 篇 链霉菌702
  • 1 篇 l-色氨酸
  • 1 篇 磁性纳米颗粒
  • 1 篇 红谷霉素
  • 1 篇 消泡剂筛选
  • 1 篇 原生质体技术
  • 1 篇 智能控制
  • 1 篇 生长培养基
  • 1 篇 蛋白分离
  • 1 篇 搅拌
  • 1 篇 合成生物学
  • 1 篇 动力学
  • 1 篇 代谢模型
  • 1 篇 工业生物过程
  • 1 篇 过程放大
  • 1 篇 培养

机构

  • 15 篇 华东理工大学
  • 4 篇 江西农业大学
  • 3 篇 生物反应器工程国...
  • 3 篇 国家生化工程技术...
  • 2 篇 沈阳同联制药集团...
  • 2 篇 华东师范大学
  • 2 篇 纽约大学
  • 1 篇 上海理工大学
  • 1 篇 上海交通大学
  • 1 篇 浙江工业大学
  • 1 篇 湖北大学
  • 1 篇 华南理工大学
  • 1 篇 常熟理工学院
  • 1 篇 农业农村部沼气科...
  • 1 篇 浙江升华拜克生物...

作者

  • 7 篇 庄英萍
  • 7 篇 张嗣良
  • 5 篇 储炬
  • 3 篇 王冠
  • 3 篇 涂国全
  • 3 篇 tu guo-quan
  • 3 篇 郝玉有
  • 3 篇 王永红
  • 3 篇 郭美锦
  • 2 篇 wang jun-feng
  • 2 篇 高蓓
  • 2 篇 guan wang
  • 2 篇 wang yong-hong
  • 2 篇 yingping zhuang
  • 2 篇 guo mei-jin
  • 2 篇 张鲁嘉
  • 2 篇 黄明志
  • 2 篇 熊智强
  • 2 篇 田锡炜
  • 2 篇 zhou jian

语言

  • 16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物工程学院"
1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鸟苷发酵过程的定量和优化:抑制NH_4^+离子积累提高了苷产量70%
收藏 引用
生物工程学报 2003年 第2期19卷 200-205页
作者: 黄明志 蔡显鹏 陈双喜 储炬 庄英萍 张嗣良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物工程学院 上海200237
基于质量守恒定律和代谢反应中间代谢物的拟稳态假设 ,定量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subtilis)代谢流分布随时间变化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在鸟苷发酵过程 40h左右 ,存在着从己糖单磷酸途径到酵解途径的代谢流迁移 ,所迁移的碳源...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发酵过程表达期的定量研究
收藏 引用
生物工程学报 2003年 第1期19卷 81-86页
作者: 黄明志 郭美锦 储炬 杭海峰 庄英萍 张嗣良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物工程学院 上海200237
结合元素平衡和代谢平衡 ,建立了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发酵过程表达期的数学模型 ,按单纯形多变量最优化方法估算了模型的未知参数 ,并探讨了导致表达期不同阶段产物形成速率存在差异的可能原因。该模型能较好地描述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发酵过...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大数据-模型混合驱动下生物过程优化与放大的新机遇与挑战
收藏 引用
生物工程学报 2021年 第3期37卷 1004-1016页
作者: 王冠 田锡炜 夏建业 储炬 张嗣良 庄英萍 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237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上海200237 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 上海200237
当前,生物制造技术和产业是世界关注的热点。然而,生物过程优化与放大过程中普遍面临以下几个难题,包括:过程检测手段缺乏,难以满足关键指标参数的监控;细胞代谢认知匮乏,无法理性实现过程最优化调控;反应器环境差异大,导致逐级放大效...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工业生物过程智能控制原理和方法进展
收藏 引用
生物工程学报 2019年 第10期35卷 2014-2024页
作者: 田锡炜 王冠 张嗣良 庄英萍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上海200237 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237 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 上海200237
工业生物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对活体细胞代谢过程的认识是实现高效工业生物制造的基础。文中首先综述了工业发酵过程多尺度优化控制原理和实践,包括多尺度理论与装备、细胞宏观代谢在线检测传感技术以及生理代谢参数相关分析。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大肠杆菌发酵产L-色氨酸培养基及补料优化
收藏 引用
食品工业科技 2020年 第2期41卷 146-153页
作者: 朱晓雯 王泽建 黎亮 吴杰群 庄英萍 华东理工大学 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200237 浙江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浙江杭州310014
为了进一步提高优化大肠杆菌发酵产L-色氨酸的产量,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原初始发酵培养基组合成分,建立了乙酸铵-玉米浆补料模式。结果表明优化后培养基组合:0.12%硫酸铵、0.7%磷酸二氢钾、0.15%一水柠檬酸、0.28%七水硫酸镁、0.05%酵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磁处理光生物反应器的研制及其应用研究
收藏 引用
生物物理学报 1999年 第4期15卷 780-786页
作者: 李志勇 郭祀远 李琳 蔡妙颜 张嗣良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237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广州510641 华东理工大学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200237
开发出一种新型的气升式外环流磁处理光生物反应器, 将其应用于钝顶螺旋藻的高细胞密度培养,并从光合作用的角度对磁致生物效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光生物反应器主要由反应器主体(气升管道、下降管、除气) 、在线检测与控制系统...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红谷霉素生料发酵工艺的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年 第1期28卷 76-79页
作者: 熊智强 涂晓嵘 涂国全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200237 江西农业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南昌330045
红谷霉素是链霉菌702发酵所产的一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较强抗细菌活性。在摇瓶条件下,对链霉菌702生料发酵生产红谷霉素进行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探索生料发酵工艺,筛选出摇瓶生料发酵条件为7.5%的种子接种量和添加抗菌剂1.5ml。在此条...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链霉菌702产孢子固体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的筛选
收藏 引用
生物数学学报 2008年 第3期23卷 563-568页
作者: 熊智强 徐平 武琳 张嗣良 涂国全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 上海200237 江西农业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西南昌330045
通过单因素实验、均匀设计和正交实验对链霉菌702产孢子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筛选,筛选到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马铃薯200g/L,葡萄糖25g/L.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37℃、培养时间5天和培养基初始pH值8.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的培养基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长链底物亲和的脂肪酶MAS1理性设计改造
收藏 引用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 第4期49卷 529-535页
作者: 唐秀云 王嘉伟 张建国 缪雨露 赵玥 高蓓 张鲁嘉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237 上海理工大学健康科学与工程学院 上海200093 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上海分子治疗与新药创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200241 纽约大学(上海)理论与计算化学联合中心 上海200122
探讨了脂肪酶MAS1对长链底物4-硝基苯酚豆蔻肉酸酯(pNP-C14)催化的最适温度、最适pH、pH稳定性,并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得出结合自由能,然后根据结合自由能的差值初步筛选出了G145W及T141L两个单点突变体。实验表明,与野生型MAS1相比...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原生质体紫外诱变高通量选育盐霉素高产菌
收藏 引用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13年 第6期44卷 560-564页
作者: 贾永峰 梁剑光 王永红 郝玉有 储炬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200237 常熟理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江苏常熟215500 浙江升华拜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湖州313220
以白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s)S-610为出发菌株,利用溶菌酶水解菌丝体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然后进行紫外诱变,并通过高通量筛选再生突变株。结果显示,当UV照射原生质体20 s时,细胞正突变率最大为24.5%,此时致死率为86.4%。经高通量...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