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011 篇 期刊文献
  • 103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114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008 篇 理学
    • 967 篇 大气科学
    • 22 篇 海洋科学
    • 18 篇 生态学
    • 5 篇 化学
    • 4 篇 数学
    • 4 篇 地球物理学
    • 3 篇 物理学
    • 3 篇 地理学
  • 77 篇 工学
    • 20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2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1 篇 水利工程
    • 10 篇 电气工程
    • 9 篇 土木工程
    • 9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9 篇 安全科学与工程
    • 8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7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7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6 篇 软件工程
    • 5 篇 农业工程
    • 4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3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3 篇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
  • 41 篇 农学
    • 23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12 篇 作物学
    • 8 篇 植物保护
  • 9 篇 管理学
    • 7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8 篇 经济学
    • 5 篇 应用经济学
    • 3 篇 理论经济学
  • 6 篇 教育学
    • 6 篇 教育学
  • 1 篇 法学

主题

  • 74 篇 青藏高原
  • 60 篇 数值模拟
  • 35 篇 pm2.5
  • 33 篇 年代际变化
  • 31 篇 年际变化
  • 27 篇 气溶胶
  • 27 篇 气候变化
  • 26 篇 降水
  • 23 篇 夏季降水
  • 21 篇 大气环流
  • 20 篇 暴雨
  • 20 篇 资料同化
  • 20 篇 电荷结构
  • 20 篇 飑线
  • 19 篇 土壤湿度
  • 18 篇 wrf模式
  • 17 篇 台风
  • 16 篇 南京
  • 16 篇 enso
  • 15 篇 水汽输送

机构

  • 1,091 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65 篇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60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33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 32 篇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
  • 31 篇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
  • 31 篇 浙江大学
  • 28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 27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 24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 19 篇 国家气象中心
  • 17 篇 中国科学院中层大...
  • 16 篇 国家气候中心
  • 16 篇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
  • 13 篇 江苏省气象台
  • 13 篇 南京信大安全应急...
  • 12 篇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
  • 11 篇 云南电力试验研究...
  • 11 篇 浙江省气象科学研...
  • 11 篇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

作者

  • 77 篇 沈新勇
  • 37 篇 江志红
  • 34 篇 周顺武
  • 32 篇 朱彬
  • 30 篇 张其林
  • 30 篇 李小凡
  • 28 篇 安俊琳
  • 27 篇 谭涌波
  • 26 篇 李栋梁
  • 26 篇 闵锦忠
  • 26 篇 管兆勇
  • 24 篇 吕世华
  • 23 篇 范广洲
  • 22 篇 郭栋
  • 22 篇 许冬梅
  • 22 篇 陈耀登
  • 22 篇 陈海山
  • 21 篇 王黎娟
  • 20 篇 赵天良
  • 19 篇 游庆龙

