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548 篇 期刊文献
  • 661 篇 会议
  • 2 篇 专利

馆藏范围

  • 3,211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3,076 篇 工学
    • 2,242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1,730 篇 机械工程
    • 243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31 篇 软件工程
    • 142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94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69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66 篇 电气工程
    • 54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50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49 篇 建筑学
    • 47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45 篇 光学工程
    • 30 篇 农业工程
    • 29 篇 水利工程
    • 24 篇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
    • 23 篇 力学(可授工学、理...
    • 13 篇 冶金工程
    • 12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10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62 篇 理学
    • 73 篇 物理学
    • 51 篇 化学
    • 33 篇 数学
    • 9 篇 系统科学
  • 107 篇 管理学
    • 92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7 篇 工商管理
  • 60 篇 艺术学
    • 59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35 篇 经济学
    • 35 篇 应用经济学
  • 28 篇 农学
    • 27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14 篇 医学
  • 9 篇 教育学
    • 9 篇 教育学
  • 1 篇 历史学

主题

  • 214 篇 数值模拟
  • 161 篇 力学性能
  • 113 篇 消失模铸造
  • 102 篇 铝合金
  • 76 篇 微观组织
  • 70 篇 显微组织
  • 61 篇 快速成形
  • 57 篇 镁合金
  • 56 篇 选择性激光烧结
  • 51 篇 增材制造
  • 47 篇 温度场
  • 45 篇 汽车覆盖件
  • 42 篇 复合材料
  • 40 篇 工艺参数
  • 40 篇 有限元
  • 40 篇 激光选区熔化
  • 35 篇 有限元模拟
  • 32 篇 工艺优化
  • 31 篇 板料成形
  • 31 篇 热等静压

机构

  • 3,175 篇 华中科技大学
  • 77 篇 武汉理工大学
  • 46 篇 武汉工程大学
  • 39 篇 武汉科技大学
  • 30 篇 材料成形与模具技...
  • 28 篇 深圳华中科技大学
  • 26 篇 广东鸿图科技股份...
  • 25 篇 中国地质大学
  • 24 篇 上海交通大学
  • 23 篇 中南大学
  • 22 篇 西北工业大学
  • 20 篇 武汉大学
  • 19 篇 武汉纺织大学
  • 19 篇 黑龙江科技学院
  • 18 篇 西安交通大学
  • 17 篇 湖北理工学院
  • 16 篇 湖北工业大学
  • 15 篇 湖北三环锻造有限...
  • 15 篇 增材制造陶瓷材料...
  • 13 篇 湖南大学

作者

  • 271 篇 史玉升
  • 245 篇 周建新
  • 217 篇 樊自田
  • 205 篇 李建军
  • 171 篇 吴树森
  • 151 篇 殷亚军
  • 139 篇 魏青松
  • 134 篇 周华民
  • 127 篇 柳玉起
  • 121 篇 黄树槐
  • 117 篇 张海鸥
  • 116 篇 王桂兰
  • 114 篇 廖敦明
  • 110 篇 夏巨谌
  • 109 篇 王新云
  • 106 篇 计效园
  • 105 篇 万里
  • 102 篇 莫健华
  • 93 篇 沈旭
  • 92 篇 章志兵

