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43 篇 期刊文献
  • 28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371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302 篇 农学
    • 200 篇 林学
    • 34 篇 植物保护
    • 23 篇 园艺学
    • 22 篇 畜牧学
    • 21 篇 作物学
    • 21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1 篇 兽医学
    • 1 篇 草学
  • 130 篇 理学
    • 102 篇 生物学
    • 25 篇 生态学
    • 5 篇 化学
  • 113 篇 工学
    • 89 篇 林业工程
    • 16 篇 风景园林学(可授工...
    • 7 篇 农业工程
    • 5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5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5 篇 生物工程
    • 2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轻工技术与工程
  • 12 篇 医学
    • 9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5 篇 中西医结合
    • 2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1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2 篇 教育学
    • 2 篇 教育学

主题

  • 30 篇 种源
  • 25 篇 油茶
  • 22 篇 火炬松
  • 18 篇 苦楝
  • 14 篇 高州油茶
  • 13 篇 组织培养
  • 13 篇 挥发油
  • 12 篇 地理变异
  • 12 篇 抗细菌活性
  • 11 篇 黄梁木
  • 10 篇 遗传多样性
  • 9 篇 光合特性
  • 9 篇 生长性状
  • 9 篇 遗传变异
  • 8 篇 种子
  • 7 篇 抗菌活性
  • 7 篇 任豆
  • 7 篇 桉树
  • 7 篇 化学成分
  • 7 篇 研究进展

机构

  • 337 篇 华南农业大学
  • 78 篇 广东省森林植物种...
  • 14 篇 北京林业大学
  • 14 篇 台山市红岭种子园
  • 13 篇 亚热带农业生物资...
  • 9 篇 广东省森林植物种...
  • 8 篇 广东省森林植物种...
  • 8 篇 广东省林业科学研...
  • 7 篇 英德市林业科学研...
  • 6 篇 嘉应学院
  • 5 篇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5 篇 广东生态工程职业...
  • 5 篇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
  • 4 篇 广东省木本饲料工...
  • 4 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4 篇 佛山市林业科学研...
  • 4 篇 佛山市云勇生态林...
  • 3 篇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
  • 3 篇 湖南农业大学
  • 3 篇 广东省森林资源保...

作者

  • 91 篇 陈晓阳
  • 57 篇 奚如春
  • 45 篇 邓小梅
  • 40 篇 黄少伟
  • 37 篇 chen xiaoyang
  • 35 篇 xi ruchun
  • 32 篇 单体江
  • 32 篇 chen xiao-yang
  • 30 篇 deng xiaomei
  • 29 篇 huang shaowei
  • 27 篇 刘天颐
  • 26 篇 周玮
  • 24 篇 毛积鹏
  • 23 篇 刘明骞
  • 23 篇 mao jipeng
  • 23 篇 zhou wei
  • 22 篇 黄永芳
  • 22 篇 陈丽君
  • 20 篇 李俊成
  • 20 篇 廖柏勇

