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407 篇 期刊文献
  • 326 篇 会议
  • 1 篇 专利

馆藏范围

  • 3,734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784 篇 理学
    • 2,596 篇 大气科学
    • 95 篇 生态学
    • 56 篇 海洋科学
    • 36 篇 系统科学
    • 19 篇 数学
  • 580 篇 工学
    • 136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98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93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85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70 篇 电气工程
    • 70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59 篇 水利工程
    • 57 篇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
    • 53 篇 农业工程
    • 45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45 篇 软件工程
    • 41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27 篇 土木工程
    • 27 篇 安全科学与工程
    • 23 篇 机械工程
    • 17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539 篇 农学
    • 207 篇 作物学
    • 199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121 篇 植物保护
    • 91 篇 园艺学
    • 22 篇 林学
  • 69 篇 管理学
    • 37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8 篇 公共管理
  • 38 篇 经济学
    • 29 篇 应用经济学
  • 18 篇 教育学
    • 17 篇 教育学
  • 9 篇 医学
  • 8 篇 法学
  • 5 篇 军事学
  • 1 篇 历史学
  • 1 篇 艺术学

主题

  • 161 篇 青藏高原
  • 128 篇 数值模拟
  • 85 篇 降水
  • 80 篇 气候变化
  • 73 篇 气溶胶
  • 63 篇 wrf模式
  • 56 篇 年代际变化
  • 54 篇 水稻
  • 52 篇 pm2.5
  • 48 篇 时空分布
  • 46 篇 年际变化
  • 44 篇 暴雨
  • 43 篇 资料同化
  • 42 篇 夏季降水
  • 41 篇 冬小麦
  • 39 篇 大气环流
  • 37 篇 土壤湿度
  • 36 篇 产量
  • 35 篇 电荷结构
  • 35 篇 热带气旋

机构

  • 3,581 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186 篇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156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149 篇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
  • 122 篇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
  • 81 篇 国家气候中心
  • 71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 71 篇 江苏省农业气象重...
  • 64 篇 气象灾害预报预警...
  • 61 篇 国家气象中心
  • 47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 44 篇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
  • 40 篇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
  • 34 篇 国防科技大学
  • 34 篇 江苏省气候中心
  • 34 篇 浙江大学
  • 33 篇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
  • 32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 32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 32 篇 中国气象局气溶胶...

作者

  • 117 篇 行鸿彦
  • 111 篇 杨再强
  • 90 篇 沈新勇
  • 83 篇 闵锦忠
  • 82 篇 赵天良
  • 79 篇 朱彬
  • 69 篇 霍治国
  • 67 篇 李栋梁
  • 61 篇 范广洲
  • 61 篇 魏鸣
  • 61 篇 包云轩
  • 57 篇 景元书
  • 57 篇 申双和
  • 56 篇 王振会
  • 56 篇 智协飞
  • 55 篇 陈海山
  • 53 篇 张其林
  • 53 篇 管兆勇
  • 52 篇 周顺武
  • 51 篇 谭涌波

