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07 篇 期刊文献
  • 15 篇 会议
  • 2 件 标准
  • 1 篇 成果

馆藏范围

  • 225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22 篇 理学
    • 75 篇 大气科学
    • 49 篇 生态学
    • 2 篇 地理学
    • 2 篇 地质学
    • 1 篇 化学
    • 1 篇 地球物理学
    • 1 篇 生物学
  • 84 篇 农学
    • 62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15 篇 作物学
    • 5 篇 植物保护
    • 3 篇 园艺学
    • 2 篇 林学
  • 66 篇 工学
    • 22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21 篇 农业工程
    • 18 篇 水利工程
    • 3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3 篇 城乡规划学
    • 1 篇 电气工程
    • 1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1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1 篇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1 篇 软件工程
  • 8 篇 管理学
    • 7 篇 公共管理
    • 1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2 篇 经济学
    • 2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理论经济学
  • 2 篇 医学
    • 2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教育学

主题

  • 10 篇 气候变化
  • 7 篇 太湖
  • 6 篇 来源解析
  • 6 篇 时空变化
  • 6 篇 稻田
  • 6 篇 时空分布
  • 5 篇 冬小麦
  • 5 篇 青藏高原
  • 5 篇 臭氧
  • 5 篇 土壤湿度
  • 4 篇 重金属
  • 4 篇 高通量测序
  • 4 篇 旱地红壤
  • 4 篇 干旱
  • 4 篇 河南省
  • 4 篇 大气颗粒物
  • 4 篇 数值模拟
  • 4 篇 微波遥感
  • 4 篇 氮沉降
  • 4 篇 陆地生态系统

机构

  • 218 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14 篇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
  • 13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9 篇 河北省气象与生态...
  • 8 篇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
  • 7 篇 内蒙古自治区生态...
  • 7 篇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
  • 6 篇 南京林业大学
  • 6 篇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
  • 6 篇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
  • 6 篇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
  • 6 篇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6 篇 河北省气象科学研...
  • 5 篇 暨南大学
  • 5 篇 南京大学
  • 5 篇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
  • 5 篇 江苏省大气环境监...
  • 5 篇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
  • 4 篇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
  • 4 篇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

作者

  • 16 篇 冯兆忠
  • 14 篇 张方敏
  • 12 篇 feng zhao-zhong
  • 12 篇 章炎麟
  • 11 篇 王艳玲
  • 11 篇 zhang fangmin
  • 11 篇 罗小三
  • 10 篇 胡正华
  • 10 篇 曹芳
  • 9 篇 cao fang
  • 9 篇 张弥
  • 8 篇 宋玉芝
  • 8 篇 肖薇
  • 8 篇 陈燕
  • 7 篇 zhang mi
  • 7 篇 wang yan-ling
  • 7 篇 xiao wei
  • 7 篇 申双和
  • 7 篇 徐江兵
  • 6 篇 黄进

