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786 篇 期刊文献
  • 59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845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782 篇 理学
    • 752 篇 大气科学
    • 21 篇 海洋科学
    • 12 篇 生态学
    • 3 篇 数学
    • 3 篇 化学
    • 2 篇 物理学
    • 2 篇 地球物理学
    • 2 篇 地质学
    • 2 篇 系统科学
  • 52 篇 工学
    • 12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0 篇 电气工程
    • 8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8 篇 土木工程
    • 7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7 篇 安全科学与工程
    • 5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5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5 篇 水利工程
    • 4 篇 软件工程
    • 3 篇 农业工程
    • 2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2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2 篇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
    • 2 篇 城乡规划学
  • 20 篇 农学
    • 11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5 篇 作物学
    • 5 篇 植物保护
  • 7 篇 管理学
    • 6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5 篇 教育学
    • 5 篇 教育学
  • 2 篇 经济学
    • 2 篇 应用经济学

主题

  • 43 篇 青藏高原
  • 39 篇 数值模拟
  • 30 篇 pm2.5
  • 25 篇 年际变化
  • 24 篇 年代际变化
  • 21 篇 气溶胶
  • 20 篇 资料同化
  • 19 篇 电荷结构
  • 19 篇 大气环流
  • 18 篇 飑线
  • 18 篇 降水
  • 15 篇 wrf模式
  • 14 篇 台风
  • 14 篇 暴雨
  • 14 篇 南亚高压
  • 13 篇 气候变化
  • 13 篇 夏季降水
  • 13 篇 南京
  • 13 篇 enso
  • 12 篇

机构

  • 831 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31 篇 浙江大学
  • 29 篇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
  • 28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 23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21 篇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
  • 15 篇 国家气象中心
  • 14 篇 国家气候中心
  • 13 篇 江苏省气象台
  • 13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 11 篇 云南电力试验研究...
  • 11 篇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
  • 11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 11 篇 高原与盆地暴雨旱...
  • 10 篇 南京大学
  • 10 篇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
  • 9 篇 江苏省气象科学研...
  • 9 篇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
  • 7 篇 上海市气候中心
  • 7 篇 国防科技大学

作者

  • 70 篇 沈新勇
  • 54 篇 shen xinyong
  • 34 篇 周顺武
  • 30 篇 李小凡
  • 29 篇 朱彬
  • 29 篇 张其林
  • 28 篇 江志红
  • 27 篇 谭涌波
  • 27 篇 安俊琳
  • 26 篇 管兆勇
  • 24 篇 李栋梁
  • 23 篇 guan zhaoyong
  • 22 篇 郭栋
  • 22 篇 li xiaofan
  • 22 篇 许冬梅
  • 22 篇 zhu bin
  • 21 篇 陈耀登
  • 20 篇 jiang zhihong
  • 20 篇 chen haishan
  • 20 篇 陈海山