语言

  • 3,209 篇 中文
  • 2 篇 英文
检索条件"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塑性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3211 条 记 录,以下是3181-3190 订阅
排序:
氧化铈基电解质多元掺杂性能的研究
氧化铈基电解质多元掺杂性能的研究
收藏 引用
第十一届中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暨固体电化学能源装置国际研讨会
作者: 谢光远 崔崑 钱晓良 肖建中 华中科技大学塑性成形模拟及模具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
试验研究了一种新颖的电解质材料,探讨了基于CGO(CeGdO)的多元掺杂对电解质性能的影响,发现Sm、Nd、La和Y掺杂后离子导电率明显提高.设计了一种复合掺杂电解质成分CeGdSmNdLaYO,复合掺杂后在600℃,700℃,800℃的离子电导率比CGO在这些...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分形介质的传热与传质分析(综述)
分形介质的传热与传质分析(综述)
收藏 引用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学术会议
作者: 郁伯铭 华中科技大学物理系和塑性成形模拟及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
本文论述了分形介质的分形理论和数学基础,并简要综述了用分形理论和方法研究分形介质的传热与传质特性(如多孔介质的渗透率、热导率以及池核态沸腾换热)方面目前所取得的研究进展,最后扼要展望了用分形理论和方法进一步研究分形介质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注塑模具浇注系统三维参数化设计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塑料 2002年 第4期16卷 84-86页
作者: 文劲松 朱红斌 李德群 华南理工大学聚合物新型成型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广东广州510640 华中科技大学塑性成型模拟及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湖北武汉430074
注塑模的浇注系统包括主流道、分流道和浇口 ,运用基本特征的方法 ,把浇注系统作为设计特征 ,实现了浇注系统与成型零件的同时生成。
来源: 评论
基于装配的低压铸模CAD系统
收藏 引用
模具技术 2002年 第2期 7-9,16页
作者: 刘智光 王耕耘 李志刚 华中科技大学塑性成型模拟及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湖北武汉430074
在分析了低压铸模结构特点的基础上 ,以UG作为平台 ,结合面向装配思想 ,开发了专门针对低压铸模的CAD系统。文中给出了该系统的设计流程和实现方法 ,并对该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做了概括性的说明。
来源: 评论
ZnO纳米晶须及其对钢表面激光淬火的作用
ZnO纳米晶须及其对钢表面激光淬火的作用
收藏 引用
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纳米材料技术及应用高级研讨班会议
作者: 吴润 谢长生 王爱华 杨英歌 蔡伟平 武汉科技大学高温陶瓷与耐火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纳米材料中心 华中科技大学塑性成形及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ZnO纳米材料因有许多功能而表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用热物理法可制备出ZnO纳米晶须或纳米粒子,该晶须从中心向空间三维拓展出四根针,针的直径由根部向顶部变细小,正是此特殊结构使ZnO纳米晶须在很宽波段对光吸收.利用此制备出纳米黑化吸...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塑性回映算法及其在板成形模拟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 第9期29卷 87-89页
作者: 张海明 董湘怀 黄菊花 李志刚 华中科技大学塑性成形模拟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结合退化壳单元模型的平面应力条件 ,给出了弹塑性本构方程应力求解的弹性预测 -径向回映算法 ,用于板料成形的动力显式有限元模拟 .利用自行开发的板料成形模拟动力显式有限元分析程序VIFORM ,对Numisheet’96标准考题S型轨的成形过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面向并行设计的分布式产品模型的研究
收藏 引用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 第4期29卷 63-65页
作者: 何德林 王耕耘 李志刚 华中科技大学塑性成形模拟及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为实现产品模型内部的一致性 ,针对并行设计过程 ,提出了面向并行设计的分布式产品模型 .该模型基于Multi agent的结构 ,既能表达产品内各部分相互之间的层次组成关系 ,也能表达产品内各部分相互之间的约束关系 ,实现了产品模型的分布...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多晶织构金属薄板的塑性各向异性分析
收藏 引用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 2001年 第2期29卷 105-107,116页
作者: 陈贻平 董湘怀 黄菊花 李志刚 华中科技大学塑性成形模拟及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从晶体学理论出发 ,将多晶体看作是具有不同取向的单晶集合体 .认为单晶体各个滑移系的开动相互独立 ,从而简化计算模型 .同时利用从实测极图分析得到的三维晶粒取向分布函数作为权函数 ,对多晶织构圆板深拉延后径向应变进行平均化处理 ...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钢丝绳成形过程共转坐标系弹塑性有限元分析
收藏 引用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 第8期29卷 65-67页
作者: 王桂兰 张海鸥 华中科技大学塑性成形模拟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钢丝绳强度受其几何结构和成形加工应力的影响很大 .为此采用考虑钢丝绳成形大转动几何非线性的共转坐标系弹塑性有限元法 ,模拟了钢丝绳成形过程 .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成形过程捻制反扭转系数和捻制方向组合对钢丝绳加工应力应变分布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分布式产品模型的并行设计过程的研究
收藏 引用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 第4期29卷 66-68页
作者: 何德林 王耕耘 李志刚 华中科技大学塑性成形模拟及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了产品并行设计过程 ,提出了基于分布式产品模型的并行设计分布式约束满足机制 .该机制利用产品模型控制和指导设计过程 ,通过Agent之间的相互协作 ,使得设计约束不断得到满足 .通过产品模型的分布表达及基于产品模型的并行设计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