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786 篇 期刊文献
  • 59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845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782 篇 理学
    • 752 篇 大气科学
    • 21 篇 海洋科学
    • 12 篇 生态学
    • 3 篇 数学
    • 3 篇 化学
    • 2 篇 物理学
    • 2 篇 地球物理学
    • 2 篇 地质学
    • 2 篇 系统科学
  • 52 篇 工学
    • 12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0 篇 电气工程
    • 8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8 篇 土木工程
    • 7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7 篇 安全科学与工程
    • 5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5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5 篇 水利工程
    • 4 篇 软件工程
    • 3 篇 农业工程
    • 2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2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2 篇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
    • 2 篇 城乡规划学
  • 20 篇 农学
    • 11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5 篇 作物学
    • 5 篇 植物保护
  • 7 篇 管理学
    • 6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5 篇 教育学
    • 5 篇 教育学
  • 2 篇 经济学
    • 2 篇 应用经济学

主题

  • 43 篇 青藏高原
  • 39 篇 数值模拟
  • 30 篇 pm2.5
  • 25 篇 年际变化
  • 24 篇 年代际变化
  • 21 篇 气溶胶
  • 20 篇 资料同化
  • 19 篇 电荷结构
  • 19 篇 大气环流
  • 18 篇 飑线
  • 18 篇 降水
  • 15 篇 wrf模式
  • 14 篇 台风
  • 14 篇 暴雨
  • 14 篇 南亚高压
  • 13 篇 气候变化
  • 13 篇 夏季降水
  • 13 篇 南京
  • 13 篇 enso
  • 12 篇

机构

  • 831 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31 篇 浙江大学
  • 29 篇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
  • 28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 23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21 篇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
  • 15 篇 国家气象中心
  • 14 篇 国家气候中心
  • 13 篇 江苏省气象台
  • 13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 11 篇 云南电力试验研究...
  • 11 篇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
  • 11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 11 篇 高原与盆地暴雨旱...
  • 10 篇 南京大学
  • 10 篇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
  • 9 篇 江苏省气象科学研...
  • 9 篇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
  • 7 篇 上海市气候中心
  • 7 篇 国防科技大学

作者

  • 70 篇 沈新勇
  • 54 篇 shen xinyong
  • 34 篇 周顺武
  • 30 篇 李小凡
  • 29 篇 朱彬
  • 29 篇 张其林
  • 28 篇 江志红
  • 27 篇 谭涌波
  • 27 篇 安俊琳
  • 26 篇 管兆勇
  • 24 篇 李栋梁
  • 23 篇 guan zhaoyong
  • 22 篇 郭栋
  • 22 篇 li xiaofan
  • 22 篇 许冬梅
  • 22 篇 zhu bin
  • 21 篇 陈耀登
  • 20 篇 jiang zhihong
  • 20 篇 chen haishan
  • 20 篇 陈海山

语言

  • 845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845 条 记 录,以下是71-80 订阅
排序:
华南汛期旱涝急转及其大气环流特征
收藏 引用
气候环境研究 2019年 第4期24卷 430-444页
作者: 张玉琴 李栋梁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1960~2015年中国753站汛期(4~9月)逐日降水资料,对华南地区汛期旱涝急转现象进行了分析,定义了一个旱涝急转评价指标,分析了旱涝急转事件的特点及其大气环流特征。结果表明:华南在56年汛期中共发生了17次旱...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南亚高压区Rossby波能量向上穿越对流层顶传播的特征与机制
收藏 引用
地球物理学报 2020年 第1期63卷 73-85页
作者: 俞子闲 郭栋 李丽平 施春华 金鑫 李震坤 陈丹 林祥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44 上海市气候中心 上海200030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北京100081
夏季平流层盛行强东风,Rossby波能量难以从对流层向上传播至平流层,而冬季平流层盛行西风,Rossby波能量容易上传,因此以往对Rossby波能量向平流层传播的研究多考虑冬季的情况.而事实上,因为夏季高原上空南亚高压反气旋环流,并非只有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影响东亚冬季气温的大气遥相关型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 2024年 第6期48卷 2247-2263页
作者: 罗敬 施宁 周波涛 张东东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南京210044 贵州省气象台 贵阳550002
基于1958/1959~2020/2021年冬季NCEP、JRA-55、ERA5三种再分析资料,本文在扣除线性趋势后,采用EOF、REOF、相关与偏回归等方法,揭示出影响东亚冬季气温主要模态的大气遥相关型,并对这些遥相关型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北半球热带中太平洋与印度洋海表温度梯度对夏季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频数变化的影响
收藏 引用
热带海洋学报 2019年 第5期38卷 42-51页
作者: 方珂 余锦华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基于1951-2018年哈德里中心海温资料、美国气象环境预报中心和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再分析资料和第四代欧洲中心汉堡模式,针对1994年、2018年等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生成异常多的年份,研究了引起TC增加的海表温度异常(SSTA)模态及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月内尺度上与冬季北太平洋大范围海温暖异常相联系的海气相互作用特征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 2022年 第2期46卷 293-308页
作者: 陈宏莉 徐海明 马静 邓洁淳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南京210044
本文采用1985~2015年美国气象环境预报中心及能源(NCEP/DOE)再分析以及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NOAA)海温(SST)等资料,基于大范围SST异常的确定规则,在北太平洋区域选取了8个暖事件,采用跟随SST异常中心的动态合成方法,研究分析了冬...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春季西亚地表热力异常与初夏东北冷涡活动年代际变化的联系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 2018年 第1期42卷 70-80页
作者: 王迪 陈海山 赵昶昱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南京210044
基于1979~2015年中国月平均站点温度资料,计算了初夏东北冷涡指数,分析了初夏东北冷涡活动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东北初夏冷涡活动与春季西亚地表热力异常之间的可能联系,并初步讨论了前期西亚地表热力异常影响东...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CMIP5模式对AMO与PDO模拟评估及未来预估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学报 2021年 第3期44卷 473-484页
作者: 宋晗 刘鹏 陶丽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江苏南京210044
利用1880—2009年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观测资料以及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5,CMIP5)中4种情景(piControl、historical、RCP2.6、RCP4.5)下的模拟资料,通过资料对比,...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2016年秋季中国南方降水异常的环流特征及海温影响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 2021年 第5期45卷 1023-1038页
作者: 蒋子瑶 徐海明 马静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南京210044
本文利用中国气象台站观测降水、英国Hadley中心海温和NCEP/NCAR再分析数据集等资料,研究了2016年秋季中国南方降水异常偏多的环流特征及其海温影响。结果表明,2016年秋季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偏强,我国南方地区位于急流入口区的右侧,有...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青藏高原臭氧谷极端事件的定义及其特征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学报 2019年 第1期42卷 129-137页
作者: 徐雯雯 郭栋 孙晓娟 施春华 陈丹 段明铿 饶建 杜雅菡 唐舟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南京210044
利用1979—2016年ERA-interim逐日再分析资料,定义了青藏高原臭氧谷(Ozone Valley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OVTP)极端和普通强(弱)事件,并讨论了其特征。结果表明:1) OVTP极端强事件在夏秋季节多发,10月最多,频率达2. 0%; OVTP普通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不同情景达到碳中和下中国区域气候变化的预估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学报 2022年 第3期45卷 364-375页
作者: 邓荔 朱欢欢 江志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南京210044
利用第6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中的9个全球气候模式的模拟结果,通过CO_(2)浓度达峰时间确定SSP1-1.9和SSP1-2.6两种情景下的全球碳中和时间,预估了全球碳中和下中国区域气候较历史参考期(1995—2014年)的未来变化,分析不同时间达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