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对不同来源的大肠杆菌进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测定和基因指纹图谱绘制,分析和探讨生物被膜表型和基因型之间的关系,为研究生物被膜形成的分子遗传机制及分子流行病学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改良结晶紫方法对临床分离大肠杆菌进行半定量研究,对不同来源的菌株进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进行分析:同时,采用ERIC-PCR技术(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PCR)对其进行分型,利用Quantity one 4.62生物图像处理软件对ERIC-PCR条带进行处理,建立肠杆菌基因指纹图谱,并利用NTSYSpc2.1软件,对ERIC-PCR指纹图谱进行分析,得到Jaccard's遗传相似性系数矩阵,采用非加权配对法(the Unweighted pair Group Method of the Arithmetic Aaverage,UPGMA)做遗传分析得到聚类分析树状图【结果】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大肠杆菌均分为强成膜能力、中等成膜能力、弱成膜能力和无成膜能力四个表型,且大多数菌株具有中等或弱成膜能力:ERIC-PCR将不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菌株分为A,B,C和D四个型.其中强成膜能力菌株在各个型中均有分布,而中等成膜能力菌株主要分布在A型和C型,弱成膜能力菌株主要分布在B型和D型,无成膜能力菌株则主要分布在D型。【结论】改良结晶紫方法能够对临床分离的大肠杆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进行高通量分析,快速、方便:ERIC-PCR能够实现基因分型,并且具有图谱稳定、图谱多态性好、重复性高、快速、简便等优点。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