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011 篇 期刊文献
  • 103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114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008 篇 理学
    • 967 篇 大气科学
    • 22 篇 海洋科学
    • 18 篇 生态学
    • 5 篇 化学
    • 4 篇 数学
    • 4 篇 地球物理学
    • 3 篇 物理学
    • 3 篇 地理学
  • 77 篇 工学
    • 20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2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1 篇 水利工程
    • 10 篇 电气工程
    • 9 篇 土木工程
    • 9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9 篇 安全科学与工程
    • 8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7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7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6 篇 软件工程
    • 5 篇 农业工程
    • 4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3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3 篇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
  • 41 篇 农学
    • 23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12 篇 作物学
    • 8 篇 植物保护
  • 9 篇 管理学
    • 7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8 篇 经济学
    • 5 篇 应用经济学
    • 3 篇 理论经济学
  • 6 篇 教育学
    • 6 篇 教育学
  • 1 篇 法学

主题

  • 74 篇 青藏高原
  • 60 篇 数值模拟
  • 35 篇 pm2.5
  • 33 篇 年代际变化
  • 31 篇 年际变化
  • 27 篇 气溶胶
  • 27 篇 气候变化
  • 26 篇 降水
  • 23 篇 夏季降水
  • 21 篇 大气环流
  • 20 篇 暴雨
  • 20 篇 资料同化
  • 20 篇 电荷结构
  • 20 篇 飑线
  • 19 篇 土壤湿度
  • 18 篇 wrf模式
  • 17 篇 台风
  • 16 篇 南京
  • 16 篇 enso
  • 15 篇 水汽输送

机构

  • 1,091 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65 篇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60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33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 32 篇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
  • 31 篇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
  • 31 篇 浙江大学
  • 28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 27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 24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 19 篇 国家气象中心
  • 17 篇 中国科学院中层大...
  • 16 篇 国家气候中心
  • 16 篇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
  • 13 篇 江苏省气象台
  • 13 篇 南京信大安全应急...
  • 12 篇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
  • 11 篇 云南电力试验研究...
  • 11 篇 浙江省气象科学研...
  • 11 篇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

作者

  • 77 篇 沈新勇
  • 37 篇 江志红
  • 34 篇 周顺武
  • 32 篇 朱彬
  • 30 篇 张其林
  • 30 篇 李小凡
  • 28 篇 安俊琳
  • 27 篇 谭涌波
  • 26 篇 李栋梁
  • 26 篇 闵锦忠
  • 26 篇 管兆勇
  • 24 篇 吕世华
  • 23 篇 范广洲
  • 22 篇 郭栋
  • 22 篇 许冬梅
  • 22 篇 陈耀登
  • 22 篇 陈海山
  • 21 篇 王黎娟
  • 20 篇 赵天良
  • 19 篇 游庆龙

