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645 篇 期刊文献
  • 66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2,711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103 篇 哲学
    • 2,102 篇 哲学
  • 317 篇 历史学
    • 264 篇 中国史
    • 79 篇 考古学
    • 12 篇 世界史
  • 229 篇 文学
    • 154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65 篇 新闻传播学
    • 15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202 篇 法学
    • 94 篇 民族学
    • 54 篇 社会学
    • 37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36 篇 政治学
    • 16 篇 法学
  • 91 篇 艺术学
    • 50 篇 美术学
    • 20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13 篇 艺术学理论
    • 7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73 篇 管理学
    • 35 篇 公共管理
    • 17 篇 工商管理
    • 13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8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55 篇 教育学
    • 44 篇 教育学
    • 7 篇 体育学
    • 4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44 篇 医学
    • 32 篇 中医学
    • 23 篇 中西医结合
  • 20 篇 工学
    • 4 篇 城乡规划学
    • 3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18 篇 经济学
    • 16 篇 应用经济学
  • 15 篇 理学
    • 9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4 篇 地理学
  • 3 篇 军事学
  • 2 篇 农学

主题

  • 366 篇 道教
  • 77 篇 佛教
  • 74 篇 宗教
  • 55 篇 基督教
  • 35 篇 中国
  • 33 篇 藏传佛教
  • 31 篇 道家
  • 29 篇 老子
  • 28 篇 民间信仰
  • 26 篇 白玉蟾
  • 26 篇 宗教信仰
  • 26 篇
  • 25 篇 道教研究
  • 23 篇 道教文化
  • 23 篇 宗教文化
  • 23 篇 禅宗
  • 21 篇 葛洪
  • 20 篇 内丹
  • 20 篇 四川大学
  • 20 篇 《道德经》

机构

  • 2,381 篇 四川大学
  • 73 篇 敦煌研究院民族宗...
  • 58 篇 华侨大学
  • 40 篇 西北民族大学
  • 34 篇 武汉大学
  • 29 篇 国家"985工程"四川...
  • 23 篇 兰州大学
  • 21 篇 云南大学
  • 20 篇 NOT FOUND
  • 20 篇 北京大学
  • 19 篇 四川师范大学
  • 18 篇 福建师范大学
  • 17 篇 西南民族大学
  • 14 篇 南京大学
  • 14 篇 深圳大学
  • 13 篇 西华大学
  • 12 篇 云南师范大学
  • 11 篇 西华师范大学
  • 11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10 篇 浙江理工大学

作者

  • 113 篇 张泽洪
  • 89 篇 詹石窗
  • 77 篇 杨富学
  • 69 篇 盖建民
  • 57 篇 王大伟
  • 55 篇 段玉明
  • 38 篇 李裴
  • 37 篇 陈建明
  • 35 篇 苟波
  • 34 篇 李刚
  • 30 篇 zhang zehong
  • 30 篇 查常平
  • 28 篇 吴华
  • 27 篇 闵丽
  • 27 篇 胡锐
  • 27 篇 程雅君
  • 26 篇 于国庆
  • 25 篇 孙伟杰
  • 24 篇 朱越利
  • 23 篇 田海华

语言

  • 2,710 篇 中文
  • 1 篇 英文
检索条件"机构=华侨大学宗教文化研究所"
271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黔东北傩堂戏仪式中的空间、身体与审美
收藏 引用
宗教研究 2025年 第2期 135-141页
作者: 于晓语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
黔东北地区的傩堂戏仪式具有古老的传统,并且科仪程式繁复,至今仍属活态。其既包括求神纳吉的祭祀仪式又包括娱神娱人的世俗小戏,因而具有复杂的身体叙事行为和空间样态,能够产生特殊的审美效果,是探究仪式活动中身体、空间与审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清代民国西南地区民间醮会考察
收藏 引用
宗教研究 2025年 第2期 142-148页
作者: 张泽洪 刘佳依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
清代民国西南地区的醮仪,是祈求地方平安的民俗活动,是道教传播影响西南民间社会的结果。本文根据地方志的有关记载,以西南地区的时空地域为中心,考察清代民国西南地区的醮会习俗,认为西南民间社会举行祈禳济度的各种醮仪,是道教...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道教洞天福地的生命哲学理趣与符号象征
收藏 引用
世界宗教文化 2025年 第2期 93-101页
作者: 詹石窗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
本文探讨了道教洞天福地的文化精神及其符号象征,揭示了这些符号如何体现了道教的生命哲学和对长生不老的追求。文章指出,符号如炼丹炉和仙鹤等不仅是装饰,也象征着道教的修炼理念和理想境界。洞天福地的符号象征在道教文化传承和信...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金石学视阈下的汉代道教解注瓶书法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 2025年 第2期 104-112页
作者: 孙强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
道教解注瓶书法散见于清末以来的金石学著作之中。解注瓶书法是汉代道教活动重要的遗存,其书写群体多为当时的道士,书写群体的特殊性,使其更具有典范性,为研究早期道教书法实践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加之其特殊的文化内涵与表现形式...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宋代童行的出家制度与社会生活
收藏 引用
宗教研究 2025年 第1期 112-121页
作者: 赵茜茜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
童行制度是佛教进入中土以来,统治政权针对僧人出家设立的一项宗教管理制度。宋代是童行制度逐步走向完善的时代,经过唐、五代的发展,终于在宋代形成了针对童行出家的一套完整且严格的程序,并在南宋将宗教管理权集中于祠部,以实现对教...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2024年“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中国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收藏 引用
宗教研究 2025年 第1期 234-236页
作者: 郭欣怡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
2024年10月26日至27日,由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研究中心主办的2024年“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中国化”学术研讨会在成都成功举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四川...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追溯道教劝善源流 汲取生态伦理精华——《道教伦理:传统形态与当代新诠》评介
收藏 引用
世界宗教研究 2025年 第04期 126-128页
作者: 李易坪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
道教文化源远流长、丰厚璀璨、博大精深,对数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民众观念以及社会生活各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中国传统社会历来注重人伦秩序和道德教化,道教伦理思想理应是不可缺少的内容,而中国传统思想史对此却很少谈及。道教...
来源: 评论
《道教学译丛》 以学术译丛出版方式促进中外道教学术文化交流
收藏 引用
中国宗教 2025年 第2期 84-85页
作者: 朱越利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
《道教学译丛》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套将外文道教学著作译成中文出版的学术丛书,其宗旨是为学术研究服务,促进中外文化交流。道教学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经走向了世界,形成了海外道教学。日本、韩国、新加坡、俄罗斯、法国、英国、德国、荷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红水河流域壮族师公教超度仪式的人类学考察
收藏 引用
宗教研究 2025年 第1期 148-156页
作者: 文冬妮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 南宁师范大学
超度是红水河流域壮族民间盛行的师公教仪式,壮族师公主持的超度生动体现了壮族人祖先崇拜的情感,仪式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笔者赴红水河流域的河池都安县高岭镇田野考察韦家的超度仪式,参与观察壮族师公教超度仪式的坛场设置、神灵...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道器相济:绿松石在藏族宗教文化中的符号学考察
收藏 引用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 第1期40卷 100-109页
作者: 何佳玲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 四川成都610000
绿松石在藏族宗教文化中意涵丰富,是研究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活态符号。文章运用符号学理论,结合文献和田野方法关注绿松石的媒介物质性在文明发展中的意义建构,依次从“物本身”“物与人”“物与物”三维探讨绿松石在藏族宗教...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