语言

  • 845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845 条 记 录,以下是131-140 订阅
排序:
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黑碳特征和来源分析
收藏 引用
中国环境科学 2019年 第9期39卷 3585-3594页
作者: 井安康 朱彬 丁德平 赵德龙 严殊祺 戴明明 王媛敏 郭振东 康汉青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44 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北京100089
利用2016年中国气象局设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上海崇明东滩(DT).上海浦东(PD),安徽寿县(SX),浙江临安(LA)和浙江洪家(HJ)5个站点的BC观测资料,结合气象资料和污染物数据等,对该地区BC特征和来源展开研究.上海东滩,上海浦东,安徽寿县,浙江...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不同外强迫对20世纪全球季风降水变化趋势的影响——NCAR CCSM3.0模式结果分析
收藏 引用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6年 第6期31卷 2360-2369页
作者: 黄悦 曾刚 唐慧琴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南京210044
利用NACR CCSM3.0气候系统模式的20世纪气候模拟试验(20C3M)结果,在检验模式对全球季风区、季风降水模态以及1979-1999年全球季风降水趋势的模拟性能基础上,研究了全强迫、自然强迫以及人类活动强迫等因子对20世纪全球季风降水变化趋势...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南京北郊BTESX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估
收藏 引用
环境科学 2022年 第11期43卷 5030-5039页
作者: 冯悦政 安俊琳 张玉欣 王俊秀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210044 青海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西宁810000 呼和浩特市气象局 呼和浩特010020
采用AMA GC5000BTX监测2014年1月~2016年12月南京北郊大气中苯、甲苯、乙苯、间/对-二甲苯、邻-二甲苯和苯乙烯(BTESX)的体积分数,分析了BTESX体积分数的变化特征以及气象要素对其的影响,并使用特征比值法(T/B)对BTESX的来源进行了定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北疆冬季持续性极端低温事件延伸期的环流异常特征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 2024年 第2期48卷 585-601页
作者: 马丽云 陈平 胡景高 姚俊强 毛炜峄 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 乌鲁木齐83000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44
本文利用1951~2019年国家气象信息中心逐日站点数据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冬季北疆(新疆北)持续性极端低温事件(PECE)频次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平流层与对流层在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分析表明:年代际尺度上,北疆PECE...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5—9月不同类型东北冷涡的统计特征及成因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学报 2021年 第5期44卷 773-781页
作者: 杨鎛 王黎娟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南京210044
利用NCEP(2.5°×2.5°)逐6 h再分析资料及中国气象局提供的MICAPS观测资料,对1989—2018年5—9月生成并维持的东北冷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30年东北冷涡出现频率逐年上升;年平均冷涡过程为7.4次,维持时间为3~5 d;5...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1960~2012年长江三角洲地区雾日与霾日的气候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收藏 引用
中国环境科学 2016年 第4期36卷 961-969页
作者: 郭婷 朱彬 康志明 桂海林 康汉青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44 江苏省气象局 江苏南京210008 国家气象中心 北京100081
利用1960~2012年长江三角洲地区气象观测资料,对长江三角洲区域雾和霾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地区雾、霾分布不均匀,雾日大值区主要分布在江苏省盐城中沿海地区、安徽省黄山地区、浙江东沿海地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气候变化背景下未来中国气候生产潜力时空动态格局
收藏 引用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9年 第9期33卷 72-80页
作者: 徐雨晴 於琍 周波涛 石英 徐影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北京10008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南京210044
基于气温及降水数据,运用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未来(2021-2099年)RCP4.5和RCP8.5气候情景相对于基准期(1986-2005年)气候生产潜力的时空分布及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基准期、未来RCP4.5及RCP8.5情景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Rossby波3波—4波通量异常下传与中国东冬季寒潮的联系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学报 2024年 第5期47卷 755-766页
作者: 赵琦 施春华 郭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南京210044 上海市气象信息与技术支持中心 上海200030
利用ERA5再分析资料,对2000—2020年受Rossby波3波—4波反射影响的8个中国东寒潮个例进行合成分析,探讨了3波—4波异常的物理过程及其在该类寒潮降温事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乌拉尔高压多与纬向3波—4波异常活跃有关。寒潮发生前,平...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青藏高原积雪时空变化特征及年际异常成因
收藏 引用
高原气象 2018年 第4期37卷 899-910页
作者: 保云涛 游庆龙 谢欣汝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南京210044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日积雪深度的台站观测资料以及JRA55提供的大气环流再分析资料,分析了1961 2013年前冬(11月至次年1月)和后冬(2 4月)青藏高原中东地区积雪深度(以下简称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探究了影响高原中东整体积雪...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SOM)降尺度方法对江淮流域逐日降水量的模拟评估
收藏 引用
气候环境研究 2016年 第5期21卷 512-524页
作者: 周璞 江志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44
利用1961-2002年ERA-40逐日再分析资料和江淮流域56个台站逐日观测降水量资料,引入基于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Self-Organizing Maps,简称SOM)的统计降尺度方法,对江淮流域夏季(6-8月)逐日降水量进行统计建模与验证,以考察SOM对中国东...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