语言

  • 1,114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和环境变化重点实验室"
1114 条 记 录,以下是51-60 订阅
排序:
基于热带和热带外独立影响途径的中国东部冬季阴天频次的季节预测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 2023年 第3期47卷 683-697页
作者: 谭辉 朱志伟 蒋薇 郝立生 李琳菲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测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44 江苏省气候中心 南京210041 天津市气候中心 天津300074
本文利用中国东部1078个测站1961~2003年逐日云量数据资料,揭示了中国东部冬季阴天频次主模态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其形成的两条独立影响途径,并根据影响机理建立了季节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中国东部冬季阴天频次的经验正交函数分解...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Atlantic Niño–ENSO关系的年代际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基于CESM1长期模拟的研究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 2024年 第6期48卷 2215-2234页
作者: 陶淑琳 陈林 姜蕾杉 王然 王阔 邢雯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南京210044 浙江省气候中心 杭州310017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州510301
三大洋相互作用是当前国际前沿的热点问题之一,近年来大西洋和印度洋对太平洋气候变率的影响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中热带大西洋主要年际变率Atlantic Niño/Atlantic Niña(大西洋尼诺/尼娜)对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2022年夏季长江流域干旱的水循环模拟和分析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学报 2023年 第6期46卷 813-824页
作者: 程浩秋 魏江峰 宋媛媛 单昱峰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大气科学学院 江苏南京210044
基于WRF-WVT水汽追踪模式,对2022年6—8月长江流域极端干旱情况下的水循环进行模拟研究,分析了长江流域蒸散发对长江流域局地和非局地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2022年夏季干旱导致长江中下游陆地水储量在5—8月期间减少100~150 mm。6—8月...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印度洋海温信号的我国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组合降尺度预测方法研究
收藏 引用
气象 2024年 第3期50卷 357-369页
作者: 朱晓炜 李清泉 孙银川 王璠 王岱 高睿娜 刘颖 中国气象局旱区特色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风险管理重点实验室 银川750002 宁夏回族自治区气候中心 银川750002 中国气象局气候预测研究重点开放实验室 国家气候中心北京10008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44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第二代气候模式预测业务系统(BCC-CPSv2)预测产品,引入印度洋海温信号,采用组合降尺度方法建立了西北地区东部汛期降水预测模型。该预测模型对1991—2017年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的回报技巧较BCC-CPSv2预测技巧显著提高...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2021年11月两次黄淮气旋引发的东北地区暴雪过程对比分析
收藏 引用
冰川冻土 2024年 第6期46卷 1800-1815页
作者: 杜晓丹 赵宇 赵玲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江苏南京210044 黑龙江省气象台 黑龙江哈尔滨150028
受黄淮气旋影响,2021年11月7—9日和21—23日在我国东北地区分别出现了两次暴雪天气过程。为寻找监测指标,改进预报技术,本文利用常规观测、FY-4A红外云图,结合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0.25°×0.25°逐小时的ERA5再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南极春季臭氧损耗和恢复期的主要特征及其与平流层环流异常的关系
收藏 引用
极地研究 2023年 第3期35卷 337-351页
作者: 李佳瑶 周顺武 杨铖 邓中仁 姚遥 孙阳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江苏南京210044
21世纪以来,南极臭氧总量经历了逐渐恢复的过程。本文基于近41年(1979—2019年)BS填充臭氧总量(Bodeker Scientific Filled Total Column Ozone)数据集和同期的ERA5再分析数据,分析了20世纪末(1979—1999年,损耗期)和21世纪初(2000—201...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台风“美莎克”(2020)的变性过程中降水的微物理机制研究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 2024年 第6期48卷 2353-2373页
作者: 杜涵 平凡 谭桂容 周冠博 黄伟 沈新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44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院重点实验室(LACS) 北京100029 国家气象中心 北京100081 岱山县气象局 浙江岱山316200
本文采用数值模式WRF4.2对2020年09号变性台风“美莎克”进行了数值模拟,再现了“美莎克”北上过程中逐渐与高纬度冷槽结合变性并产生暴雨的过程。通过将台风划分为中心低压区及外围云区,并分别分析其热力学、动力学及云微物理特征,得...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一次天山南脉暴雨过程的位势稳定度变化特征及地形敏感性研究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 2024年 第5期48卷 1817-1836页
作者: 谢越 冉令坤 沈新勇 黄伟 周括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44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实验室 北京100029 岱山县气象局 岱山316200
基于ERA5再分析资料和CMORPH卫星降水数据,对2019年9月9~10日发生在天山南脉的暴雨过程进行高分辨率数值模拟,分析位势不稳定变化特征;进一步开展地形敏感性试验,利用地形追随坐标系位势稳定度倾向方程研究不同尺度地形扰动对位势不稳...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控制大田和自然大田稻纵卷叶螟危害水稻生理生态参数估算模型
收藏 引用
生态学报 2023年 第13期43卷 5466-5479页
作者: 包云轩 黄璐 郭铭淇 朱凤 杨荣明 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南京210044 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南京210044 江苏省植物保护站 南京210013
为了准确监测和客观评估稻纵卷叶螟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危害,利用ASD Field Spec3地物波谱仪和SPAD-502叶绿素仪分别采集控制大田试验(2015年和2019年)和自然大田试验(2020年)在各生育期(拔节期、孕穗期、灌浆期、成熟期)水稻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1979~2020年北极和青藏高原臭氧低值区的动力输送特征比较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 2023年 第3期47卷 866-880页
作者: 王启璐 徐雯雯 涂静怡 于淑洋 饶建 郭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南京21004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大气科学系 武汉43007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雷丁学院 南京210044
基于ERA5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利用Lorenz环流分解方法从定常和瞬变以及基流和涡旋的角度对比了北极与青藏高原臭氧低值区的动力输送特征。结果表明:动力总输送在两地上平流层作用最强,均使其臭氧浓度降低,且定常输送均强于瞬变输送,纬向...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