语言

  • 1,114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和环境变化重点实验室"
1114 条 记 录,以下是91-100 订阅
排序:
青藏高原植被对未来气候变暖的反馈
收藏 引用
高原气象 2023年 第3期42卷 553-563页
作者: 鲍艳 王玉琦 南素兰 俞淼 无锡学院 江苏无锡214105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南京210044 丹东市气象局 辽宁丹东118000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所 北京100081
本文使用NCAR的公共陆面过程模型CLM4.5-CNDV对21世纪末青藏高原(以下简称高原)植被的变化趋势和时空分布进行了预测,以研究高原植被对未来气候进一步变暖的反馈。模式大气驱动数据基于“美国大气科学研究中心”NCAR/NCEP历史时期的气...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近11年中国寒潮频发的机理分析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学报 2023年 第6期46卷 864-875页
作者: 胡宏博 黄艳艳 戴金 赵钱飞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南京210044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 广东珠海519080 大连市气象台 辽宁大连116000
利用全国840个站点观测资料以及ERA5再分析资料,分析了过去63 a(1960—2022年)冬半年(前一年10月—当年4月)全国性寒潮频次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统计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寒潮频次的下降趋势在2012年发生了转折,2012—2022年呈现显...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夏季欧亚中高纬大气ISO与欧洲阻塞频率的联系及其对极端高温事件的协同作用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 2024年 第3期48卷 1043-1058页
作者: 温昕晟 杨双艳 高铭祥 李天明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南京210044 广州市气象台 广州511430 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大气科学学院国际太平洋研究中心 美国夏威夷968226 宁夏气象台 银川750002
本文利用1979~2018年NCEP逐日再分析资料,探讨了夏季欧亚中高纬地区10~30天大气季节内振荡(ISO)的时空演变及其对欧洲阻塞频率的影响,并探讨了两者对欧亚极端高温发生频率的协同作用。研究表明,欧亚中高纬10~30天大气ISO表现出东传和西...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近43a影响浙江并引发区域性暴雨的大气涡旋统计特征
收藏 引用
暴雨灾害 2025年 第2期44卷 215-225页
作者: 蔡志颖 郑艳 张程明 马静 肖王星 顾思南 浙江省宁波市气象台 宁波315000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气象局 宁波31520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与环境气象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 南京210044 浙江省宁波市生态环境气象中心 宁波315000
利用1979—2021年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气候预测系统再分析资料和浙江省历史降水资料,采用大气涡旋客观识别和追踪算法,统计分析了近43a影响浙江和引发区域性暴雨的大气涡旋气候特征。结果表明:(1)影响浙江的大气涡旋主要位于安徽中东...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传统梅雨区西北部梅雨期降水特征研究
收藏 引用
气象科学 2023年 第4期43卷 460-472页
作者: 刘泽萱 胡景高 郭栋 谢金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44 镇江市气象局 江苏镇江212008
本文从气候平均角度及年际时间尺度对传统梅雨区(28°~34°N,110°~123°E)的西北部(NW区)梅雨期降水及其与大气环流和海温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重点比较其与典型梅雨区梅雨期降水的异同。结果表明:(1)气候平均而言,850 hP...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葵花8号辐射率资料同化在一次川渝暴雨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收藏 引用
高原气象 2023年 第6期42卷 1478-1491页
作者: 梁皓 许冬梅 束艾青 张雪薇 宋丽欣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南京210044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101 承德市气象局 河北承德067000 中国气象局雷达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 江苏南京210000
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葵花8号(Himawari-8)上搭载的静止轨道成像仪AHI(Advanced Himawari Imager)凭借其高时空分辨率可以对重庆地区暴雨进行连续观测。本文选取2019年4月19日的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为试验个例,采用WRF(Weather Researc...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台风“黑格比”登陆期间浙江地区水汽演变特征分析
收藏 引用
热带气象学报 2023年 第3期39卷 413-423页
作者: 杨逸霖 钱燕珍 葛旭阳 黄绮君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江苏南京210044 宁波市气象台 浙江宁波315012
在2020年8月3—5日台风“黑格比”登陆期间,浙江地区出现了强降水。利用中国自动站与CMORPH融合降水产品及ERA5再分析资料进行分析,表明浙江地区强降水分两个阶段。为探究两个阶段降水成因,采用扰动天气图方法、拉格朗日轨迹追踪模式HYS...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热带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对2018年华南前汛期降水负异常事件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学报 2023年 第3期46卷 392-401页
作者: 宋蔼莉 金大超 霍利微 陈昇 王冀 杨滨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南京210044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东广州510301 北京市气候中心 北京100089
本文利用1979—2018年中国地面气象台站1767个站点降水资料、HadISST海温数据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滤除同期ENSO影响后,分析了2018年华南前汛期降水负异常与热带北太平洋海温异常之间的联系。研究结果显示,2018年华南前汛期降水负异...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一次初春东北冷涡的结构特征及其降水成因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学报 2022年 第3期45卷 456-468页
作者: 刘丹玲 王黎娟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南京210044
利用ERA-Interim逐日再分析资料及中国753站逐日降水资料,对2008年3月23—28日的东北冷涡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并探讨了冷涡降水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与夏季冷涡过程不同,此次初春冷涡过程高层环流场由经向环流向纬向环流转变;...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不同情景达到碳中和下中国区域气候变化的预估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学报 2022年 第3期45卷 364-375页
作者: 邓荔 朱欢欢 江志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南京210044
利用第6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中的9个全球气候模式的模拟结果,通过CO_(2)浓度达峰时间确定SSP1-1.9和SSP1-2.6两种情景下的全球碳中和时间,预估了全球碳中和下中国区域气候较历史参考期(1995—2014年)的未来变化,分析不同时间达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