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96 篇 期刊文献
  • 24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320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311 篇 理学
    • 304 篇 大气科学
    • 12 篇 海洋科学
    • 6 篇 生态学
    • 1 篇 地球物理学
    • 1 篇 地质学
  • 10 篇 工学
    • 4 篇 水利工程
    • 4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力学(可授工学、理...
    • 1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1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1 篇 农业工程
    • 1 篇 软件工程
  • 6 篇 农学
    • 4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1 篇 园艺学
    • 1 篇 植物保护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医学
    • 1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1 篇 管理学
    • 1 篇 公共管理

主题

  • 25 篇 数值模拟
  • 16 篇 年代际变化
  • 12 篇 东北冷涡
  • 11 篇 青藏高原
  • 10 篇 夏季降水
  • 9 篇 气候变化
  • 9 篇 大气环流
  • 9 篇 飑线
  • 7 篇 enso
  • 7 篇 极端高温
  • 7 篇 中国东部
  • 7 篇 土壤湿度
  • 6 篇 台风
  • 6 篇 wrf模式
  • 6 篇 水汽输送
  • 6 篇 南亚高压
  • 5 篇 暴雨
  • 5 篇 城市化
  • 5 篇 相互作用
  • 5 篇 cmip5

机构

  • 315 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30 篇 浙江大学
  • 23 篇 南京大学
  • 16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 15 篇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15 篇 南京大气科学联合...
  • 14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14 篇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
  • 9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 9 篇 中山大学
  • 8 篇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
  • 7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 6 篇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
  • 5 篇 国家气候中心
  • 5 篇 夏威夷大学
  • 5 篇 兰州大学
  • 5 篇 内蒙古气象服务中...
  • 5 篇 云南省气象台
  • 5 篇 江苏省气候中心
  • 4 篇 暨南大学

作者

  • 41 篇 陈海山
  • 34 篇 沈新勇
  • 30 篇 李小凡
  • 23 篇 王咏青
  • 21 篇 徐海明
  • 15 篇 李栋梁
  • 12 篇 马红云
  • 12 篇 李丽平
  • 12 篇 周波涛
  • 11 篇 智协飞
  • 10 篇 张弛
  • 10 篇 尹志聪
  • 9 篇 张文君
  • 9 篇 华文剑
  • 9 篇 谭桂容
  • 8 篇 马静
  • 8 篇 李忠贤
  • 8 篇 杨修群
  • 8 篇 王会军
  • 8 篇 周玉淑

语言

  • 320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大气科学学院"
320 条 记 录,以下是261-270 订阅
排序:
东中国海黑潮海洋锋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成因
收藏 引用
气象科学 2016年 第2期36卷 203-211页
作者: 张然 徐海明 张百超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南京210044
利用高分辨率海洋和大气再分析资料研究了东中国海黑潮海洋锋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成因。研究表明,东海黑潮海洋锋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从冬季到次年春季逐渐增强,并在春季达到最强,初夏以后强度逐渐减弱,9—10月达到全年最弱。通过诊断混...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夏季气温对东亚土壤湿度异常响应的统计评估
收藏 引用
气象科学 2016年 第5期36卷 581-592页
作者: 宋晓君 陈海山 刘鹏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南京210044
基于欧亚夏季土壤湿度变化特征及其与中国夏季气温的相关分析,选取东亚地区作为土壤湿度异常影响中国夏季气温的陆面关键区,采用广义平衡反馈分析方法(GEFA)探讨了我国夏季气温对东亚地区土壤湿度异常的可能响应,并初步讨论了相关的物...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FY-3A/MERSI气溶胶光学厚度资料在北京及其周围地区的精度评价
收藏 引用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 2017年 第6期12卷 435-445页
作者: 唐维尧 鲍艳松 马骁 徐徐 徐俊杰 李冉 郭斌 朱柳桦 王富婷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开放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 江苏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江苏南京210044
采用波长插值和时空匹配的方法,对气溶胶自动观测网(aerosol robotic network,AERONET)和风云三号卫星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FY-3A/MERSI)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产品进行匹配,并进一步使用AERONET AOD数据对北京以及...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青藏高原冬春雪深年代际变化与南亚高压可能联系
收藏 引用
高原气象 2016年 第1期35卷 13-23页
作者: 周利敏 陈海山 彭丽霞 许蓓 山西省大同市气象局 大同03701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南京210044
利用1978-2006年SSMR和SSM/I卫星遥感雪深反演资料和同期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值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合成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青藏高原冬、春季积雪深度(下称雪深)的时空分布演变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青藏高原...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2004年与2006年7~9月西北太平洋上空大尺度环流场与天气尺度波动的差别及其对热带气旋生成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 2016年 第1期40卷 157-175页
作者: 冯涛 黄荣辉 杨修群 沈新勇 胡开明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南京210023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季风系统研究中心 北京10019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南京210044
2004年和2006年是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活动具有明显差别的两年,2004年TC的生成位置主要位于西北太平洋的中东上空,而2006年的TC主要生成在西北太平洋西与中国南海。本文利用JTWC(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热带气旋最佳...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东南地区4-6月强降水的低频变化特征
收藏 引用
气象科学 2016年 第1期36卷 55-62页
作者: 谭桂容 高萌 张文君 徐邦琪 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南京210044
利用全国2 400多台站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中国东南地区4—6月10-30 d低频强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4—6月10-30 d低频强降水的方差大值区在中国的长江及其以南地区,中心位于江南的中东,东南地区4—6月10-30 d低频强降水...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CMIP5资料的东亚夏季环流的BMA预测研究
收藏 引用
气象科学 2016年 第3期36卷 340-348页
作者: 胡航菲 智协飞 郭换换 赵欢 朱寿鹏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44
利用CMIP5的17个全球气候系统模式对500 hPa位势高度场的年代际回报结果,采用距平相关系数、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及连续等级概率评分4种指标,评估了贝叶斯模式平均(Bayesian model average,BMA)预报方法对东亚夏季环流的回报能力...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东北冷涡降水集中期的客观识别研究
收藏 引用
气象 2016年 第1期42卷 80-88页
作者: 房一禾 龚志强 陈海山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44 沈阳区域气候中心 沈阳110166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南京210044 国家气候中心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81
基于区域关键天气过程客观化识别和监测的需求及东北雨季应包括冷涡降水的事实,采用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四盟共147站逐日降水量资料,通过对东北区域多年平均5点平滑处理的逐日降水量序列的综合分析及对历年逐日滑动平均雨量的对比试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土壤湿度和年际增量方法的中国夏季气温预测试验
收藏 引用
气象科学 2016年 第5期36卷 629-638页
作者: 李启芬 刘婷婷 陈海山 蒋薇 李忠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南京210044 江苏省气候中心 南京210008
本文利用中国160站月平均气温资料和欧洲中心ERA-Interim逐月再分析表层土壤湿度资料,通过相关分析选取欧亚大陆9个关键区的土壤湿度年际增量作为预测因子,采用变形的典型相关分析(BP-CCA)结合集合典型相关分析(ECC)的方法建立集合预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新标准下江淮梅雨特征的分析
收藏 引用
气象科学 2016年 第2期36卷 165-175页
作者: 陈旭 李栋梁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44
根据中国气象局2014年印发的《梅雨监测业务规定》中的入、出梅标准,以及江淮地区72个气象站1960—2012年近53 a逐日气象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分解(EOF)方法和相似方法分析了江淮梅雨降水的时空变化,并以温度、湿度和雨日频率作为判据,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