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6 篇 期刊文献
  • 1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7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7 篇 理学
    • 7 篇 大气科学

主题

  • 2 篇 再分析资料
  • 2 篇 观测资料
  • 1 篇 纬向波列
  • 1 篇 低温阈值
  • 1 篇 准双周振荡
  • 1 篇 气候变化
  • 1 篇 北极涛动
  • 1 篇 热力学诊断
  • 1 篇 城市群
  • 1 篇 季节内变化
  • 1 篇 准定常行星波
  • 1 篇 比较
  • 1 篇 极端高温事件
  • 1 篇 温度经向梯度
  • 1 篇 极端低温
  • 1 篇 阻塞高压
  • 1 篇 最高温度
  • 1 篇 带通滤波
  • 1 篇 低温事件
  • 1 篇 极端高温

机构

  • 7 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2 篇 江苏省气候中心
  • 1 篇 江苏省气象服务中...
  • 1 篇 淮河流域气象中心
  • 1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 1 篇 江苏阜宁农村商业...
  • 1 篇 湖北省公众气象服...
  • 1 篇 特变电工新疆新能...

作者

  • 5 篇 高庆九
  • 3 篇 余汶樯
  • 2 篇 谢志清
  • 2 篇 xie zhiqing
  • 2 篇 杜银
  • 2 篇 孙玉婷
  • 1 篇 gao qing-jiu
  • 1 篇 尤琦
  • 1 篇 du yin
  • 1 篇 包庆
  • 1 篇 bao qing
  • 1 篇 gao qingjiu
  • 1 篇 曾燕
  • 1 篇 张婷
  • 1 篇 yu wenqiang
  • 1 篇 you qi
  • 1 篇 周小艳
  • 1 篇 高苹
  • 1 篇 gao qingjiu1 yu ...
  • 1 篇 苗茜

语言

  • 7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候动力学研究中心"
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长江三角洲城市集群化发展对极端高温事件空间格局的影响
收藏 引用
科学通报 2017年 第2期62卷 233-244页
作者: 谢志清 杜银 曾燕 高苹 苗茜 江苏省气候中心 南京210009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候动力学研究中心南京210044 江苏省气象服务中心 南京210008
全球变暖和城市集群化的叠加效应,导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极端高温事件趋多增强,给城市安全运行带来风险.基于长序列气象观测资料和卫星遥感数据,采用逐日百分位数法确定极端高温事件,结合Chow检验、线性倾向原理和空间相似性分析,研究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我国江南夏季极端高温季节内变化特征初探
收藏 引用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9年 第7期28卷 1682-1690页
作者: 高庆九 尤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大气科学学院气候动力学研究中心
利用1979~2013年逐日最高温度观测资料,通过Butterworth带通滤波和功率谱分析等方法,分析我国江南夏季极端高温季节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7月中旬至8月中旬,江南地区(110°E^125°E,22.5°N^30°N)为高温日数高值区,高...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不同时间尺度下中国东夏季最高温度观测与再分析资料的比较
收藏 引用
高原气象 2017年 第2期36卷 468-479页
作者: 张婷 高庆九 孙玉婷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气候动力学研究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44 湖北省公众气象服务中心 武汉430074
利用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数据网提供的地面观测资料集及JRA-55、ERA-Interim、NCEP/NCAR和NCEP/DOE四种再分析资料集的日最高温度资料,运用线性分析、方差分析、EOF分析和滤波等方法,对1979—2013年中国东地区夏季不同再分析资料和观...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1996年冬季一次南方低温事件的低频特征分析及诊断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 2020年 第2期44卷 257-268页
作者: 余汶樯 高庆九 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风电工程事业部 西安710117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气候动力学研究中心 南京210044
加强大气季节内振荡研究是发展延伸期预报能力的关键之一。研究表明低温形成与冬季风和冷空气的季节内振荡有密切联系。因此,本文利用192站日最低温度观测资料和ERA-Interim再分析环流资料,讨论了偏东路径南下冷空气造成的南方低温事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FGOALS模式对梅雨期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变化特征的模拟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 2017年 第3期41卷 603-617页
作者: 杜银 包庆 谢志清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候动力学研究中心 南京210044 淮河流域气象中心 合肥23003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 北京100029 江苏省气候中心 南京210008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参与CMIP5项目的海—陆—气耦合气候系统模式(FGOALS),能较好地模拟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时空变化特征。FGOALS模式输出的1960~2005年风场再现了梅雨期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气候态的三维结构,模拟出以120°E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再分析资料与观测资料的中国低温阈值变化特征研究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学报 2018年 第3期41卷 308-317页
作者: 高庆九 余汶樯 周小艳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大气科学学院气候动力学研究中心 江苏南京210044 江苏阜宁农村商业银行 江苏阜宁224400
采用1979—2013年中国192站逐日最低温度观测资料和NCEP/NCAR、NCEP/DOE、JRA-55、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及1979—2004年均一化资料,分别计算低温阈值并对比分析其气候态、年际和年代际变化、长期趋势等特征。结果表明:与观测结果相比,...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东北极端低温事件与阻塞环流、北极涛动的联系
中国东北极端低温事件与阻塞环流、北极涛动的联系
收藏 引用
第33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作者: 孙玉婷 高庆九 余汶樯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大气科学学院气候动力学研究中心
研究利用JRA-55逐日再分析资料和中国824测站逐日最低气温数据,分析了1961-2013年冬季中国东北地区极端低温事件的年代际变化和长期趋势及其与中高纬阻塞高压活动和北极涛动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了在过去50余年,东北地区冬季极端低温...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