语言

  • 3,734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3734 条 记 录,以下是131-140 订阅
排序:
欧亚北部土壤湿度异常对东北亚夏季极端高温日数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25年
作者: 周筱颖 曾刚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候系统预测与变化应对全国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本研究基于1979–2021年CPC逐日最高温度数据集,识别了东北亚地区的夏季(6–8月)极端高温事件,系统分析了极端高温日数的变化特征。同时,结合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GLDAS土壤湿度数据,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欧亚...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CMIP6模式对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的模拟偏差:主要模式间差异模态及其来源分析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学报 2025年
作者: 夏禺尧 施健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候系统预测与变化应对全国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当El Ni?o发生时,西北太平洋会出现一个异常反气旋(Western North Pacific anomalous anticyclone,WNPAC),对东亚气候产生重要影响。本文评估了第六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6,CMIP6)...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我国气温和降水局地同期相关的时空变化特征
收藏 引用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24年 第3期39卷 905-915页
作者: 谭希贤 段明铿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南京210044
使用中国1958—2017年2419个站点的气温和降水数据,探讨了不同季节两者之间的局地相关关系及其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研究发现,我国气温和降水局地同期相关有着明显的季节差异及年代际变化特征.我国前30年(1958—1987年)、后30年(1988—2...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多源气象资料的森林火灾监测与机理分析
收藏 引用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5年 第3期19卷 44-50页
作者: 魏鸣 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9年3月31日18时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雅砻江镇立尔村的森林火灾因突发山火导致林火爆燃,通过分析天气背景、卫星云图、地面观测、风矢—位温(V-3θ)图、卫星遥感甲烷含量的垂直分布以及ERA5资料的垂直气流等特征,探索产生森林大火...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星载主动遥感测云现状与展望
收藏 引用
遥感学报 2023年 第9期27卷 2041-2059页
作者: 寇蕾蕾 郜海阳 林正健 廖淑君 丁丕满 朱维 商建 胡秀清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实验室 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 南京210044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上海201109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北京100081
云是表征天气和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在大气的能量分配、辐射传输等中起着重要作用。卫星遥感探测以其覆盖范围广、信息量大、重复频率高等诸多优势,成为研究云的主要手段。目前星载测云主动遥感技术主要包括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技术。...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2001~2021年中国NDVI时空格局变化及对气候的响应
收藏 引用
中国环境科学 2023年 第10期43卷 5619-5628页
作者: 孙瑞 张方敏 翁升恒 刘倩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44 福建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福建福州350007
基于MODIS MOD13A3数据集和气候资料数据,通过线性回归、Theil-Sen趋势与Mann-Kendall显著性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了2001~2021年中国九大流域NDVI时空变化特征,采用地理探测器探究了中国九大流域NDVI对降水、气温、太阳总辐射和饱和水气...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东部冷锋推进中的PM_(2.5)三维结构变化特征
收藏 引用
环境科学 2022年 第1期43卷 85-92页
作者: 牟南南 朱彬 卢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综合气象观测专项试验外场南京210044
利用观测资料和中尺度天气-化学模式(WRF-Chem)对一次冷锋南下天气过程导致的我国东部大范围空气污染开展研究,强调了冷锋过境前后的边界层结构及其对PM_(2.5)三维结构和变化的影响.观测发现,地面重污染区域位于冷锋前部均压场或等压线...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青藏高原中东部暖季极端降水的区域特征及其典型环流
收藏 引用
高原气象 2024年 第6期43卷 1364-1379页
作者: 李双行 王慧 李栋梁 陈练 蒋元春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210044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上海201109
基于1982-2020年青藏高原中东部105个气象站点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暖季极端降水的时空异常特征、主要落区和典型环流。结果表明:(1)1982-2020年,青藏高原中东部暖季降水总量整体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气候倾...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2022年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强盛且稳定维持与长江中下游持续性极端高温事件
收藏 引用
气象学报 2025年 第1期83卷 33-45页
作者: 陈蔚 管兆勇 杨华栋 王磊 江苏省气象台 南京210008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210044 南京气象科技创新研究院 南京210008
2022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了1960年以来最强的高温事件,其形成和维持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WPSH)异常强盛有关。利用站点观测资料和再分析资料,通过对不同变量的诊断分析,研究了高温时段WPSH异常强盛且稳定维持的机制,得到如下结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SR型与EAP型遥相关“结合模态”对2020年江淮入梅初期强降水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 2023年 第4期47卷 1171-1182页
作者: 郭紫薇 王黎娟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联合实验室 南京210044
利用ERA5逐日再分析资料和中国气象局提供的逐日站点降水资料,分析了丝绸之路型(Silk-Road,SR)与东亚—太平洋型(East Asia–Pacific,EAP)遥相关的“结合模态”对2020年江淮梅雨入梅的影响,结果表明“结合模态”可以触发江淮流域的持续...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