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71 篇 期刊文献
  • 17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288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37 篇 农学
    • 154 篇 林学
    • 32 篇 植物保护
    • 21 篇 畜牧学
    • 17 篇 园艺学
    • 16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12 篇 作物学
  • 90 篇 理学
    • 68 篇 生物学
    • 22 篇 生态学
    • 2 篇 化学
  • 84 篇 工学
    • 68 篇 林业工程
    • 13 篇 风景园林学(可授工...
    • 7 篇 农业工程
    • 2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生物工程
    • 1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9 篇 医学
    • 7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5 篇 中西医结合
    • 1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1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2 篇 教育学
    • 2 篇 教育学

主题

  • 22 篇 种源
  • 18 篇 油茶
  • 16 篇 火炬松
  • 13 篇 高州油茶
  • 12 篇 抗细菌活性
  • 11 篇 挥发油
  • 11 篇 黄梁木
  • 11 篇 苦楝
  • 10 篇 组织培养
  • 9 篇 光合特性
  • 9 篇 遗传多样性
  • 8 篇 地理变异
  • 7 篇 桉树
  • 7 篇 化学成分
  • 7 篇 丛枝菌根真菌
  • 6 篇 构树
  • 6 篇 抗菌活性
  • 6 篇 青贮
  • 6 篇 基本培养基
  • 6 篇 遗传变异

机构

  • 268 篇 华南农业大学
  • 60 篇 广东省森林植物种...
  • 12 篇 台山市红岭种子园
  • 11 篇 北京林业大学
  • 9 篇 亚热带农业生物资...
  • 7 篇 广东省森林植物种...
  • 6 篇 广东省林业科学研...
  • 6 篇 嘉应学院
  • 5 篇 广东生态工程职业...
  • 4 篇 广东省木本饲料工...
  • 4 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4 篇 佛山市林业科学研...
  • 4 篇 佛山市云勇生态林...
  • 4 篇 英德市林业科学研...
  • 3 篇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
  • 3 篇 广东省森林资源保...
  • 3 篇 广东省连山林场
  • 3 篇 广东省林木种苗管...
  • 2 篇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
  • 2 篇 广东省森林植物种...

作者

  • 66 篇 陈晓阳
  • 41 篇 奚如春
  • 31 篇 单体江
  • 30 篇 黄少伟
  • 29 篇 邓小梅
  • 29 篇 xi ruchun
  • 27 篇 chen xiaoyang
  • 25 篇 周玮
  • 25 篇 chen xiao-yang
  • 24 篇 huang shaowei
  • 22 篇 zhou wei
  • 21 篇 deng xiaomei
  • 21 篇 mao jipeng
  • 21 篇 毛积鹏
  • 19 篇 温秀军
  • 19 篇 刘天颐
  • 17 篇 王军
  • 17 篇 何茜
  • 16 篇 黄永芳
  • 16 篇 zhang qing

