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787 篇 期刊文献
  • 59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846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783 篇 理学
    • 752 篇 大气科学
    • 21 篇 海洋科学
    • 12 篇 生态学
    • 4 篇 化学
    • 3 篇 数学
    • 2 篇 物理学
    • 2 篇 地球物理学
    • 2 篇 地质学
    • 2 篇 系统科学
  • 53 篇 工学
    • 13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0 篇 电气工程
    • 8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8 篇 土木工程
    • 7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7 篇 安全科学与工程
    • 5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5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5 篇 水利工程
    • 4 篇 软件工程
    • 3 篇 农业工程
    • 2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2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2 篇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
    • 2 篇 城乡规划学
  • 20 篇 农学
    • 11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5 篇 作物学
    • 5 篇 植物保护
  • 7 篇 管理学
    • 6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5 篇 教育学
    • 5 篇 教育学
  • 2 篇 经济学
    • 2 篇 应用经济学

主题

  • 43 篇 青藏高原
  • 39 篇 数值模拟
  • 30 篇 pm2.5
  • 25 篇 年际变化
  • 24 篇 年代际变化
  • 21 篇 气溶胶
  • 20 篇 资料同化
  • 19 篇 电荷结构
  • 19 篇 大气环流
  • 18 篇 飑线
  • 18 篇 降水
  • 15 篇 暴雨
  • 15 篇 wrf模式
  • 14 篇 台风
  • 14 篇 南亚高压
  • 13 篇 气候变化
  • 13 篇 夏季降水
  • 13 篇 南京
  • 13 篇 enso
  • 12 篇

机构

  • 832 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31 篇 浙江大学
  • 29 篇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
  • 28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 23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21 篇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
  • 15 篇 国家气象中心
  • 14 篇 国家气候中心
  • 13 篇 江苏省气象台
  • 13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 11 篇 云南电力试验研究...
  • 11 篇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
  • 11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 11 篇 高原与盆地暴雨旱...
  • 10 篇 南京大学
  • 10 篇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
  • 9 篇 江苏省气象科学研...
  • 9 篇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
  • 7 篇 上海市气候中心
  • 7 篇 国防科技大学

作者

  • 70 篇 沈新勇
  • 55 篇 shen xinyong
  • 34 篇 周顺武
  • 30 篇 李小凡
  • 29 篇 朱彬
  • 29 篇 张其林
  • 28 篇 江志红
  • 27 篇 谭涌波
  • 27 篇 安俊琳
  • 26 篇 管兆勇
  • 24 篇 李栋梁
  • 23 篇 guan zhaoyong
  • 22 篇 郭栋
  • 22 篇 li xiaofan
  • 22 篇 许冬梅
  • 22 篇 zhu bin
  • 21 篇 陈耀登
  • 20 篇 jiang zhihong
  • 20 篇 chen haishan
  • 20 篇 陈海山

