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07 篇 期刊文献
  • 15 篇 会议
  • 2 件 标准
  • 1 篇 成果

馆藏范围

  • 225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22 篇 理学
    • 75 篇 大气科学
    • 49 篇 生态学
    • 2 篇 地理学
    • 2 篇 地质学
    • 1 篇 化学
    • 1 篇 地球物理学
    • 1 篇 生物学
  • 84 篇 农学
    • 62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15 篇 作物学
    • 5 篇 植物保护
    • 3 篇 园艺学
    • 2 篇 林学
  • 66 篇 工学
    • 22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21 篇 农业工程
    • 18 篇 水利工程
    • 3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3 篇 城乡规划学
    • 1 篇 电气工程
    • 1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1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1 篇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1 篇 软件工程
  • 8 篇 管理学
    • 7 篇 公共管理
    • 1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2 篇 经济学
    • 2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理论经济学
  • 2 篇 医学
    • 2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教育学

主题

  • 10 篇 气候变化
  • 7 篇 太湖
  • 6 篇 来源解析
  • 6 篇 时空变化
  • 6 篇 稻田
  • 6 篇 时空分布
  • 5 篇 冬小麦
  • 5 篇 青藏高原
  • 5 篇 臭氧
  • 5 篇 土壤湿度
  • 4 篇 重金属
  • 4 篇 高通量测序
  • 4 篇 旱地红壤
  • 4 篇 干旱
  • 4 篇 河南省
  • 4 篇 大气颗粒物
  • 4 篇 数值模拟
  • 4 篇 微波遥感
  • 4 篇 氮沉降
  • 4 篇 陆地生态系统

机构

  • 218 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14 篇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
  • 13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9 篇 河北省气象与生态...
  • 8 篇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
  • 7 篇 内蒙古自治区生态...
  • 7 篇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
  • 6 篇 南京林业大学
  • 6 篇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
  • 6 篇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
  • 6 篇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
  • 6 篇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6 篇 河北省气象科学研...
  • 5 篇 暨南大学
  • 5 篇 南京大学
  • 5 篇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
  • 5 篇 江苏省大气环境监...
  • 5 篇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
  • 4 篇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
  • 4 篇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

作者

  • 16 篇 冯兆忠
  • 14 篇 张方敏
  • 12 篇 feng zhao-zhong
  • 12 篇 章炎麟
  • 11 篇 王艳玲
  • 11 篇 zhang fangmin
  • 11 篇 罗小三
  • 10 篇 胡正华
  • 10 篇 曹芳
  • 9 篇 cao fang
  • 9 篇 张弥
  • 8 篇 宋玉芝
  • 8 篇 肖薇
  • 8 篇 陈燕
  • 7 篇 zhang mi
  • 7 篇 wang yan-ling
  • 7 篇 xiao wei
  • 7 篇 申双和
  • 7 篇 徐江兵
  • 6 篇 黄进

