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72 篇 期刊文献
  • 34 篇 会议
  • 1 篇 成果

馆藏范围

  • 307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80 篇 理学
    • 153 篇 大气科学
    • 12 篇 数学
    • 7 篇 生态学
    • 5 篇 系统科学
    • 4 篇 统计学(可授理学、...
  • 86 篇 工学
    • 30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7 篇 水利工程
    • 8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7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7 篇 安全科学与工程
    • 5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5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5 篇 农业工程
    • 5 篇 城乡规划学
    • 3 篇 机械工程
    • 3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3 篇 土木工程
    • 3 篇 软件工程
  • 42 篇 经济学
    • 33 篇 应用经济学
    • 12 篇 理论经济学
  • 34 篇 管理学
    • 16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1 篇 工商管理
    • 9 篇 公共管理
  • 29 篇 农学
    • 12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6 篇 园艺学
    • 6 篇 植物保护
    • 3 篇 林学
  • 9 篇 法学
    • 4 篇 政治学
    • 3 篇 社会学
  • 5 篇 教育学
    • 4 篇 教育学

主题

  • 14 篇 气候变化
  • 10 篇 风险评估
  • 8 篇 气象服务
  • 8 篇 气象灾害
  • 7 篇 降水
  • 6 篇 中国
  • 6 篇 极端降水
  • 6 篇 不确定性
  • 5 篇 长三角
  • 5 篇 层次分析法
  • 5 篇 毁林
  • 5 篇 重现期
  • 5 篇 台风灾害
  • 4 篇 应急管理
  • 4 篇 毫米波雷达
  • 4 篇 制造业
  • 4 篇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
  • 4 篇 预估
  • 4 篇 热带气旋
  • 4 篇 干旱

机构

  • 303 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28 篇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
  • 16 篇 上海海事大学
  • 15 篇 中国科学院中层大...
  • 14 篇 南京信大安全应急...
  • 12 篇 中国气象局旱区特...
  • 11 篇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
  • 9 篇 中国气象局气溶胶...
  • 8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8 篇 福建省气象局气象...
  • 6 篇 国家气候中心
  • 6 篇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
  • 5 篇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
  • 5 篇 西北民航空中交通...
  • 5 篇 北京市气象探测中...
  • 5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4 篇 河北省气象灾害防...
  • 4 篇 国家气象中心
  • 4 篇 青岛市气象防雷中...
  • 4 篇 清华大学

作者

  • 36 篇 姜彤
  • 33 篇 吴先华
  • 25 篇 苏布达
  • 23 篇 王艳君
  • 20 篇 翟建青
  • 20 篇 王金虎
  • 19 篇 郭际
  • 13 篇 王宇豪
  • 12 篇 巩在武
  • 11 篇 黄金龙
  • 10 篇 李廉水
  • 9 篇 陶辉
  • 9 篇 吉中会
  • 9 篇 唐德才
  • 9 篇 岳贤平
  • 9 篇 李长顺
  • 8 篇 韩颖
  • 8 篇 张丽杰
  • 8 篇 沈新勇
  • 8 篇 于小兵

