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786 篇 期刊文献
  • 59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845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782 篇 理学
    • 752 篇 大气科学
    • 21 篇 海洋科学
    • 12 篇 生态学
    • 3 篇 数学
    • 3 篇 化学
    • 2 篇 物理学
    • 2 篇 地球物理学
    • 2 篇 地质学
    • 2 篇 系统科学
  • 52 篇 工学
    • 12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0 篇 电气工程
    • 8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8 篇 土木工程
    • 7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7 篇 安全科学与工程
    • 5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5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5 篇 水利工程
    • 4 篇 软件工程
    • 3 篇 农业工程
    • 2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2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2 篇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
    • 2 篇 城乡规划学
  • 20 篇 农学
    • 11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5 篇 作物学
    • 5 篇 植物保护
  • 7 篇 管理学
    • 6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5 篇 教育学
    • 5 篇 教育学
  • 2 篇 经济学
    • 2 篇 应用经济学

主题

  • 43 篇 青藏高原
  • 39 篇 数值模拟
  • 30 篇 pm2.5
  • 25 篇 年际变化
  • 24 篇 年代际变化
  • 21 篇 气溶胶
  • 20 篇 资料同化
  • 19 篇 电荷结构
  • 19 篇 大气环流
  • 18 篇 飑线
  • 18 篇 降水
  • 15 篇 wrf模式
  • 14 篇 台风
  • 14 篇 暴雨
  • 14 篇 南亚高压
  • 13 篇 气候变化
  • 13 篇 夏季降水
  • 13 篇 南京
  • 13 篇 enso
  • 12 篇

机构

  • 831 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31 篇 浙江大学
  • 29 篇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
  • 28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 23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21 篇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
  • 15 篇 国家气象中心
  • 14 篇 国家气候中心
  • 13 篇 江苏省气象台
  • 13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 11 篇 云南电力试验研究...
  • 11 篇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
  • 11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 11 篇 高原与盆地暴雨旱...
  • 10 篇 南京大学
  • 10 篇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
  • 9 篇 江苏省气象科学研...
  • 9 篇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
  • 7 篇 上海市气候中心
  • 7 篇 国防科技大学

作者

  • 70 篇 沈新勇
  • 54 篇 shen xinyong
  • 34 篇 周顺武
  • 30 篇 李小凡
  • 29 篇 朱彬
  • 29 篇 张其林
  • 28 篇 江志红
  • 27 篇 谭涌波
  • 27 篇 安俊琳
  • 26 篇 管兆勇
  • 24 篇 李栋梁
  • 23 篇 guan zhaoyong
  • 22 篇 郭栋
  • 22 篇 li xiaofan
  • 22 篇 许冬梅
  • 22 篇 zhu bin
  • 21 篇 陈耀登
  • 20 篇 jiang zhihong
  • 20 篇 chen haishan
  • 20 篇 陈海山