语言

  • 225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生态气象环境研究中心"
22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VPM模型最大光能利用效率参数优化对不同森林生态系统GPP模拟的影响
收藏 引用
林业科学 2025年 第3期61卷 86-99页
作者: 杨甫禹 张弥 肖薇 石婕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环境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生态与应用气象学院 南京210044
【目的】分析植被光合作用模型(VPM)中关键参数最大光能利用率(ε_(0))在不同气候区森林生态系统是否存在差异及其主要原因,并选择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最大光能利用率参数化方案,以期深化对森林生态系统植被生产力估算过程中不确定性的认...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冬小麦叶片SPAD遥感探测的光谱尺度效应
收藏 引用
农业工程学报 2025年 第2期41卷 196-205页
作者: 池浩然 李映雪 吴芳 邹晓晨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与测绘工程学院 南京210044 自然资源部遥感导航一体化应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南京210044 江苏省协同精密导航定位与智能应用工程研究中心 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生态与应用气象学院 南京210044 兴化市气象局 兴化225700
叶片SPAD(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值表征了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是监测农作物长势和营养状况的重要参数。光学遥感是大面积无损探测叶片SPAD值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不同光谱尺度数据探测光谱变化存在差异,影响了光学探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肥料深施、红萍和土壤pH对稻田氨挥发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土壤学报 2025年 第1期62卷 223-232页
作者: 朱彤 李红 周艳萍 郑继成 尹斌 姚元林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生态与应用气象学院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 南京210044 桐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杭州311599 海南大学南繁学院 海口570228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南京210018
红萍具有高效的生物固氮能力,然而其生长对水体铵态氮敏感,且易受水体pH影响。肥料集中深施可有效降低田面水铵态氮浓度,但肥料集中深施模式下稻田养萍对不同酸碱度稻田土壤是否具有稳定的抑制氨挥发和增产效果,目前未知。为明确肥料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天山PM_(2.5)中重金属和多环芳烃污染特征、来源及健康风险评价
收藏 引用
干旱区地理 2025年 第3期48卷 391-404页
作者: 柴明辰 徐国杰 甄钟秀 银燕 郑博华 陈魁 李斌 李圆圆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 江苏南京210044 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新疆乌鲁木齐830002 新疆人工影响天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新疆乌鲁木齐83000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急管理学院 江苏南京210044
为了了解中天山PM_(2.5)的污染特征,于2019年7—9月在中天山乌拉斯台地区采集了PM_(2.5)样品,分别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和气质联用仪(GC-MS)分析了PM_(2.5)中重金属和多环芳烃(PAHs)含量,并对PM_(2.5)中重金属和PAHs来源...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太湖常见沉水植物附着生物膜反硝化速率及影响因素
收藏 引用
生态学杂志 2025年 第2期46卷 184-193页
作者: 郭婧 宋玉芝 任天一 中国气象局生态系统碳源汇开放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 江苏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固碳减排与全球变化研究中心 江苏南京210044
研究太湖不同湖区沉水植物附着生物膜反硝化速率时空分布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太湖湖泊管理和生态修复提供基础数据。2022年7月及10月采集太湖常见沉水植物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苦草(Vallisneria natans)、马来眼子...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净零排放对中国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基于GEOS-Chem模型的理想模拟
收藏 引用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25年 第3期55卷 892-907页
作者: 谭景烨 王军 毛慧琴 王恒茂 刘志强 王美蓉 阎然 王训梅 江飞 南京大学地球关键物质循环前沿科学中心 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南京210023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江苏省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陆地卫星遥感应用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23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北京100094 重庆市气象科学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气候资源经济转化重点开放实验室重庆401147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候系统预测与变化应对全国重点实验室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210044 西藏自治区气象局 墨脱大气水分循环西藏自治区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日喀则和墨脱国家气象观测台拉萨850000
大气中二氧化碳(CO_(2))浓度的升高已引起全球气候变化,例如全球变暖及更频繁的极端气候事件.为控制CO_(2)浓度的持续上升,各国相继提出“碳中和”目标.为了研究中国“碳中和”目标对大气中CO_(2)浓度的影响,本文利用三维化学传输模型GE...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旱地转变为稻田对关键带红壤剖面土壤团聚体碳含量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土壤学报 2019年 第6期56卷 1526-1535页
作者: 刘真勇 高振 王艳玲 姚怡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生态气象环境研究中心
在红壤关键带江西鹰潭孙家小流域观测站选取花生旱地、新稻田(200 a)3个典型剖面(0~120 cm),按照30 cm的土层间隔自下而上地采集剖面样品,采用湿筛法逐级提取了粒级为>250μm、250~53μm及250μm团聚体的比例呈现出“低-高-低”的变...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不同利用方式红壤磷素有效性的深度变化——以江西省余江县孙家小流域为例
收藏 引用
土壤通报 2019年 第2期50卷 365-373页
作者: 姚怡 王艳玲 高振 刘真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生态气象环境研究中心
在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县孙家红壤小流域的典型红壤区随机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林地(F)、花生旱地(PU)、新稻田(NP, 200 a),在0~40 cm深度每隔5 cm采集分层土样,分析了土壤全磷(TP)、有效磷(Bray P)、磷素活化系数(PAC)及有机磷(Po)、无机磷(...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不同利用方式对红壤关键带孙家小流域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收藏 引用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9年 第4期41卷 823-834页
作者: 高振 刘真勇 王艳玲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生态气象环境研究中心
活性有机碳(AOC)是评价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土壤有机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以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县孙家小流域红壤关键带观测站为依托,采集了老稻田(old paddy,OP)(>200年)、新稻田(new paddy,NP)(<30年)、旱地(upland,U)(<...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附植藻类对沉水植物狐尾藻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收藏 引用
环境科学学报 2015年 第7期35卷 2282-2288页
作者: 张艳娜 宋玉芝 王敏 孔繁璠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与技术设备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生态气象环境中心 南京210044
为进一步了解附植藻类对沉水植物的影响,以狐尾藻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有无附植藻类情况下,狐尾藻根长、株长、生物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含量、MDA含量、SOD、POD以及CAT等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未添加藻类处理组中...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