语言

  • 288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广东省森林植物种质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288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排序:
诗琳通木兰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
收藏 引用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5年 第1期41卷 111-118页
作者: 谢微 尹若勇 温梦玲 张宝津 邓小梅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广东省森林植物种质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广东广州510642
为探究诗琳通木兰Magnolia sirindhorniae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文章采用盆栽控水法,对诗琳通木兰幼苗在干旱胁迫过程中发生的形态和生理特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轻度干旱胁迫(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55%~60%)下诗琳通木兰形态无...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桉树生长和防御相关酶对摩西管柄囊霉和青枯菌的响应
收藏 引用
林业科学 2023年 第11期59卷 68-75页
作者: 黄迪 陈园 钟泺龙 梁家俊 王正木 陈祖静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广东省森林植物种质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广州510642
【目的】研究桉树响应从枝菌根真菌和青枯菌的生长和生理特征,为应用菌根化育苗技术防控桉树青枯病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巨桉幼苗为对象,研究摩西管柄囊霉菌根化和青枯菌侵染进程对寄主生长和防御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1)摩西...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窿缘桉内生真菌Chaetomium ***-10的鉴定及活性成分分析
收藏 引用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20年 第2期41卷 104-110页
作者: 欧阳锦逵 吴春银 王裕阳 张成彬 毛子翎 单体江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广东省森林植物种质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目的】确定内生真菌Eef-10的分类地位,分离和鉴定该真菌中的次生代谢产物并评价其抗细菌和抗肿瘤细胞活性,以期得到具有抗细菌和抗肿瘤活性的天然活性化合物。【方法】内生真菌的鉴定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次生代谢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植物生理学报 2019年 第11期55卷 1555-1562页
作者: 阙青敏 欧阳昆唏 李培 陈晓阳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 广东省森林植物种质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2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解析人类、动物或植物表型多样性遗传基础的有效分析手段。GWAS具有高通量、高精度和高速度等显著优点,其在林木遗传育种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本文从种质材料...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广东省149个油茶品种(系)对炭疽病的抗性及其病原菌鉴定
收藏 引用
植物保护学报 2021年 第3期48卷 652-661页
作者: 黄迪 饶筱 吕嘉妍 黎勇 陈园 黄永芳 陈祖静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 广东省森林植物种质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2
为明确广东省油茶品种(系)对炭疽病的抗性及引起油茶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对广东省肇庆市、广州市和韶关市的149个油茶品种(系)进行田间抗性调查,从发病组织中分离纯化致病菌,观察菌株形态学特征,并结合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lyceraldehyd...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微胶囊的制备、缓释及野外迷向效果
收藏 引用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22年 第2期43卷 77-86页
作者: 马涛 杨兴翠 林娜 温秀军 王偲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广东省森林植物种质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广东广州510642
【目的】探索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性信息素微胶囊最佳制备方法,并在内条件下对微胶囊的缓释作用进行评估。【方法】采用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反−8−十二碳烯基乙酸酯)作为芯材,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乳化变性淀粉−809、麦芽糊...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微量元素在林木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 第5期46卷 229-239页
作者: 张恒 陈锐帆 林嘉蓓 邓小梅 奚如春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广东省森林植物种质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广东广州510642
微量元素对林木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它们参与林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营养吸收及激素信号传导等多种生理生化过程。目前与林木生长有关的微量元素共有8种。微量元素与树体营养元素浓度、林木生长量及产量密切相关,是林木施肥与营养诊断...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低温胁迫下赤桉miRNAs的挖掘与分析
收藏 引用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21年 第3期42卷 64-74页
作者: 张紫阳 刘艳 魏瑞研 林元震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广东省森林植物种质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广东广州510642
【目的】预测、挖掘和分析涉及赤桉Eucalyptus camaldulensis低温胁迫应答的miRNA,为研究其调控赤桉低温胁迫应答的分子网络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对低温处理组和对照(CK)组的赤桉组培苗茎尖进行小RNA测序。以miRBase21.0、R...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可见光谱通道的松树年轮参数获取方法研究
收藏 引用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9年 第5期39卷 1530-1534页
作者: 蔡颖珠 刘天颐 黄少伟 赵静 华南农业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广东广州510642 广东省森林植物种质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广东广州510642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 广东广州510642
年轮参数是树木生长的重要指标。目前年轮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人工测量法、扫描仪法和X射线法等。这些方法费时费力、检测成本高、操作难度大。为此,提出采用可见光谱进行年轮参数检测的新方法。首先针对活立木年轮检测需求,设计了木芯专...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红椿SSR-PCR体系建立和多态性引物筛选
收藏 引用
林业科学研究 2016年 第4期29卷 565-570页
作者: 湛欣 鲁好君 赵帅 陈晓阳 邓小梅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广东省森林植物种质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广东广州510642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红椿SSR-PCR最佳反应体系,并筛选适于红椿SSR分析的高多态性引物。[方法]通过L16(45)正交试验设计,确立红椿SSR-PCR最佳反应体系;利用优化后的体系对来自楝科植物的135对SSR引物,在6个不同的红椿居群中进行扩增,筛...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