语言

  • 371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森林植物种质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371 条 记 录,以下是31-40 订阅
排序:
苦楝种源果核和种子性状地理变异的趋势面分析
收藏 引用
林业科学研究 2016年 第5期29卷 784-792页
作者: 廖柏勇 陈丽君 王芳 何霞 刘明骞 陈涵斌 任颖 陈晓阳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 广东广州510642 广东省森林植物种质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广东广州510642
苦楝(MeliaazedarachL.)为楝科(Meliaceae)楝属(MeliaL.)植物,俗称楝树、紫花树等,是速生、优质的多用途用材树种。我国苦楝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从北方的河北保定、山西运城和甘肃陇南到南方的海南崖县,从东部的台湾、福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3种木兰科珍稀濒危树种的光合及固碳特性
收藏 引用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8年 第3期39卷 90-95页
作者: 戚嘉敏 许逸林 张鹏 奚如春 陆晨 高乐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 广东广州510642 广东省森林植物种质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广东广州510642
【目的】阐明木兰科Magnoliaceae珍稀濒危树种光合及固碳特性,为其保护利用提供理论技术依据。【方法】以亮叶木莲Manglietia lucida、香木莲***和开甫木莲***为研究对象,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对其光合参数特征进行测定分析,并对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金花3号’金银花组培快繁技术
收藏 引用
林业科技开发 2014年 第3期28卷 105-107页
作者: 赵先海 张晓明 邓小梅 袁金英 陈怡佳 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森林植物种质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广州510642
对药用植物金银花品种‘金花3号’的组培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适合诱导的培养基为MS+6-BA 1.5mg/L+NAA 0.1 mg/L;较好的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2 mg/L,芽健壮整齐,增殖系数可达4.5左右;较好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2 m...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米老排优树组培技术体系优化研究
收藏 引用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 第2期48卷 69-78页
作者: 孙旭高 陶家璐 谢微 石洁 张宝津 邓小梅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 广东省森林植物种质创新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2
【目的】建立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优良单株组培再生体系,为今后其无性化推广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米老排优树基部半木质化萌芽为外植体,采用丛芽发生途径,通过初代腋芽诱导、继代增殖培养、生根培养等过程,研究筛选最适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嘉氏羊蹄甲组培技术
收藏 引用
林业科技开发 2015年 第4期29卷 64-67页
作者: 白红娟 陈怡佳 崔媛媛 邓小梅 华南农业大学 广东省森林植物种质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2
为了促进对园林植物嘉氏羊蹄甲的繁殖推广,对其组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诱导培养基为MS+6-BA 0.5 mg/L+IBA 0.01 mg/L+GA31.0 mg/L,诱导率达78.2%,腋芽粗壮嫩绿。较好的增殖培养基为MS+6-BA 0.2 mg/L+IBA 0.01 mg/L,增殖系...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月光银桦组织培养技术
收藏 引用
林业科技开发 2015年 第6期29卷 73-76页
作者: 焦金凤 张晓明 邓小梅 奚如春 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森林植物种质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广州510642
对月光银桦组织培养技术进行了研究,筛选出了适合的诱导培养基为1/2 MS+6-BA 1.0 mg/L+NAA0.1 mg/L+GA31.0 mg/L,诱导率达71%;较适合的增殖培养基为1/2 MS+6-BA 0.1 mg/L+NAA 0.01 mg/L,增殖系数达3.25;较适合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0...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刨花润楠不同种源种子性状的变异分析
收藏 引用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7年 第2期37卷 47-52页
作者: 赵梦秋 陈怡佳 周鹏 朱芹 陈晓阳 邓小梅 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森林植物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广东广州510642
对23个种源刨花润楠群体间的表型变异及其与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种子的长、宽、厚、长宽比、宽厚比及百粒质量6个性状在种源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种子长、宽、厚两两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百粒质量与种子长、宽、...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转MdSPDS1-AtCBF1双价基因烟草抗逆境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5年 第3期20卷 46-50页
作者: 赵先海 湛欣 邓小梅 袁金英 赵帅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广东省森林植物种质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广州510642
为研究由诱导型启动子Atrd29A介导表达的2个抗胁迫基因MdSPDS1和AtCBF1对转化烟草的影响,对转化双价基因烟草进行了抗逆境试验,主要包括:耐盐性试验、耐渗透性试验和耐寒性试验。结果表明:转基因烟草在添加了20μmol/L Al2(SO4)3、20μm...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60)Co-γ辐照对广宁红花油茶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4年 第5期35卷 93-97页
作者: 易立飒 李文锋 崔之益 奚如春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广东省森林植物种质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广东广州510642
【目的】给广宁红花油茶Camellia semiserrata辐射诱变育种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以便进一步改良广宁红花油茶种质资源.【方法】用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广宁红花油茶干种子,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受到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和结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华润楠食叶新害虫:异斑酷大蚕蛾羽化节律与生殖行为观察
收藏 引用
林业科学研究 2020年 第6期33卷 23-31页
作者: 张锦坤 胡可炎 张国祥 范凌华 冯莹 王偲 温秀军 马涛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 广东省森林植物种质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2 广东省森林资源保育中心 广东广州510173
[目的]掌握异斑酷大蚕蛾的羽化、求偶、交尾、产卵规律,为其性信息素研究提供依据,进而为该虫的无公害绿色监测、预报及防治提供技术参考。[方法]林间采集异斑酷大蚕蛾幼虫带回实验室进行饲养,进而对成虫的羽化和生殖行为进行观察、统...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