语言

  • 845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845 条 记 录,以下是101-110 订阅
排序:
中国南方降水及其极端事件的动力-统计相结合延伸期预报
收藏 引用
气象学报 2023年 第1期81卷 79-93页
作者: 张可越 李娟 徐邦琪 朱志伟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44
延伸期预报是无缝隙预测系统中的薄弱环节,如何提高灾害天气过程的延伸期预报技巧是国际热点及前沿问题。本研究基于2005年12月—2014年8月的观测/再分析资料,通过奇异值分解方法,揭示了与中国南方低频降水变化高度耦合的热带对流和中...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西伯利亚高压的年际和年代际异常特征及其对中国冬季气温的影响
收藏 引用
高原气象 2016年 第3期35卷 662-674页
作者: 蓝柳茹 李栋梁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44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中国160个气象站的气温资料,采用谐波分析、相关分析和奇异值分解等方法,研究了冬季西伯利亚高压(Siberian High,SH)的年际和年代际异常特征及其对中国冬季气温的影响。结果表明:(1)年代际尺度上SH在20世纪60...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南海夏季风强、弱年多尺度相互作用能量学特征
收藏 引用
气象学报 2016年 第4期74卷 556-571页
作者: 杨悦 徐邦琪 何金海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44
中国南海夏季风为东亚季风的主要系统之一,其具有多重尺度特征,除季节平均环流场外,低频(季节内振荡)和高频(天气尺度)扰动也十分活跃,各尺度系统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该研究使用ERA-Interim和NCEP/NCAR两套再分析资料,从季风平均动能(M...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赤道太平洋高低频纬向环流差异及其物理机制
收藏 引用
气象学报 2020年 第2期78卷 187-198页
作者: 金晨阳 张文君 刘超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44
利用1982-2017年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再分析资料和美国国家大气海洋管理局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赤道太平洋高、低频海平面气压距平场的特征及差异,并通过诊断赤道太平洋海-气耦合的时间尺度,探讨了导致赤道太平洋高、低频纬向环流差异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两类ENSO对中国北方冬季平均气温和极端低温的不同影响
收藏 引用
气象学报 2017年 第4期75卷 564-580页
作者: 汪子琪 张文君 耿新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210044
利用1961—2012年观测、再分析资料以及全球大气环流模式数值试验,探讨了中国北方冬季平均气温对于不同类型(即东型和中型)ENSO事件的气候响应,并分析了不同类型ENSO对极端低温事件的可能影响,重点关注了北大西洋涛动(NAO)在其中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北半球平流层极涡崩溃早晚的环流特征及其对5月南亚降水的影响
收藏 引用
气象科学 2017年 第6期37卷 718-726页
作者: 沈熙 徐海明 胡景高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44
本文采用1979—2014年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CMAP和GPCP月平均降水资料,分析了北半球平流层极涡崩溃早晚的环流特征及其与南亚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北半球平流层极涡崩溃时间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极涡崩溃偏早(偏晚)年,自3...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新冠疫情影响下全球对流层臭氧变化特征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气候环境研究 2023年 第1期28卷 103-116页
作者: 侯雪伟 朱彬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南京210044
自2020年新冠疫情(COVID-19)爆发以来,各地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人员流动限制或封控,致使全球范围内氮氧化物(NO_(x))、二氧化硫(SO_(2))、一氧化氮(CO)、细颗粒物(PM2.5)等大气污染物浓度均大幅度降低,而作为二次污染物的臭氧(O_(3))在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ENSO发展和衰亡阶段中非线性项的作用
收藏 引用
气象学报 2017年 第5期75卷 784-796页
作者: 袁心仪 张文君 耿新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44
利用哈得来中心海表温度(HadISST)和美国马里兰大学海洋同化(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SODA 2.2.4)数据集,分析了1979—2015年赤道太平洋地区海表温度异常的偏度特征;并通过诊断混合层热量收支平衡方程着重探讨了非线性项在不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青藏高原春季地表感热特征及其对中国东夏季雨型的影响
收藏 引用
高原气象 2017年 第1期36卷 13-23页
作者: 张长灿 李栋梁 王慧 戴逸飞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44
利用青藏高原70个常规气象站地面观测资料结合卫星遥感观测的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数据集计算的1982-2012年逐月地表感热通量资料和1951-2012年国家气候中心160个站的夏季降水资料,以及NCEPⅠ再分析数据集,通过EOF、SVD等数理统计...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夏季印度洋MJO活跃时间对中国长江流域降水日数的影响
收藏 引用
气象学报 2022年 第4期80卷 503-514页
作者: 雷徐奔 张文君 刘超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44
利用1980—2020年中国753站逐日降水资料、NCEP/NCAR大气再分析资料以及哈得来中心的海表温度资料和实时多变量Madden-Julian振荡(MJO)指数,研究了MJO在印度洋地区(1—3位相)活跃日数对长江流域夏季降水日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两者存在显...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