语言

  • 307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工程管理中心"
307 条 记 录,以下是91-100 订阅
排序:
多源降水在门头沟山洪模拟中的应用及比较
收藏 引用
气象 2021年 第7期47卷 817-829页
作者: 刘松楠 汪君 王会军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44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 北京100029 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 北京100085
2017年6月18日14时,北京门头沟区石羊沟流域爆发山洪泥石流,造成人员伤亡。使用站点降水、融合降水、雷达降水和卫星降水驱动WRF-Hydro水文模型运行,评估不同降水资料在本次山洪模拟中的效能。结果表明,各种降水的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较...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2016-2017年中国中东部本底地区PM10化学特性
收藏 引用
应用气象学报 2021年 第1期32卷 65-77页
作者: 矫健 贾小芳 颜鹏 曹芳 方冬青 马千里 于大江 褚进华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南京210044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北京100081 中国气象局上海物资管理处 上海200050 浙江临安大气成分本底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临安311307 龙凤山区域大气本底站 五常150200
对中国中东部3个区域大气本底观测站2015年12月—2017年12月PM10质量浓度及其化学成分空间分布与季节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研究期间龙凤山站、临安站和金沙站平均PM10质量浓度分别为57.5,62.2μg·m^-3和57.6μg·m^-3。...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ArcGIS的长三角地区暴雨灾害风险评估研究
收藏 引用
运筹与模糊学 2024年 第3期14卷 1397-1409页
作者: 王金虎 许俊辉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南京 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 江苏南京 中国科学院中层大气和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 北京 南京信大安全应急管理研究院 江苏南京
选取长三角地区222个气象站1960~2015年气象资料,按照暴雨过程危险性等级评估技术规范结合层级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从暴雨洪涝灾害的危险性、敏感性、易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4个因子入手,选取13个暴雨洪涝灾害综合风险评价指标,建立长三角...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一带一路”区域近57 a干旱事件及其人口暴露度特征
收藏 引用
气象科学 2022年 第1期42卷 61-69页
作者: 周舟 王艳君 黄金龙 吕嫣冉 姜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中心/地理科学学院/灾害风险管理研究院 南京210044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乌鲁木齐830011
基于东英吉利大学气候研究所全球逐月降水与潜在蒸散发格点数据集,以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为干旱指标,采用改进的强度—面积—持续时间极端事件识别方法,对“一带一路”区域干旱事件及其人口暴露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1960—2016...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人脸识别技术新风险亟待有效监管
收藏 引用
中国电信业 2021年 第4期 16-20页
作者: 王紫薇 董宏伟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江苏分中心
刷脸支付、红外测温、人脸考勤机、视频软件中的动态贴纸等应用的出现与普及,表明人脸识别技术已经以强势姿态渗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大众所接触和感知。从国家经济发展到个人日常生活,人脸识别是顺应网络化生产方式而生的技术,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个人信息保护法》视角下精准推送的风险及应对
收藏 引用
中国电信业 2021年 第10期 30-33页
作者: 董宏伟 卢雯婷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江苏分中心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数字经济时代,作为多数企业都在使用的精准推送技术,渗透至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在满足用户的多元需求的同时也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发展。但迅速迭代的"精准推送"服务模式存在个人信息处理无效同意、处理敏感个人信息和自动化决策...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承灾体空间化的高温灾害风险评估研究:以中国长三角为例
收藏 引用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2022年 第9期53卷 1-12页
作者: 王金虎 王宇豪 陈江 蔡嘉晗 谢槟泽 苏航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南京210044 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 江苏南京210044 中国科学院中层大气和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29 南京信大安全应急管理研究院 江苏南京210044 辽宁省气象台 辽宁沈阳110166
为了更精确地反映高温灾害对人口、社会经济、农业的影响程度,基于多源遥感数据、地理信息数据、统计年鉴数据反演2020年长三角地区高温承灾体空间分布情况,结合1971—2020年长三角地区221个气象站逐日温度数据,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作物生长模型物候建模的函数解析及应用研究
收藏 引用
天津农业科学 2023年 第7期29卷 6-14,21页
作者: 马欣甜 何英彬 林泽儒 王向一 陈慧聪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北京10008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44 天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天津300387
作物生长模型是模拟和预测作物产量的重要工具,其中通过作物对温度和日长因子响应而建立物候模型会直接影响最终模拟结果,因此需要通过建模优化和参数校准来提高模拟精度。基于此,通过梳理当前温度和日长模型构建的理论基础,将其各自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气候变化对水文循环的影响
收藏 引用
气象 2020年 第3期46卷 289-300页
作者: 姜彤 孙赫敏 李修仓 苏布达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灾害风险管理研究院 南京210044 北京市气象探测中心 北京100089 国家气候中心 北京100081
水文循环是地球上海洋、陆地和大气之间相互作用中最活跃且最重要的枢纽,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为显著。本文回顾了气候变化对全球水文循环的影响,并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降水、蒸散发、地表径流及大气水汽含量等陆地水文循环要素变化进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多模式的乌江流域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
收藏 引用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21年 第8期30卷 1927-1937页
作者: 陈梓延 王艳君 苏布达 黄金龙 姜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灾害风险管理研究院 江苏南京210044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北京100081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采用经统计降尺度与偏差订正的4种全球气候模式(GFDL-ESM2M,HadGEM2-ES,IPSL-CM5A-LR和MIROC5)1861~2005年的历史气候模拟试验和2006~2018年的RCP4.5情景预估资料,驱动SWAT水文模型,分析了1861~2018年乌江流域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径流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