语言

  • 225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生态气象环境研究中心"
225 条 记 录,以下是31-40 订阅
排序:
南京和北京城市天然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差异
收藏 引用
中国环境科学 2022年 第4期42卷 1489-1500页
作者: 袁相洋 许燕 杜英东 冯兆忠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站北京100085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 江苏南京210044
南京市和北京市优势树种为研究对象,利用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小时气象观测资料和G95光温模型算法对中国南北典型城市南京和北京地区2015年森林天然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BVOCs)排放总量进行估算.研究发现,南京市总BVOCs排放主要来自湿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BIOLOG与微量热耦合研究提高红壤微生物代谢活性的碳源因子
收藏 引用
土壤学报 2018年 第1期55卷 203-212页
作者: 徐江兵 王艳玲 刘明 陈美君 林先贵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应用气象学院生态气象环境研究中心南京210044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南京210008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中重要的活性组成部分,研究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对于理解农业措施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至关重要。已有研究表明,将BIOLOG与微量热耦合可揭示中性及碱性土壤中影响代谢活性的碳源因子,但对于酸性土壤鲜有报道。选取一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水稻冠层叶片土壤、作物分析仪器开发值与叶绿素、叶氮含量及净光合速率的变化特征
收藏 引用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6年 第24期16卷 147-152页
作者: 马素霞 王艳玲 唐剑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生态气象环境研究中心 南京210044 伍兹霍尔海洋生物实验室生态系统中心
通过两年的田间试验,利用叶绿素仪(SPAD-502)测定了不同生育时期水稻(南粳44号)冠层叶片的SPAD(soilplant analysed and development)值、叶绿素含量、叶氮含量及净光合速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叶氮含量及净光合速率...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长春秋季细颗粒物中有机气溶胶组成特征及来源
收藏 引用
环境科学 2019年 第8期40卷 3438-3446页
作者: 吴瑕 曹芳 翟晓瑶 范美益 张世春 章炎麟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 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大气环境中心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44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长春130102
利用大流量采样器采集了长春城郊2016年10月至2016年11月大气细颗粒物(PM2.5)样品共40套,分析了颗粒物中的有机碳(OC)、元素碳(EC)以及非极性有机化合物(主要包括正构烷烃、多环芳烃以及藿烷类化合物)和生物质燃烧标志物左旋葡聚糖的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纳米氧化锌对堆肥过程中细菌群落演替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应用环境生物学报 2017年 第6期23卷 1166-1171页
作者: 徐江兵 王艳玲 罗小三 冯有智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应用气象学院生态气象环境研究中心南京210044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08
纳米氧化锌(纳米Zn O)的广泛应用使其进入农业生产领域的可能性增加.鉴于堆肥是处理农业废弃物的主要方式,采用实验室模拟堆置,以鸡粪、秸秆粉为主要原料进行堆肥实验,研究3种浓度的纳米Zn O(0.1,1,10 mg/kg)对堆肥过程中理化指标的影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淡水养殖池塘CO_(2)通量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及其影响要素
收藏 引用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4年 第1期43卷 190-201页
作者: 葛培 赵佳玉 张弥 肖薇 邱吉丽 贾磊 包恒鑫 石婕 赵若男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环境中心 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 南京210044 广东海洋大学海洋与气象学院 广东湛江524088 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气象局 贵州黔南558000 河北省气象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石家庄050021
为探讨淡水养殖CO_(2)通量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本研究以我国长江三角洲区域典型淡水养殖池塘为研究对象,基于涡度相关法(Eddy covariance,EC)测定的2016—2021年高频连续CO_(2)通量数据,对CO_(2)通量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纳米Fe_(3)O_(4)/生物炭促进红壤性水稻土中六氯苯厌氧脱氯作用研究
收藏 引用
土壤学报 2024年 第5期61卷 1310-1322页
作者: 刘翠英 郁李鑫 杨超 樊建凌 宋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生态与应用气象学院 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南京210044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南京211135
为明确磁铁矿(Fe_(3)O_(4))与生物炭对厌氧土壤中六氯苯(HCB)还原脱氯降解的影响及其机理,首先制备并表征了纳米Fe_(3)O_(4)、生物炭及纳米Fe_(3)O_(4)/生物炭复合材料,采用红壤性水稻土的泥浆进行厌氧培养试验,分析反应体系的pH、Eh、...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纳米Fe3O4对生菜生长及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应用生态学报 2017年 第9期28卷 3003-3010页
作者: 徐江兵 王艳玲 罗小三 冯有智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生态气象环境中心 南京210044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08
纳米Fe_3O_4的广泛应用增加了其暴露到农田环境的可能性,因此亟待研究纳米Fe_3O_4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方式,研究不同浓度纳米Fe_3O_4颗粒(1、10、100 mg·kg^(-1))对生菜生长及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并与相应浓...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太湖附泥藻类时空分布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收藏 引用
环境工程 2023年 第1期41卷 18-25页
作者: 宋玉芝 吴雨霏 李浩然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固碳减排与全球变化研究中心 南京210044
为探讨太湖附泥藻类时空分析及与N、P等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在不同季节采取太湖不同湖区表层沉积物,采用常规理化分析方法测定环境中的氮、磷含量及其他理化指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分析附泥藻类光合色素叶绿素a(Chl.a)、叶绿素...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生态廊道识别的拉萨河流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收藏 引用
生态学报 2023年 第21期43卷 8948-8957页
作者: 韩王亚 夏双双 周维 申宇 苏旭坤 刘国华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 南京210044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5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长望学院 南京210044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北京100049
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对于保障区域生态安全、优化国土生态空间具有重要意义。以拉萨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生态源地-阻力面-生态廊道”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范式,评估流域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固碳、生境质量四项生态系统服务,基于生态...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