语言

  • 846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846 条 记 录,以下是111-120 订阅
排序:
夏季印度洋MJO活跃时间对中国长江流域降水日数的影响
收藏 引用
气象学报 2022年 第4期80卷 503-514页
作者: 雷徐奔 张文君 刘超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44
利用1980—2020年中国753站逐日降水资料、NCEP/NCAR大气再分析资料以及哈得来中心的海表温度资料和实时多变量Madden-Julian振荡(MJO)指数,研究了MJO在印度洋地区(1—3位相)活跃日数对长江流域夏季降水日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两者存在显...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青藏高原春季地表感热特征及其对中国东夏季雨型的影响
收藏 引用
高原气象 2017年 第1期36卷 13-23页
作者: 张长灿 李栋梁 王慧 戴逸飞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44
利用青藏高原70个常规气象站地面观测资料结合卫星遥感观测的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数据集计算的1982-2012年逐月地表感热通量资料和1951-2012年国家气候中心160个站的夏季降水资料,以及NCEPⅠ再分析数据集,通过EOF、SVD等数理统计...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可靠性集合平均方法的全球1.5/2.0℃变暖下中国极端气候的未来预估
收藏 引用
地球科学进展 2022年 第6期37卷 612-626页
作者: 朱欢欢 姜胜 江志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南京210044 无锡学院 江苏无锡214105
全球变暖下我国气候响应的研究对进一步预估我国未来气候变化相关风险及制定适应和减缓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第六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中25个全球气候模式的模拟结果,评估比较了各种可靠性集合加权方案对中国区域气候的模拟性能,基于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西南地区秋冬雾日年际与年代际变化的对比研究
收藏 引用
气候环境研究 2023年 第4期28卷 343-355页
作者: 张颖 刘鹏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44
利用1958~2007年503个中国地面观测站点的雾日数资料,分析了全国秋冬雾日数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西南地区在秋冬发生雾日频率较高,达到了18 d以上,是中国东地区同期雾日数的2倍以上。西南地区秋冬雾日存在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尺度气...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均一化资料的中国极端地面气温变化分析
收藏 引用
高原气象 2016年 第5期35卷 1352-1363页
作者: 王岱 游庆龙 江志红 武文博 焦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44
利用经过质量控制和均一化处理的中国693个气象站点1961-2014年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资料,对极端气温的空间变化进行了分区划分,并分析了11个极端气温指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极端高温指数(极端最高气温、夏季日数、暖夜...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南京北郊冬季挥发性有机物来源解析及苯系物健康评估
收藏 引用
环境科学 2017年 第1期38卷 1-12页
作者: 张玉欣 安俊琳 林旭 王俊秀 师远哲 刘静达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210044 杭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杭州310007
采用2015年12月GC5000在线气相色谱仪对南京北郊大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观测,结合PMF受体模型对VOCs进行来源解析分析其主要组成与变化特征.并利用美国环保署(EPA)人体暴露分析评价方法对VOCs中的苯系物进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欧亚中高纬冬季地表感热异常与中国西北东夏季降水的可能联系
收藏 引用
高原气象 2017年 第3期36卷 675-684页
作者: 庞雪琪 李栋梁 姚慧茹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44
利用1979—2012年NCEP/DOE月平均地表感热通量再分析资料、西北东156站夏季降水日资料,分析了欧亚大陆中高纬(61°N—67°N,53°E—68°E)冬季地表感热通量对我国西北东夏季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欧亚大陆中高纬...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南京北郊大气臭氧周末效应特征分析
收藏 引用
环境科学 2017年 第6期38卷 2256-2263页
作者: 王俊秀 安俊琳 邵平 邹嘉南 林旭 张玉欣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210044 杭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杭州310007
本研究根据2013-12-01~2014-11-30南京北郊臭氧(O_3)及其前体物(NO_x、CO、VOCs)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工作日与周末O_3、NO_x、CO和VOCs质量浓度变化的差异及成因.结果表明,南京北郊O_3具有明显的"周末效应":即工作日O_3质量浓...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南京工业区夏冬季节二次有机气溶胶浓度估算及来源解析
收藏 引用
环境科学 2017年 第5期38卷 1733-1742页
作者: 刘静达 安俊琳 张玉欣 师远哲 林旭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210044 杭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杭州310007
采用2015年6月15日~7月15日及2015年12月16日~2016年1月15日期间GC5000在线气相色谱仪得到的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数据、DRI-2001A热/光碳分析仪对膜采样分析得到的EC(elemental carbon)、OC(organic carbon)...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非齐次隐马尔可夫降尺度方法对江淮流域夏季逐日降水的模拟及其评估
收藏 引用
气象学报 2016年 第5期74卷 757-771页
作者: 丁梅 江志红 陈威霖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44
引入非齐次隐马尔可夫模型(Nonhomogeneous hidden Markov model,NHMM)统计降尺度方法,利用1961—2002年江淮流域夏季逐日降水资料、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ERA-40再分析资料建立模型,检验其对东季风区(以江淮流域为代表)夏季...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